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紀要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儲存較好的一座陵園。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清單”,成為世界人民的文化遺產。關於始皇陵的情況,最早見於《史記》、《漢書》的記載,以後歷代文獻均有記述,但多沿用前代說法,陳陳相因或加鋪述。明都穆《驪山記》的有關記載,作了實地考察。五十年代以前也有人作過零星的考察。秦始皇陵的正式勘察工作,是從六十年代初期開始的。1974年以來,我們對陵區又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勘探。發現了大批陪葬坑、陪葬墓、修陵工人墓,以及寢殿、便殿、寺園吏舍等大量的建築遺址。並先後發掘了兵馬俑坑、銅車馬坑,及一部分陪葬坑、陪葬墓、修陵工人墓。出土了五萬餘件重要文物。現將發現的主要遺蹟、遺物綜述如下。

一、秦始皇陵考古的重要發現

(一)陵的封土、城垣及建築基址

  1.陵的封土及地宮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的大小和高低說法不一,各種書刊引用的數字互相岐異。根據我們多年來實地勘探和測量,原來的封土堆比現存的封土大得多。原封土的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總面積為249775平方米,封土的原高據文獻記載為“五十丈”(2),即高115米。因經兩千多年來風雨的侵蝕和人為的切削,現存的封土較原封土已大大縮小。現存封土呈覆鬥形,中腰部有一緩坡狀階梯,頂部為一平臺。經實測,封土基部南北長350米,東西寬345米,總面積為120750平方米;封土頂部的平臺東西長24米,南北寬10.4米,面積為249.6平方米(3)。關於現存封土的高度,各人的說法不一,有高約76米、43米、46米、71米、51.5米、73米等不同的說法。上述諸說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各人的測點不同。始皇陵所處的地形南高北低,中間高東西兩側低,落差較大。站在不同的角度測量始皇陵封土高度,所得數值必然不同。為避免混亂最好採用同一測點,此測點如選在封土西北角內城垣的基部,則現存封土高76米。

  現存封土的高度較文獻上所說的“陵高五十丈”(115米),相距甚遠。如以現存封土高43米計,則差72米;以76米計,則差39米。經兩千多年風雨的侵蝕,封土會大量流失。根據實際勘探,封土周圍堆積的後期沖積土厚1—4米。把這些後期堆積土全部復原到封土堆上去,也達不到115米的高度。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秦人的測點和現代人們的測點不同。現在我們如果把測點移到陵園內城的北垣中部測量,則封土現高77米;如移到外城北垣的中部城門處測量,則封土現高87米。後一數值較陵原高115米僅差28米。經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封土減低28米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我認為陵原高五十丈的測點似在陵園外城北門附近。此處與陵封土的中心點南北成一條直線,以此作為測點是較合理的。

  始皇陵封土堆下地宮的情況,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個不易索解的謎。近十餘年來,我們經過仔細勘探,發現了地宮周圍的地下宮牆。宮牆南北長460米,東西寬392,牆體高和厚各約4米,其頂部距現地表深2.7—4米。系用未經焙燒的磚坯子砌成。宮牆的四面有門,東邊發現斜坡門道五個,北邊、西邊各有門道一個,南邊正在勘探中情況不明(估計可能有一個門道)。在四周地下宮牆環繞的範圍內當為地宮。其平面近似方形,面積為180,320平方米(4)。

  關於地宮的埋藏情況,1961年和1962年,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物探研究所兩次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的中心部位有強烈的汞異常反應,面積達12000平方米,略呈不規則的幾何形(5)。這與《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說法相符。地宮內埋藏的其他情況及地宮的立體結構,目前還不清楚。

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紀要

秦始皇陵園平面圖

  2.陵的地面城垣 始皇陵墓的周圍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除南邊的內外城垣仍有區域性殘段存留地表外,其餘僅在地下存有牆基。經探測,內外城垣均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內城長1,355米,寬580米,周長3870米,佔地面積785900平方米。內城的中部由東向西有條長330米,寬約8米的隔牆,把內城分為南、北兩區。內城的北區又有一條南北向的寬約8米的夾牆(即複道),把北區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內城垣的南、東、西三面各有一門,北面有二門,中部東西向的隔牆上有一門。南邊的門址儲存較好,門闕的基址仍高出地表2—3米。始皇陵墓位於內城的南區(6)。許多文獻記載和以往的調查資料,都誤把始皇陵內城的南區作為內城的全部(7),此次勘探糾正了這一偏誤。

  始皇陵外城垣,經實測南北長2165米,東西寬940米,周長6210米,佔地面積2035100平方米。牆基寬約8米。外城的四面各有一門。門址上堆積著大量瓦礫及紅燒土、灰燼,證明原來有門闕建築。

  3 . 新發現的城垣內的地面建築遺址根據調查和鑽探的情況獲知,秦始皇陵園內外城垣內的建築遺址主要分佈為四區:一是內外城垣上的門闕基址及內城垣四個轉角處的角樓建築基址;二是位於內城南區封土北側的寢殿建築基址;三是位於內城北區西半部的便殿建築基址;四是位於內外城西垣之間稍偏北部地區的寺園吏舍遺址。

  內外城垣上的門闕及內城四角的角樓建築基址,除外城東門的門闕基址已遭嚴重破壞外,其餘均儲存較好。外城的西門的臺基仍然存在,上西堆積著厚1—1.5米的瓦礫及紅燒土、灰燼等遺物。瓦有筒瓦、板瓦及各種雲紋瓦當。瓦上有寺水、左水、宮水等陶文。內城南門的門闕基址至今仍高出地表2—3米,遠遠看去像座小丘。內城的西門曾出土門檻石一塊,上刻“甲百”二字。

  內城南區封土北側的大型建築基址,是1979年鑽探發現的。位於封土的北側西部,南距封土53米。基址的平面近似方形,南北長62米,東西寬57米,面積為3524平方米。周圍環有迴廊,中間的臺基略略高起。基址的西北角稍殘。發現殘留的牆壁及大量堆積的殘磚、筒瓦、板瓦、草拌泥塊、灰燼等。在東邊迴廊近南端有長15米的一段向外伸出1米,此處好像是門。蔡邕《獨斷》說:“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漢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稱寢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備,皆古寢之意也。”根據此建築基址的形制、規模及其所處的位置為陵墓的北側,殆為始皇陵園的寢殿基址。

  內城北區西半部的地面建築基址比較密集,在南北長670米,東西寬250米的範圍內,一排排成組的建築由南向北密集排列。組與組間以河卵石鋪的路面相連,有的路面用青石板鋪成。由於農民曆年來平整土地,基址破壞比較嚴重。1977年3月,臨潼縣博物館清理了南邊的1—4號建築基址,四座建築東西向排列成為一組。其中2號建築基址儲存較好,由主體和門道兩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南北長19米,東西寬3.4米,面積64.6平方米。殘存的牆壁高0.26—0.4米,夯築的地面堅硬光滑。主室的西側有一長5.3米,寬1.6米的廊房式門道。門道的兩側鑲貼青石板及壁柱,階墀用青石拚砌。主室的北半部有一長25米,寬0.5米的片石鋪的甬道通於室外。三號建築基址的面積較大,但殘破嚴重,寬9.7米,殘長3.8米,殘壁高0.3—0.4米,室內用方磚及石板鋪地。1—4號建築基址內出土有鋪地及鑲貼壁用的大批青石板,從及鴟尾、瓦當、筒瓦、板瓦、鐵鋪首、鐵拴板、陶井圈、陶灶門、殘銅器,還有鍤、鑿、鏟等工具。有件夔紋瓦當面徑達61釐米,是用於檁頭的遮朽(8)。

  關於上述1—4號建築的性質,有的學者認為是始皇陵園內的寢殿遺址(9)。這組建築的規模和形制以及所處的位置都與寢殿不相稱。《三輔黃圖》說:“高園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寢,以像平生正殿路寢也。又立便殿於寢側,以像休息閒晏之處也”。又《漢書·韋玄成傳》說:“又園中各有寢便殿”。顏師古注:“凡言便殿、便室者,皆非正大之處。寢者,陵上正殿,若平生路寢矣。便殿者,寢側之別殿耳”。始皇陵園內城南區的大型地面建築遺址,較內城北區西半部的地面建築遺址規模宏大,應是寢殿;而位於寢殿北側的1—4號等建築基址,應是便殿。

  位於內外城西垣之間的建築遺址,分佈密集,南自內外城垣西門之間的通路北側起,北到內城垣的北牆附近,在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180米的範圍內,分佈著三組建築基址,分別位於臨馬公路南北兩側及晏寨村。這三處建築基址由於平整土地和基建工程破壞十分嚴重。1981年11月到次年5月,我們對臨馬公路南側殘存的部局建築基址作了清理。共清理出建築遺址五座,其中以最東邊的一座遺址儲存較好。南北殘長約25米,東西寬約8米。是座面闊五間,進深4.5米的座東面西的一排房子。房子的西邊有一條寬約1.6米的南北向長廊。位於T10—T19方的一座房基,東西長37米,南北寬14米。在此房基的中部有條東西長28米,南北寬5米,深0.4米的凹槽。槽內鋪自然石塊,南北兩側及中部各有一條東西向的枋木炭痕跡,枋木上鋪設南北向的木板地面。凹槽的西北角有一滲井,南北兩側各有相對應的彼此間距約4米的石礎。其他幾座房基僅存殘跡。在此組建築遺址內出土有大量的板瓦、筒瓦、脊瓦、瓦當、陶水道管,陶井圈、方磚、條形磚、石柱礎、瓷罐及各種陶質生活用器、各種鐵工具,銅鏃、銅錞、鐵劍等。過去此處還曾出土過錯金銀銅樂府鍾、銅雁足燈構件、兩詔銅版等。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出土的陶瓷器上刻有“麗山飤官左”、“麗山飤官右”、“麗山飤官”、“麗邑五升”、“麗邑九升”、“麗邑二斗半,八廚”、“六廚”……等。《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奉常的屬官有“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飤官”即“食官”。“麗山飤官”,是麗山寢園的食官,掌管陵寢日常的祭祀。上述陶文清楚地說明了這組建築遺址的性質,是掌管供奉陵寢膳食的“食官”遺址(10)。

  (二)陪葬坑

  自1974年以來我們在始皇陵周圍地區進行普探,發現了大批各種各樣的陪葬坑,並進行了部分試掘。目前已發現的陪葬坑有兵馬俑坑、馬廄坑、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及各種內涵尚不太清楚的附藏坑。

  1.兵馬俑坑 1號兵馬俑坑是1974年3月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1976年夏天我們在1號兵馬俑坑的北側,又探出2號、3號兵馬俑坑和一個未建成的兵馬俑坑(空坑)。這是一組陪葬坑,位於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

  1號俑坑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230米,寬62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經兩次發掘已出土陶俑、陶馬約2000件,木質戰車20乘,各種青銅兵器40000餘件。估計此俑坑內埋藏的陶俑、陶馬約6000件,戰車40餘乘(11)。2號俑坑位於1號俑坑的東端北側,平面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根據試掘情況,估計2號俑坑內有戰車89乘,駕車的陶馬356匹,陶質鞍馬116匹,各類武士俑900餘件(12)。3號俑坑位於1號俑坑的西端北側,平面呈“凹”字形。東西長17.6米,南北寬21.4米,面積約524平方米。坑內計有戰車1乘,陶馬4匹,各類武士俑68件(13)。1、2、3號俑坑內總共約有陶俑、陶馬7000餘件,戰車100餘乘。除這三個兵馬俑坑外,在1號俑坑的中部北側,即2號與3號俑坑之間,有一個未建成而廢棄的空坑,呈南北向橫長方形,東西長48米,南北寬96米,面積為4608平方米。裡面沒有放置陶俑、陶馬,也沒有木構建遺蹟。可能是由於秦末農民大起義而被迫停建的(14)。

  兵馬俑群以軍陣的方式編列,1號俑坑是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長方形軍陣。軍陣的四周配置有前鋒、後衛及兩側的翼衛,組織嚴密。2號俑坑是以戰車、騎兵、弩兵及車徒結合等四個小方陣組成的曲尺形軍陣。3號俑坑內的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是象徵著古代的軍幕,即指揮部。古代軍隊的編列多分為三軍。1號俑坑象徵著右軍,2號俑坑的軍陣為左軍,未建成的俑坑是擬議中的中軍,3號俑坑是指揮部,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軍陣編列體系。它位於始皇陵外城東邊東門大道的北側,象徵著秦始皇生前守衛京城的宿衛軍。

  秦俑坑的發現為秦史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研究課題,如秦國軍隊的兵種、裝備、編制、軍陣的編列,秦人的服飾,秦俑的主題思想,藝術上的成就和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秦俑的製造工藝,秦俑的作者,秦俑坑出土兵器的製作工藝……等等。關於秦俑的研究已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和專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馬廄坑 歷年來在秦始皇陵東側的上焦村一帶經常有跽坐俑出土。1976年10月至1977年1月,我們在此鑽探發現80座馬坑及跽坐俑坑,加上零星發現的共98座。我們正式發掘37座。這些坑大體分作南北向三行排列。坑的種類有三:一是馬坑,二是跽坐俑坑,三是俑、馬同坑。馬坑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壙,每坑一馬,馬頭向西。馬多數系活埋,少數為殺死後放在木槨內埋藏。馬頭前放置陶燈、陶罐、鐵插、鐵鐮等。76DC64號坑內出大銅盤、銅壺各1件,馬頭上有銅環5件。有的陶盆內尚存有穀粒、穀草。俑坑為方形豎穴,俑置於木槨箱內,面東跽坐。俑前放有陶罐、陶燈(或鐵燈)、鐵插、鐵鐮等物。俑、馬同坑者,坑為長方形土壙,在其西端的一側設有壁龕。馬置於長方坑內,俑置於壁龕內。馬頭前亦有盆、罐、燈、鍤(或鐮)等隨葬物品(15)。

  有的器物上有“中廄”、“宮廄”、“左廄”、“三廄”、“大廄四鬥三升”等銘文。這些銘文清楚地說明了這批陪葬坑的性質,是象徵著宮廷的廄苑,跽坐俑是飼養馬的圜人(16)。

  在始皇陵園內外城西垣之間的南半部分,還發現一個大型的馬廄坑,平面呈曲尺形,長百餘米,寬9米。裡面有密集排列的馬骨,另外還有大型陶俑(17)。此馬坑的性質和上述小型馬坑一樣,是象徵著宮廷的廄苑,陶俑是飼馬的圉師、圉人。

  始皇陵東側上焦村西的小型馬廄坑,歷年來遭到破壞比較嚴重,但南北長約1500米、寬約50米的範圍內都有馬坑發現,估計原來馬坑約有三、四百座。再加上陵西大型馬廄坑內埋的馬,其總數約六、七百匹。比山東臨淄一石槨大墓的殉馬坑埋的馬數還多(18),這是比較少見的考古發現。古代君王在京城內外養有大量的馬。《周禮》記載:“天子十有二閒,馬六種”。閒,即馬廄。《漢舊儀》說:漢代“天子六廄”,每廄“馬皆萬匹”。秦地處西北,環境適於養馬。馬是作戰的工具,所以秦養馬的數量更多。秦始皇生前宮廷有許多廄苑,死後也把廄苑模擬於地下,以大量的馬匹隨葬。

  3.珍禽異獸坑 1977年7月至1978年3月,我們在秦始皇陵內外城西垣之間的西門大道南側,探出陪葬坑一組,計31座,試掘4座。其分佈範圍南北長80米,東西寬25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31座坑分南北向三行排列,東邊一行6座,西邊一行8座,中間一行17座,間距3—10米,行距4.2—6.9米。據試掘情況可知東、西兩行坑內各有1件面東跽坐的陶俑,俑面前有的有陶器殘片。中間一行坑每座坑內建一瓦棺。根據試掘情況,每一棺內有一珍貴動物或禽類的骨骼一具和陶缽、銅環各一。可能原是苑囿中飼養的珍禽和異獸(19)。

  古代天子、諸侯都有苑囿作為玩樂和遊獵的場所。秦、漢時期有上林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養百獸,天子秋冬射獵取之”(20)。秦二世胡亥曾入上林苑“日遊弋獵”(21)。上林苑中設有令、尉等官吏,並有大批的囿人,來管理苑內的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文獻、實物兩相參應,清楚地證明這組陪葬坑的性質是象徵著天子生前宮廷的苑囿,跽坐俑是飼養動物的囿人(即役夫)。以往的考古資料也發現有以珍貴動物殉葬者,如安陽武官村大墓的墓室上部的填土中發現猴三隻、鹿一隻及其他禽獸十五隻(32)。但像始皇陵園內這樣成組、成行的珍禽異獸陪葬坑,尚屬首次發現。

  4.銅車馬坑 1978年在始皇陵封土西側20米處探出一大型陪葬坑,1980年底進行試掘,在試掘方內出土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這個陪葬坑的平面呈“巾”字形,長、寬各為55米,面積為3025平方米。試掘方位於此坑的西南角,在長7,寬2.3,距現地面深7.8米的一個過洞內出土兩乘銅車馬。兩乘車置於一長方盒狀的木槨箱內,一前一後面西排列(由前往後編為1—2號)。出土時已破碎,經修復已恢復原貌,公開展出。兩乘銅車馬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的二分之一。車均為雙輪、單轅,前駕4匹銅馬,車上各有銅御官俑1件。車馬的鞍具齊全,與真實的車馬無異。1號車上立有一柄銅傘,並有銅弩、銅矢箙、矢匣、銅盾。銅御官俑立於車上雙手緊握馬轡控馭車馬。2號銅車分為前後兩室,周圍立有廂板,上部有一橢圓形的篷蓋,車後有門,兩側有窗。銅御官俑跽坐於前室內雙手緊握馬轡控馭車馬。車馬道體彩繪,以大量的金銀為飾,馬戴著金當盧、金銀絡頭、金銀韁索、驂馬頸上戴著金銀項圈,鑲著金銀泡的銅殺。車上銀軎、銀轄、銀殻、軛和衡上飾有銀質構件。裝飾異常華貴。據初步考證,1號東古名立車,又名高車、戎車;2號車為安車。是皇帝法駕卣薄內的兩種車。古代皇帝的車馬儀仗有大駕卣簿、法駕卣簿和小駕三種不同的規格。大駕有車81乘,法駕有車36乘,小駕9乘。始皇陵封土西側的這座銅車馬坑是秦始皇車馬儀仗的象徵(23)。

  這兩乘銅車的造型準確,連一些細枝末節都極力模擬實物,過去對古代車的結構許多模糊不清的問題,看了銅車就一目瞭然。尤其是關於古代車馬的系駕方法,以往各家眾說紛紜。例如過去有的認為驂馬有,服馬無,銅車馬是驂馬、服馬均有。過去有的認為驂、服馬均用雙,銅車馬證明均為單。驂馬是用單前端束約馬胸,用胸肌的力量挽車;服馬是用軛、靠肩部力量引車。這種系駕方法叫軛、法,而非西方古代車馬的頸駕法。關於如何控馭車馬的問題,過去為四馬八轡,御手手握六轡,而兩驂馬的內轡繫於軾前。銅車馬證明是兩眼馬的內轡繫於軾前。過去關於防止兩驂馬內靠和外逸的具不知為何物。銅車馬防止驂馬內靠的具為脅驅,形狀呈橫丁字形;防止驂馬外逸的具是靠韁索。其他還有許多問題這裡不再列舉。它為研究古代車馬的系駕方法提供了具體的實物資料。

  秦陵銅車馬的結構複雜,製作工藝水平很高。如二號銅車馬是由2462個零部件組裝而成。零部件系鑄造成型。組裝的方法,採用了鑄接、焊接、插接、套接、子母扣連線、活鉸連線、鑲嵌等多種工藝。顯示了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力,是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顆瑰寶(24)。

  除上述一些陪葬坑外,另外在陵的封土西側偏南部,內外城西垣之間的南部等處,還探出一大批陪葬坑。坑的面積有大有小,大的達2000餘平方米,有的3—4平方米。這些坑的內涵目前還不清楚(25)。

  (三)陪葬墓及修陵人員墓

  1.陪葬墓 現已探明的始皇陵園的陪葬墓群有兩處,一處位於陵園的東側上焦村西,一處位於陵園內城的北區東半部。另外,在陵封土的西北角即內城的南區有一甲字形墓。

  上焦村陪葬墓群是1976年10月透過鑽探發現的,計17座,成南北一字形排列,間距2—15米。同年10月至次年1月發掘8座。墓的形制分為豎穴土壙和豎穴土壙洞室墓,都帶有斜坡墓道和壁龕,有的有耳室。葬具都是一棺一槨。槨內以板隔成頭箱、邊箱、腳箱和棺室。但有兩座在槨內以板隔成頭箱、腳箱和棺室,棺室內米另置棺。8座墓內有7座發現人骨,五男二女,年齡約在20—30歲左右。七具屍骨中有六具身、首、四肢互相分離,有一男性頭骨上插銅鏃一支。這六具屍骨顯然是被肢解而死。另一女性屍骨雖骨骼完整,但上下顎骨左右相錯,仰身直肢,顯系縊死。還有一座墓中未見人骨,僅在棺內放一銅劍。隨葬的器物有金、銀、銅、鐵、陶、玉、貝、骨、漆器及絲綢殘跡等類文物。有一銀蟾蜍飾件上刻“少府”二字。出土兩枚銅印章,印文一為“榮祿”,一為“陰”(26)。

  17座墓葬南北一字形排列,均為東西向,說明這17座墓是同時埋葬。根據兩座墓穴內發現有挖墓人烤火的遺蹟,證明埋葬的時間天氣較冷。關於墓主人的身份,8座墓均為一棺一槨,隨葬器物較為豐富,器物上並有銘文“少府”二字。結合死者的年齡、屍骨狀況,推斷墓主人可能是被胡亥處死的秦公子、公主,也可能包括秦始皇原來的近臣。有的學者把此批墓稱之為殺殉墓或殉葬墓。這些人被處死的原因不是為了殉葬,而是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因胡亥上臺諸公子及大臣不服。所謂“皆不服恐變”,因而“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27)。所以稱之為陪葬墓似較妥切。

  始皇陵封土西北角有一甲字形墓,尚未發掘,情況不明(28)。根據其所處的位置似為公子高墓。《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胡亥大殺諸公子,“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書說:“臣請從死,願葬酈山之足”,“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始皇陵又名酈山,“葬酈山之足”,即葬於始皇陵封土附近。

  另外,在始皇陵園內城北區東半部,已探出墓葬一組,計20餘座,未試掘情況不明。

  2.修陵人員墓群 1979年12月,在始皇陵西側趙背戶村附近發現修陵人員墓地兩處。一處墓地已破壞殆盡,僅存一寬12米,殘長0.5米,深約0.5—0.7米的墓葬一角。裡面人骨層層疊壓。另一墓地儲存較好,在南北長180米,東西寬45米的範圍內,探出秦修陵人員墓103座。墓分三行排列,西邊兩行為東西向,東邊一行為南北向。墓與墓的間距0.2—1米。有的一個大墓坑內又分成若於小墓坑。已清理32座,墓的形制均為豎穴土壙,一般長1.1—1.76米,寬0.5—0.76米,距現地表深0.2—0.76米。最小者長0.8、寬0.6,距現地表深0.2米(M10)。最大者長10.6,寬1.1,距現地表深1.2—1.7米(M34)。另外,還些不規則形的墓穴。一個土壙內,有的埋葬一人,一般是二、三人,多者十四人。已發掘的32座墓中有骨架103具。頭向無規律,除四人為仰身直肢葬外,其餘均為踡屈特甚的屈肢葬。以見用板瓦砌的瓦棺一具,餘均無葬具及隨葬品。死者都是男性青壯年,有個別的婦女和小孩。其中6具屍骨可看出系殺後埋葬(29)。

  墓地出土18件刻有墓誌文的瓦片,有1件瓦片上刻2人的名字,實際刻19人。刻文的內容記有地名、服役性質、爵名、姓名等。也有的省去服役性質或爵名,有的僅有地名和人名。如“東武居貲上造慶忌”,“博昌去疾”。東武、博昌為死者的籍貫,上造為秦爵的二等爵名,慶忌、去疾為死者名字。居貲是以服勞役形式抵償罰貲的役名。瓦文所載的19人中有10人是服居貲勞役者,其中有9人有爵位,即公士3人,上造1人,不更5人。未註明服役性質的9人,內有上造、不更各1人。瓦文有縣名10個,為原三晉、齊、楚故地。證明這些人是從原來山東六國地區徵調來修建始皇陵的(30)。

  關於這片墓地的性質,有人認為不是刑徒墓。服居貲勞役者雖不戴刑具,不等於刑徒,但與刑徒的命運並沒有什麼不同。同時這片墓地的死者百分之九十不是服居貲勞役者,有的屍骨狼籍。我認為仍應稱作刑徒墓地。這與文獻所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修築始皇陵是相吻合的。

  (四)其他遺蹟

  1.石料加工場遺址 該遺址位於始皇陵園的西北角鄭莊村南,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750000平方米。發現有大量的石材及石質半成品或廢品的殘石水道、殘滲井蓋、門臼等。還有打製石料的鐵工具鏨、錘,刑具鐵鉗、鈦,以及其他鐵、銅、陶、石類器物,約200餘件。另外,還有五處房屋基址。此處是修建始皇陵時的臨建設施──石料加工場(31)。修陵的石頭皆取之北山。《關中記》說:“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唱,萬人相鉤”(32)。石頭運到陵上後加工成各種石材。從出土的刑具可知打製石材的工人是刑徒。

  2.窯址 1980年冬在始皇陵西北的陳家溝發現陶窯遺址一處,出土有鐵工具、鐵刑具及瓦當,筒瓦、板瓦等遺物,還有灰坑、砂坑、墓葬等(33)。另外,在始皇園周圍的趙背戶村,上焦村、西橫村、下和河、魚池村等地、都發現有秦代窯址。窯址分佈的特點多在陵園建築或陪葬坑的周圍,其中以陵西側的窯址比較密集,從趙背戶村到鄭莊村南北長達2公里,東西寬1公里的範圍內,早年都有窯址發現(34)。

  3.防洪堤遺址及魚池遺址 始皇陵位於驪山北麓的洪積扇上,和驪山的大水溝南北相對。為防止山洪爆發把陵沖垮,修築了防洪大堤,使“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流入渭河(《水經注·渭水注》)。防洪堤從驪山北麓的大水溝西西邊的山腳起,至王儉與三任之間止,呈西南東北向,全長約3500米。現殘存部分長約1000米,寬約40米,殘高2—8米,以上和砂石築成。此堤把始皇陵及各個陪葬坑,包括兵馬俑坑均包圍在內,起到防洪的作用(35)。

  魚池遺址,位於始皇陵北約2.5公里處。此處地勢低窪,現為魚池水庫。《水經注·渭水注》記載:“魚池水出驪山東,本導源東流。後始皇葬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他汙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

  另外,在魚池遺址的東北角,發現一大型宮殿建築墓址,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近500米,面積約百萬平方米,發現有夯土牆垣、房基、下水道、井、灰坑,以及大量的瓦當、板瓦、筒瓦、花紋方磚、銅器、鐵器、陶質生活器皿等。瓦上有許多陶文印記。此遺址的時代為戰國晚期至統一的秦王朝時期。可能是原秦步壽宮遺址,到秦始皇大規模修陵時用作宮邸(36)。

二、秦始皇陵園的建築佈局

  秦始皇陵園發現的重要遺蹟、遺物,上面已分別作了扼要介紹。把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概括起來大體可以看出陵園的建築佈局。

  (1)始皇陵園地面上有內外兩重城垣,呈南北的長方形,平面佈局像個“回”字。內外城垣的四面闢門,門上有闕形建築,內城的四角有角樓。

  (2)內城分為南、北大體相等的兩區,北區又以牆隔成東、西兩部分。內城的南區主要為陵墓的封土佔據。封土的北側有一大型寢殿建築墓址;封土西側有銅車馬坑及兩個大型府藏坑;封土南側亦有兩個府藏坑;封土的西北角有一甲字形大墓。這樣就把內城南區的空間,除封土東側外,大體已佈滿。

  內城北區的東部目前除探出二十多座墓葬外,尚未發現其他遺蹟、遺物,此處可能為陪葬墓區。內城北區的西部為陵園的便殿建築遺址區。建築密集,成排成行,佈滿內城北區西部的空間。

  (3)內外城垣之間的東、西、南、北四區,目前在南區、東區、北區這三處,尚未發現地面建築及陪葬坑、陪葬墓等遺蹟,為空白地帶。西區的空間佈置較滿,由南向北依次為馬廄坑、珍禽異獸坑、不知內涵的一組陪葬坑或墓穴、寺園吏舍建築基址。而以建築基址佔據的空間最大,約佔西區空間的三分之二。

  (4)內城南區陵墓封土下發現地宮周圍環繞地下宮牆一週。宮牆的四周有門(南邊門系推知),這些門和內外城垣的南門、西門、東門相對成一直線,北門和內城中部的北門和外城垣的北門相對成一直線。

  (5)在始皇陵園外城以外的東、西、南、北四區:南區靠近驪山,目前除發現防洪堤遺址外,未見有其他與陵園有關的遺蹟遺物。北區發現有修築陵墓封土而從此處起土形成的一片窪地—魚池遺址,及一片宮殿建築基址。東區發現有一組兵馬俑坑、馬廄坑、陪葬墓群。西區的遺蹟較密集,由南向北依次為修陵人員墓地、窯址、石料加工場等。

  根據始皇陵園的上述佈局,就有關的幾個問題作點探討:

  1.秦始皇陵園的方向問題 關於始皇陵園的方向,過去籠統的說法是座南朝北,也有的專家統統地說是南北向。根據陵園的佈局情況分析,始皇陵園的方向座西朝東比較合理。其理由是:

  (1)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宮宮牆四門都有斜坡形通道。東邊有通道五個,其他三面似各有一個通道。說明東邊是主要通道,即始皇陵墓的方向為東西向,座西面東。陵園內的跽坐俑坑的出土陶俑的方向與墓向一致,也是座西面東。秦始皇陵外城東門外大道北側有大型兵馬俑坑一組。兵馬俑的方向也一律面東。陵的南、北、西三側目前尚未發現類似兵馬俑坑樣的大型陪葬坑,也說明陵墓的主要方向在東邊。

  (2)從陵園的整個佈局及地理環境方面來看,陵南緊靠驪山,陵北是寢殿、便殿建築區及陪葬墓區,外城的北邊是陵墓復土時的挖土區,地勢低窪形成魚池。陵的西邊,在內外城垣之內佈滿了各種陶葬坑及地面的寺園吏舍建築。外城的西邊是修陵人員墓地、燒造磚瓦的窯區、石料加工場區,磚瓦等建材的堆放區。不管從古代陰陽五行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環境來看,這三面都不具備墓向的條件。只有陵東側地勢開闊,符合古代選擇墓向“明堂要清”的要求。

  (3)從秦人故有的葬俗來看、(筆者曾統計過陝西地區已發掘的917座秦墓),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即頭西足東。愈到早期這一特徵愈為明顯。如春秋時的秦墓基本都是東西向,到戰國時代雖有少數為南北向或其他方向,但東西向仍佔絕對多數。在鳳翔秦都雍城發現的18座大型陵園,臨潼驪山西麓發現的3座秦東陵大型陵園,其方向也均為東西向。這說明墓葬和陵園為東西向是秦人故有的習俗。秦始皇陵是承襲了秦國故有的葬俗。不能拘於周代、漢代的葬俗來看秦人。

  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起來考察,秦始皇陵的方向應是座西面東。它以陵園右部的陵墓為中心。主要的陪葬坑及大型寢殿建築均在陵園的右部。陵園的左部是附屬部分,陪葬墓及便殿等建築位於左部。這種佈局,與秦代以右為尚,右為尊位的禮制相合。寢殿位於陵墓的左側,與《獨斷》所說:“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亦完全相符。銅車馬坑及各種府藏坑、寺園吏舍等位於陵墓之後,與都城的建制亦相契合。

  秦始皇陵園結構的突出特徵,是與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礎的左右均衡對稱式佈局不同。這一特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秦始皇陵園所處的地理環境,是驪山北麓的洪積扇,地勢像魚脊樑形,南高北低,中間高東、西兩側低,落差很大,且東西兩側分別有一至三條古河道。這就決定了陵園只能成南北的窄長條形,而不可能成東西向的長條形或近似方形。在此情況下,而把陵墓封土置於陵園右側──內城的南區,形成以此為中心的構圖,是比較恰當的,南、北兩部主次分明。在南部以陵墓為中心,向東、西伸延,和內外城的東、西門道成一直線,形成中軸。兵馬俑坑在東門外大道的北側,小型馬廄坑在大道的南側,互相對稱。

  2.秦始皇陵園有幾道牆垣

  秦始皇陵地面上有兩重圍牆,已為考古資料證實,似乎已經成了學術界的定論。但自中山王陵的銅版兆域圖出土後,對始皇陵有幾道牆垣引起了人們的思索。兆域圖上刻著內外兩重回字形的牆垣,文字註明為“內宮垣”、“中宮垣”。以此推之必然還有個“外宮垣”。但“外宮垣”沒有在銅版兆域圖上出現。兆域圖上的牆垣和始皇陵的內外城完全相同。那麼始皇陵是否也會有個範圍更大的外城垣呢?有的同志認為還應該有個外城垣,並指出兵馬俑坑的東邊千餘米處有個雙闕的夯土臺基,可能是外垣的東門(37)。目前的考古資料還有發現外垣的夯土圍牆。所謂的雙闕夯土臺基,現在還不能完全肯定。但這個問題確是很值得探討的。鳳翔的秦公陵園及臨潼的秦東陵也都沒有夯土牆垣,而是用人工開鑿或自然的溝道作為隍。始皇陵的最外屏障也可能如此。假若以始皇陵封土的頂點為基準向東西南北四方各延長3750米,則南到驪山,北到新豐原,東到魚池水,西到趙家背戶村西邊的古河道。山、原、河形成一個長、寬各為7.5公里的自然屏障。在此範圍內歷年來不斷髮現秦代的遺蹟、遺物。如東邊的兵馬俑坑、西邊的窯址、石料加工場遺址,南邊的防洪堤,北邊的魚池等,均在此範圍內。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劃定的始皇陵園的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為目前已勘探確定的外牆垣以內的範圍,(南北長2165米,東西寬940米)。一般保護區為東西、南北各長7.5公里,與上述自然屏障的範圍完全相同。因而這個自然屏障有可能是始皇陵的外圍邊界。當然,這僅是一種推測,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予以驗證。

  關於始皇陵園的範圍多大?傳統的說法都認為始皇陵園的範圍是指外城夯土圍牆以內,面積為2035100平方米(約2.04平方公里)。但近年來由於在此範圍以外發現許多與始皇陵有關的遺址、遺物,而提出陵園檔拿婊?6.25平方公里(即東西、南北各長7.5公里)。如始皇陵確實在外城夯土圍牆以外還有個自然的屏障,後一種說法可以成立。

  3.秦始皇陵園的設計意圖

  《禮記·中庸》說:“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38)。《禮記·祭義》、《左傳·哀公十五年》等處也都提到這一原則(39)。這是基於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人死後要和生前一樣在冥世間生活。人生前有衣食住行之需,死後也是如此。於是具棺槨,製衣袤,備車馬及炊食之器。人生前擁有的財富和地位不同,埋藏情況也不同。《呂氏春秋·節喪》說:“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夫玩好貨寶,錘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天子、諸侯的陵園並“設闕庭、為宮室,造賓阼也若都邑”(《呂氏春秋·安死》)。

  秦始皇陵園的設計意圖也是如此,一切都模擬生前,把地上王國模擬於地下。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及其下的地宮象徵著生前的咸陽宮;地面上的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京師的內外城或名之曰大小城;外城垣東側的兵馬俑坑,象徵著守衛京城的宿衛軍;上焦村的小型馬廄坑群及西內外城垣之間的大型馬廄坑,象徵著京師的宮廷廄苑;陵封土西側的銅車馬坑,象徵著宮廷的乘輿,為始皇的車駕卣薄;西內城垣之間的一批珍禽異獸和跽坐俑坑,象徵始皇生前的囿苑,供其狩獵和遊樂;陵封土北側的寢殿,即《獨斷》所說的“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備,皆古寢之意也”;陵園內的便殿,即《三輔黃圖》所說的“以象休息閒晏之處也”。總之,秦始皇陵園的建築佈局,是根據“事死如事生”這一理性觀念設計的,它是一幅宮城都邑圖。

  4.秦始皇陵的修建時間和用工人數

  關於始皇陵的修建時間,《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始皇於公元前246年即位,即開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去世,共37年。如再加上始皇死後的復土工程,共歷時38年。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初即位到統一全國為第一階段,歷時26年(公元前246—前221年)。從統一全國後到始皇死為第二階段,歷時11年(公元前220—前210年)。公元前210──前209年的復土工程,為第三階段。而大規模的修築是在第二階段。這裡附帶要說明一個問題,因始皇死得突然,所以始皇死時陵園的修建工程並未完成。《漢書·楚元王傳》說:“酈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參加修陵的人被遣去打仗,這時陵園的未竟工程才被迫停工。

  關於參加陵園修建工程的人數,一般都籠統地說成七十餘萬人。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秦統一全國前,因忙於統一戰爭,是不可能抽調七十餘萬人來修建陵墓的。只能是小規模的修築。統一全國後的十餘年的修建工程,也不是始終都用七十餘萬人。《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得很清楚,“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是修建阿房宮和修建陵墓用工的總數為七十餘萬人,析言之,僅是二、三十萬或三、四十萬人。到始皇死後進行復土工程時,才並二役為一,為七十餘萬人。正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說,修建阿房宮的工程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

  5.始皇陵的督造者和工徒的來源

  修建始皇陵工程的主持人是誰?《漢舊儀》說:始皇“使李斯將天下刑人隸徒七十二萬人作陵(40)”。這說明丞相李斯是修建始皇陵工程的主持者。丞相輔佐天子,助理萬機,修陵是大事,由李斯主持其事是合乎情理的。再者,戰國時期,王陵的修建工程由丞相(或稱相邦)主持是各國的通例。如1978年河北中山國王墓出土的銅版兆域圖上的銘文說,國君命相邦賙“為兆乏(法)”(41)呂不韋於始皇元年至十年為相邦。因而始皇陵前期工程的主持人應是呂不韋。呂不韋免相後由李斯主持。

  陵園的修建工程除丞相總理其事外,將作大將及少府的長官也是參予者。《漢舊儀》說:“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始皇陵園出土的陶文有“大匠”、“東園主章”(42)大匠是將作大匠的省稱,“東園主章”是將作大匠的屬官。說明始皇時已有將作大匠一職,並參予了始皇陵的修建工程。另外,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上有“寺工”銘文,磚瓦上有“左司空”、“右司空”等印文。這些都是少府的屬官。秦天農民起義軍打到酈山腳下,少府章邯曾率領修建的刑徒去作戰。可見少府章邯曾率領修建的刑徒去作戰。可見少府也參予了陵園的修建工程。

  關於修建始皇陵工徒的來源問題,在統一全國前參加修陵者都來源於秦國本土,這是無疑的。全國統一後修陵的人員是從全國各地徵調的。《漢舊儀》說:修陵者為“天下刑人隸徒”;《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這些記載已為始皇陵的考古資料所證實。從修陵人員墓地出土的墓誌瓦文及磚瓦、陶俑上的文字獲知修陵人員來源的縣邑已有如下三十二個:東武、博昌、殽陵、鄒、臨晉、杜、好檟、美陽、藍田、頻陽、栒邑、下邽、芷陽、汧、櫟陽、楊民、平陽、平陰、觜、新城、宜陽、安邑、楊、贛榆、烏氏、西縣、蒲反(坂)、延陵、高陽、戲、鄖陽、咸陽等。其中屬於今山東境內的四處,河南四處、河北三處、山西三處、江蘇一處、甘肅二處、湖北一處、陝西十二處,地望不明者三處,除位於今陝西、甘肅的外,其餘縣邑都屬於原來的山東六國地區。證明秦統一六國後確實從全國各地徵調了大批的人員修築陵墓。

  6.始皇陵園在中國古代陵園史上的地位

  秦始皇陵園的建制與其以前的君王大型陵園相比,有繼承的一面,也有獨創,對漢代及其以後封建帝王陵園的影響很大。

  秦始皇陵園的平面佈局與戰國時諸侯王的陵園相比,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河北平山縣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圖所反映的陵園佈局:陵園呈橫長方形;有內外兩重回字形的牆垣;王堂、後堂等主要建築在前,而大將宮、執旦宮、正奎宮、殾宗宮等附屬建築,在主體建築之後的內外牆垣之間(43)。另外,河南輝縣固圍村的魏王陵園,亦是橫長方形的回字式牆垣的陵園(44)。這些都與秦始皇陵園的佈局相同。只是始皇陵園的規模較大。可見它是承襲了戰國諸侯王陵園的佈局。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固圍村的魏王陵園中有三墓並列;中山王陵兆域圖所示為五墓並列,中間為王陵,兩側為王后陵、夫人陵分列左右。而始皇陵園只有一個高大的陵丘,沒有王后陵、夫人陵的位置,可謂一墓獨尊。再者,魏王和中山王陵園的墳丘上都有享堂建築,而始皇陵封土上不見木構建築,而於陵側設立寢殿、便殿。秦始皇陵園附近陵邑的建制也不見於前代。陵封土的高大,陵園規模的宏偉,隨葬物品的豐富,都超越前代。

  從秦國本身陵園的發展史方面考察,其發展演變的脈絡也是非常清楚的。秦都雍城發現的18座秦公陵園,主墓都呈中字形,墓和陵園的方向均為東西向,墓上沒有封土但有享堂建築,墓的周圍有內外相套呈回字形的兩重隍壕,陵園內有車馬類的大型陪葬坑,夫、婦同塋異穴共處於一個陵園內。上述各點是秦都雍城的秦公陵園的共同特徵(45)。由於這些陵園的墓葬除秦公一號大墓外,都還沒有發掘,確切的時代不明。大體說來應是春秋至戰國初年的秦公陵園。

  位於臨潼縣驪山西麓的秦東陵的3座大型陵園,以一號陵園為例,主墓呈亞字形,墓和陵園的方向亦為東西向,墓上已有封土,封土上沒有木構建築,但陵園內已有大型地面建築,有車馬類的大型陪葬坑,陵園的周圍有隍壕,陵園的中心有並列的兩座亞字形大墓,可能是夫、婦同塋異穴合葬(46)。這個陵園的時代大約為戰國晚期。另外,咸陽原上的秦惠文王及武王陵,陵園的情況不明,但都有高大的封土堆,至今猶存。秦簡《法律答問》:“可(何)謂甸人?甸人守孝公、 (獻)公冢者殹(也)”。這說明從戰國早期偏晚秦國已出現了冢墓,並有守冢戶。

  把鳳翔秦公陵園、臨潼秦東陵及始皇陵三者連線起來,是部較完整的秦國陵園發展史。從春秋到秦始皇時代,陵墓和陵園都是東西向,這是秦人一貫的葬俗。春秋到戰國初年秦人的陵墓沒有封土,到獻公、孝公時開始出現封土,到始皇時把封土築得特別高大像是山丘。春秋至戰國初年的墓上有享堂建築,至戰國晚期的秦東陵已發現把封土上的建築移於陵園內,這種建築的性質應屬於陵園內的寢殿。從漢代以來的傳統觀點,認為陵園內起寢之制始於秦始皇。現在看來,此說不確。秦始皇僅是把前代已有的起寢於墓側的制度完善化,有寢殿、便殿成組的大型建築,規模宏闊。起寢於墓側之制可能與冢墓的出現有關。它的起始年代應早於秦東陵,可能到戰國早期偏晚或戰國中期。鳳翔的秦公陵園和秦東陵的陵園周圍環有隍壕,秦始皇陵園改變成用夯土築起內外城垣。春秋戰國秦陵園內都有車馬類的大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把這一傳統葬儀加以發展,除車馬坑外,還有兵馬俑坑、馬廄坑、珍禽異獸坑等各種各樣的陪葬坑。先秦時代設有“冢人”、“墓大夫”分別管理公墓和邦墓(47)。獻公、孝公時陵上設有守冢戶。到秦始皇時在陵園內設有官吏,在陵園的附近設定陵邑,這是個新的創舉。

  總之,秦始皇陵園的建制在繼承前代陵園制度的基礎,加上變革和發展,從而初步奠定了中國封建帝王陵園的建築格局。漢代帝王陵園的建築佈局基本上沿襲於秦,只是在個別地方有所變革。

  陵園建制是一種觀念形態的反映,不同的社會有著不同的理念,反映在陵園制度上也就有不同的變化。關於這個問題,王世民先生曾作過論述(48)。西周和春秋時代盛行以宗法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分封制。這時反映在墓葬區的佈局上,是實行按照血緣關係的聚族葬。當時的墓地有兩種:一是公墓,二是邦墓。前者是貴族的墓地,後者是平民墓地。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天子權勢衰微,諸侯、大夫的勢力蹶起,宗法制度被動搖。這時公墓制度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王室冢墓單獨集中的墓地”。到“戰國中晚期,隨著各國君權的加強,又有了以一個國君為中心的陵墓,平山中山王墓和輝縣固圍村大墓都是如此”(49)。這一變化在秦國似乎出現的略早,如鳳翔的18座秦公陵園聚葬在一個大墓區,但每個陵園是以一個國君為中心的。陵墓上雖沒有封土,但陵園的結構和中山王墓是近似的。戰國晚期的秦東陵的每個陵園也是以一個國君為中心。到了秦始皇時代,殲滅群雄,四海歸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秦始皇成了千古一尊的皇帝。反映在陵園建制上,則一墓獨尊,陵園的佈局模擬都邑。陵園的一切設施都追求至高至大,氣勢恢宏。陵墓的地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各種珍貴的陪葬物“徙藏滿之”。把生前的一切都模擬於地下,天上、地下的一切均囊括為已有。這是君主專制集權,朕即天下之主思想的反映,是封建帝王至高無上權威的象徵。它標誌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全國的勝利。

注 釋

(1)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秦始皇調查簡報》,《考古》1962年8期。

(2) 《漢書·楚元王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三輔故事》:“始皇葬酈山,起陵高五十丈”。秦漢時一尺摺合為23釐米,五十丈即115米。

(3)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兵馬俑》,文物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4) 蘇民生等:《秦陵地宮之謎》,《瞭望》1985年42期。《秦始皇陵考古工作又有重大突破》,《光明日報》1985年3月29日,《人民日報》1985年4月1日。

(5) 常勇、李同:《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考古》1983年7期。

(6) 秦俑考古隊:《臨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簡報》圖一,《考古與文物》1980年2期。

(7) 《兩京道里記》、都穆《驪山記》都說始皇陵內城周長五里。《漢書·楚元王傳》說“週迴五里有餘”。《博物志》說“週迴六、七里”。《秦始皇陵調查簡報》說:“周長2525.4米”(《考古》
1962年8期)等,都是誤指內城的南區作為內城的全部。

(8) 趙康民:《秦始皇陵北二、三、四號建築遺蹟》,《文物》1979年12期。

(9) 楊寬:《秦始皇陵園佈局結構的探討》,《秦俑館開館三年文集》1982年。

(10) 秦始皇陵考古隊:《秦始皇陵西側驪山飤官建築遺址清理簡報》,《文博》1987年6期。

(11) 秦俑考古隊:《臨潼縣秦俑坑試掘第一號簡報》,《文物》1975年11期。

(12)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東側第二號兵馬俑坑鑽探試掘簡報》,《文物》1978年5期。

(13)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東側第三號兵馬俑坑清理簡報》,《文物》1979年12期。

(14) 袁仲一:《秦始皇陵東側第二、三號俑坑軍陣內容試探》,《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論會論文集》。

(15) 秦俑考古隊:《秦俑皇陵東側馬廄坑鑽探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0年4期。

(16) 袁仲一:《論秦的廄苑制度──從秦陵馬廄坑的刻辭談起》,《古文字論集》(一),《考古與文物》叢刊第2號。

(17)(25)(28)(35) 參見秦俑博物館一號坑展覽大廳內的沙盤、模型及說明牌。

(1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第三章第三節286—287頁,1984年5月第1版。

(19)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園陪葬坑鑽探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1期。

(20) 《三輔黃圖》引《漢舊儀》。

(21) 《史記·李斯列傳》。

(22) 同(18)第三章第一節227頁。

(23) 袁仲一、程學華:《秦陵二號銅車馬》,《考古與文物》叢刊第一號,1983年。

(24) 袁仲一、程學華:秦陵出土的銅兵器和銅車的製造工藝》,《從古銅車馬到現代科學技術──陝西省科學技術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26) 秦俑考古隊:《臨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0年2期。

(27) 《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

(29) 秦俑考古隊:《秦始皇陵流側趙背戶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3期。

(30) 袁仲一,程學華:《秦始皇陵西側刑徒墓地出土的瓦文》,《中國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1980)年文物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

(31) 秦俑考古隊:《臨潼鄭莊秦石料加工場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

(32) 《太平御覽》五百五十九引《關中記》。

(33) 秦俑考古隊:《臨潼縣陳家溝遺址調查簡記》,《考古與文物》1985年1期。

(34) 秦俑考古隊:《秦代陶窯遺址調查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5期。

(36) 秦俑考古隊:《陝西臨潼魚池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3年4期。

(37) 筆者有次和秦俑博物館的聶新民同志交談,他提出了這一觀點。

(38) 《禮記正義·中庸》,見《十三經注疏》下1629頁,中華書局1980年10月第1版。

(39) 《禮記正義·祭義》,見《十三經注疏》下1593頁。《左傳·哀公十五年》,同上書,2174頁。

(40) 《通考·王禮考十九》引。

(41)(43)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9年1期。

(42) 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

(44) 《輝縣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6年。

(45) 《鳳翔秦公陵園鑽探與試掘簡報》,《文物》1983年7期。

(46)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潼縣文管會:《秦東陵第一號陵園勘查記》,《考古與文物》1987年4期。

(47) 《周禮·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正墓位,墓域,守墓禁,凡祭墓為屍”;“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為之圖;令國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數,使皆有私地域;凡爭墓地者,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墓厲,居其中之室以守之”。

(48)(49) 王世民:《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冢墓》,《考古》1981年5期。

來源:《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5、6期

分類: 國際
時間: 2021-12-26

相關文章

1945年,5名美國大兵駐守孤島,1人失蹤44年後遺骸在詭異地點發現

1945年,5名美國大兵駐守孤島,1人失蹤44年後遺骸在詭異地點發現
提到孤島,人們的感覺往往是驚悚.刺激.離奇,不過在很多孤島事件中,當事人往往是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流落於孤島之中. 圖|1945年美國大兵孤島離奇失蹤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人們由於工作職責,被分配到孤島 ...

30年前,韓國五名少年失蹤,11年後發現纏在一起的屍骨,上壓巨石

30年前,韓國五名少年失蹤,11年後發現纏在一起的屍骨,上壓巨石
1991年3月26日,五個孩子在臥龍山同時失蹤. 韓國政府派出了三十五萬兵力調查,翻遍了每一寸山地,都沒有找到孩子們的蹤跡. 可十一年後,就在臥龍山中一處坑洞之內,突然出現了五個孩子纏繞在一起的屍骨. ...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1969年9月10日,一位名叫陳三發的老太太去世了.在臨終前一直唸叨著一個人的名字:連德生. 圖 | 連德生 老人 ...

NBA2021-2022賽季最好的五名非洲球員,喀麥隆獨佔兩人

NBA2021-2022賽季最好的五名非洲球員,喀麥隆獨佔兩人
NBA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之家,聯盟一直向全世界的籃球人才開放.從奧拉朱旺到諾維茨基等許多球員來自非美國的籃球運動員.或許我們應該認識下NBA2021-2022賽季,最好的五名非洲球員. 5.西亞卡姆 ...

CBA2021-2022賽季30歲以上最好的五名老將,阿聯大韓入選

CBA2021-2022賽季30歲以上最好的五名老將,阿聯大韓入選
CBA休賽季的補強基本差不多結束了,有些球隊的球員都開始慢慢回到球館鍛鍊,試圖讓自己在新賽季有更好的表現,對於一些老將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年齡帶來的影響,他們無法像年輕的時候那樣變得更有競爭力.因此,小 ...

CBA2021-2022賽季25歲以下最好的五名年輕球員,胡金秋穩居第一

CBA2021-2022賽季25歲以下最好的五名年輕球員,胡金秋穩居第一
CBA這幾年出色的年輕球員並不少,雖然不足以在國際賽場上立足,也不足以登陸 NBA這樣的大舞臺.但是在CBA他們依舊是聯賽最好最有天賦的年輕球員,讓我們看看CBA下賽季25歲以下最好的五名球員(不包含 ...

2021-2022賽季湖人最好的五名射手,安東尼排第二

2021-2022賽季湖人最好的五名射手,安東尼排第二
2021年休賽季湖人的補強,讓不少球迷網友們看到了湖人再次成為總冠軍球隊的希望.但是湖人同樣得面對一些問題,因為除了傷病影響他們的球員發揮之外,還有就是他們的投籃.在一個球隊非常依賴三分投籃得分的時代 ...

軍統女特精通4國語言,冒險救下一地下黨員,11年後反救自己一命

軍統女特精通4國語言,冒險救下一地下黨員,11年後反救自己一命
位於四川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老關山公墓右側小路旁,一座孤零零的墳墓被淹沒於一片雜草叢生之中,沒有墓碑.沒有名字.沒有生卒年月更無墓誌銘. 如此景象似乎墓主人匆匆而過不曾在這人間留下半分顏色,也無任何話與 ...

11年後再看《唐山大地震》,我終於明白了徐帆為什麼要救兒子

11年後再看《唐山大地震》,我終於明白了徐帆為什麼要救兒子
2009年,張子楓8歲,她被馮小剛相中去拍了電影<唐山大地震>. 可是拍完這部電影,張子楓久久都沒有從這部電影之中走出來,原因就是她腦中的那麼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麼都是孩子, ...

美媒列出了現役未能展現個人頂級天賦的五名球員,羅斯最可惜

美媒列出了現役未能展現個人頂級天賦的五名球員,羅斯最可惜
很多擁有出色天賦的球員進入聯盟後,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太多球員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職業生涯未能發揮出個人最好的天賦.因此,美媒<sportskeeda>列出了現役未能展現出個人頂級天賦的五 ...

2021-22賽季nba前五名首發陣容

2021-22賽季nba前五名首發陣容
2021-22賽季離距離開賽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NBA球隊的備戰非常激烈.隨著各隊採取各種措施來加強陣容,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活躍的NBA賽季. 隨著特許經營者繼續對其陣容進行最後的調整,我們已經看 ...

NBA突破能力最強的五名球員:喬丹只能排第二,詹姆斯榜上有名

NBA突破能力最強的五名球員:喬丹只能排第二,詹姆斯榜上有名
大家好,我是娛瓜範兒,喜歡NBA.CBA的球迷記得關注我,沒事兒大家一起侃侃球,吃吃瓜,何樂而不為. 在NBA的歷史長河中,善於突破的球員有很多,但是能把突破演繹至出神入化的就不多了,接下來就為球迷兄 ...

單節20+最多的五名球員現役已四人,詹姆斯超越科比難度大

單節20+最多的五名球員現役已四人,詹姆斯超越科比難度大
在三分球盛行的籃球時代,NBA球員要想單場20+.30+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他們想要單節20+.30+卻有著一定的難度,畢竟這需要球員在球隊擁有很高的地位和絕對的球權.因此,讓我們看看聯盟歷史上單 ...

「全運會·現場看」甘肅選手獲拳擊男子-91公斤級第五名

「全運會·現場看」甘肅選手獲拳擊男子-91公斤級第五名
新甘肅客戶端西安9月1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在陝西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剛剛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拳擊專案男子-91公斤級四分之一比賽中,甘肅選手哈力木江·加那爾別克(紅衣)惜敗山東選手於 ...

2021高階遊戲本前五名推薦

2021高階遊戲本前五名推薦
筆記本的配置高,效能好的話,可以讓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獲得更佳的遊戲體驗.有網友想要入手一款好用的高階遊戲本,但是不知道比較好的高階遊戲本有哪些.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下2021高階遊戲本排行榜前五名 ...

從相聲一哥到錢途盡毀,背叛郭德綱11年後,曹金正在自食其果

從相聲一哥到錢途盡毀,背叛郭德綱11年後,曹金正在自食其果
"我曹雲金養活了你們大半個德雲社,整得我自己都吃不飽,我不幹了,我再也不回來了!" 2010年1月18日,在師傅郭德綱的生日宴上,曹金藉著酒勁兒把積壓在心底已久的憤怒嘶吼了出來. ...

NBA五名為銳步代言過的最好五名球星,奧尼爾放棄代言值得尊重

NBA五名為銳步代言過的最好五名球星,奧尼爾放棄代言值得尊重
不少NBA球員在打出出色的表現後,總會有一些大品牌主動尋求他們合作,這些球員也是能簽下一份價格不菲的續約合同.特別是耐克,安踏和喬丹這幾個大品牌.但是這次我們談到的是銳步,那些曾經和銳步簽下代言合同中 ...

美媒列出20-21賽季場均得分最高的五名中鋒,誰是新賽季第一中鋒

美媒列出20-21賽季場均得分最高的五名中鋒,誰是新賽季第一中鋒
在中鋒凋零的時代,中鋒走向了全面化的發展,俗話說技多不壓身,但凡技術不夠豐富的中鋒,很難在這個聯盟成為球隊的核心和拿到大合同.因此,美媒<Fadeawayworld>列出了2020-202 ...

沒等到《餘生》,卻等來湖南臺又一言情大劇,男女主11年後再搭檔

沒等到《餘生》,卻等來湖南臺又一言情大劇,男女主11年後再搭檔
現階段電視劇市場似乎比較低迷,各大衛視早就沒有了暑期檔時針鋒相對的勢頭,全都在默默地播著自己的作品,即使網友的吐槽聲已經漫天,收視率也不理想,可大家還是相安無事. 就連湖南衛視也不是很理想,<光 ...

11年後回看藥家鑫案:行刑前十分鐘,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仍在繼續

11年後回看藥家鑫案:行刑前十分鐘,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仍在繼續
寫作有溫度,熱點有態度.點選"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11年前的藥家鑫案? 如今,藥家鑫已被執行死刑,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但當媒體披露藥家鑫的整個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