sponsored links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又是一年七夕時。

從古至今,七夕節代代綿延,傳承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美好情感和精神氣質。古人的器物裡蘊藏著怎樣的“傳承密碼”?

(小標題)七夕節令瓷:牛郎織女互訴衷腸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有一件清代景德鎮官窯粉彩人物圖盤,成為古人過七夕節的見證。這件盤子口徑14.4釐米,底徑9釐米,高2.9釐米。採用拉坯成型工藝,製作規整,裝飾極為講究。不僅口沿塗金,其內、外壁還採用了清代中期十分流行的“粉彩軋道”工藝,即在天藍釉地上先剔劃出淺淺的卷草紋,然後再在其上飾以粉彩花卉紋與朵雲紋。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盤內底置描金圓形開光,開光內以粉彩繪人物故事圖:畫面中一青年男子,坐於牛背之上,手握韁繩,似在與左方的女子互訴衷腸。背景襯托著祥雲、星辰與鵲鳥。外底施白釉,書紅彩“鵲橋仙渡”四字雙行雙方欄楷書款,更加強化了圖案的主題內容。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據《清宮瓷器檔案全集》記載,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傳旨:御用青花膳碗碗內俱按時令花樣燒造,年節用三陽開泰,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橋仙渡,萬壽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九月九用重陽菊花之類。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北京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楊俊豔介紹,北京藝博收藏的這件盤子,無論是裝飾工藝還是題材內容均與清宮文獻記載相吻合,為人們瞭解清宮七夕節令用瓷的圖案形式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小標題)乞巧設色絹本手卷:對著月影引線穿針 祈望像織女般工巧

七夕節除了有牛郎織女的動人傳說,還是民間的“乞巧節”。在民間有個相沿已久的習俗,就是在七夕當夜,婦女們要舉行乞巧活動。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一幅明代畫家仇英款的乞巧圖卷雖然是臨仿本,但是全卷人物描摹清秀,設色雅緻。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圖卷分三段場景描繪了女性們在庭院中進行的乞巧活動。第一段描繪了女僕們圍著方桌擺放酒具、茶具、瓜果、點心、美酒、美食等,其中一婦女正將手中的麵糰捏塑成為玉兔形狀,鄰桌邊的風爐上有女童正在烹茶;第二段圍繞著屏風和羅漢榻進行描繪,小姐們或站立,或坐於椅榻,或交談說笑,或互吐心願,一旁的女僕正在點燃紅燭,共同迎接夜幕降臨,織女降巧;第三段是一組行進的女僕,有的託著盛有玉兔形狀巧果的果盤,有的提著盛滿美酒的提樑壺,有的託著剛採摘的蓮蓬,有的提著鼎式的香薰。不遠處用於乞巧的兩處供案上,早已陳列了盛滿美酒的執壺、簋、香爐、插著孔雀尾羽的方壺、香薰、燭臺、香爐、盛有五子的果盤,還有捏塑的神靈偶人。庭院中的婦女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淨手準備拜祭,有的正雙手合十、遙拜星空,有的正對著月影引線穿針……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北京藝術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小軍說,畫家悉心將婦女們群聚庭院祭拜織女的虔誠,祈望像織女般工巧的美好願望刻畫得生動細膩,真實再現了明代江南地區的乞巧習俗。

(小標題)宮廷刺繡方補:體現應時而衣習俗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一件紅紗地灑線繡雲水金龍紋方補訴說著古人服飾上的七夕元素。這件龍紋方補縱38cm,橫37cm,以紅色方孔紗為地,用各色彩絨繡線及捻金線繡制雲龍等圖案。方補正中一道天河貫通上下,河中波濤滾滾,水勢盛大,河上橫架一座雕欄拱橋;橋兩端的雲海中,兩條金龍爪握火珠,相向騰舞,龍嘴大張,鬚髮飄飛,形態威武有力;雙龍上方各有星辰高懸於天際,並有樓閣簷頂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展現出一片仙界的奇幻景緻。

聽文物講故事|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北京藝術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遠洋說,明代宮中有應時而衣的習俗,即隨不同的時令節氣換穿應季的服裝,並根據民間傳統,在衣服上裝飾各類應景紋樣。此件補子構圖飽滿、配色明豔、用料貴重、做工精細,展現出典型的明代宮廷刺繡的藝術特點。明代劉若愚所著《酌中志》中記載:“七月初七日,七夕節,宮眷穿鵲橋補子,宮中設乞巧山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針。”此補對“鵲橋相會”樣式加以變化,將主體人物以龍代替,而保留了天河、拱橋等元素,亦為七夕時應景所用。

記者:羅鑫

編輯:李爭豔

圖片均由北京藝術博物館提供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13

相關文章

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原標題:鵲橋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新華社記者羅鑫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又是一年七夕時. 從古至今,七夕節代代綿延,傳承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美好情感和精神 ...

聽文物講故事|“榖香蘭馨雙硯”:擇一人深愛,等一人終老

聽文物講故事|“榖香蘭馨雙硯”:擇一人深愛,等一人終老
藏硯,是天津博物館的特色之一.這其中,有一對名為"榖香蘭馨雙硯"的硯臺,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別具一格.透過這對硯臺,人們可以瞭解到明末清初發生在才子王穉登與秦淮八豔之一馬湘蘭之間的一 ...

華夏古樂團 讓文物來唱歌 讓文物來奏樂

華夏古樂團 讓文物來唱歌 讓文物來奏樂
骨笛 河南博物院又雙叒叕"出圈"了,一首單日播放量高達1.2億的國風曲目<一塊做好事>(古樂版)再次將這座中原文藏大館推至大眾面前.古樂版歌曲一經發布,迅速收穫超高人氣 ...

聽我講故事第二季之水中之物

聽我講故事第二季之水中之物
故事發生在十多年前,是真人真事. 秋天來了,稻穀熟了,到處都是一片金黃色,地裡的棉花也開出了潔白的白花,自家種棉花主要是用來打棉被用的. 這天羅爺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了門,離家不遠種了很多棉花,棉花 ...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 ...

上博受贈文物記(上):鄭振鐸的漢磚與王一平的古硯

上博受贈文物記(上):鄭振鐸的漢磚與王一平的古硯
小犀 整理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每件展品背後都有著或廣為傳頌.或不為人知的捐贈故事.捐贈者中既有以胡惠春.潘達於.譚敬.沈同樾.顧麗江.樂篤周. ...

國寶迴歸,100件迴流文物見證中國的治亂興衰(三)

國寶迴歸,100件迴流文物見證中國的治亂興衰(三)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以來,因戰爭被劫掠以及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有300批次. ...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準備對其修復時,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準備對其修復時,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1860年,英法聯軍將槍口對準了京城,在武器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面前,清政府的兵力如同紙糊的一般脆弱. 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迎來了最大的一場浩劫,侵略者們如入無人之境,到處進行掠奪,如同強盜一般. 這場佈 ...

九一八之後,如果沒有那場曠世的文化長征,就沒有現在的故宮文物

九一八之後,如果沒有那場曠世的文化長征,就沒有現在的故宮文物
90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中國,"九一八事件"爆發,從此,中國人民踏上了長達14年的抗日之路. "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 ...

山西大同博物館入選一級博物館,這幾尊北魏文物功不可沒,很是精美

山西大同博物館入選一級博物館,這幾尊北魏文物功不可沒,很是精美
自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後,大同就進入到了最為輝煌的時刻,長達將近百年的歷史裡北魏將北涼納入自己的版圖統一了中國北方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開啟了中段絲綢之路的輝煌,一時間往來於此絲 ...

超半數展品為一級文物,清華藝博辦“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超半數展品為一級文物,清華藝博辦“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暢)10月8日,"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共有超300件古代文物展出,包括春秋時期的晉公盤.商晚期的玉立人和玉鷹.遼代 ...

年代跨越一萬年,300餘件山西古代文物展示“華夏之華”

年代跨越一萬年,300餘件山西古代文物展示“華夏之華”
10月8日,"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開幕式暨春秋蟠螭紋銅鼎入藏清華大學儀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 開幕式由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展覽總策劃向波濤主持,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

“華夏之華”特展亮相清華藝博,300餘件山西文物精粹跨越萬年

“華夏之華”特展亮相清華藝博,300餘件山西文物精粹跨越萬年
縱觀歷史,華夏文明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始終一脈相承.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因相對封閉的特殊地形,成為全國儲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大的基因庫之一.10月8日,"華夏之華 ...

北京文博丨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西山永定河)——北京市房山區上方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北京文博丨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西山永定河)——北京市房山區上方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2021年,北京市文物局聯合中國文物報社開展2021年度"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活動,圍繞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三個主題,徵集三條文化帶上文物守護人的 ...

館長支招美術館打卡|去美術館就像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演出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核心閱讀 · 只要走進美術館.博物館,就一定有收穫,毫無疑問.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杜鵬飛 與藝術來一場邂逅,把"遠方"變成眼前的風景.如今,在 ...

鐫刻長征史上動人篇章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四渡赤水紀念館. 本文圖片均由四渡赤水紀念館提供 貴州習水青槓坡戰鬥遺址發現的紅軍手雷. 中國女紅軍紀念館. 毛澤東.張聞天合著<區鄉蘇維埃怎樣工作>. 大雨 ...

三星堆發現一個玉琮,上面的神樹圖案,揭開了它的使用之謎

三星堆發現一個玉琮,上面的神樹圖案,揭開了它的使用之謎
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專家們發現一個特殊的玉琮,它的表面被刻有神樹的圖案,也正是由於圖案的精緻,揭開了玉琮的使用之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

鷓鴣哨斷臂之處-歷史上真實的西夏黑水城

鷓鴣哨斷臂之處-歷史上真實的西夏黑水城
今天咱們繼續填坑,講講西夏黑水城的故事.按<鬼吹燈>小說的情節,Shirley楊的外公-最後的搬山道人鷓鴣哨,就是在黑水城裡遇險,最終斷臂求生. 而現實裡真正的黑水城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咱們 ...

石頭上刷油墨 印出“赤色郵花”

石頭上刷油墨 印出“赤色郵花”
第一枚"票中票"郵票的主圖是1931年1月閩西交通總局發行的"閩西赤色郵花",圖案為"五星錘鐮",上印有"閩西交通總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