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人類社會正處於“大資料”時代,隨著資訊社會產生海量資料,儲存器、處理器甚至是計算機整體架構都在迎來革新。例如在目前的馮•諾依曼架構計算機中,儲存器和處理器是分開的,兩者透過匯流排相連。然而,傳輸速度限制了整體效率,即所謂的“馮•諾依曼瓶頸”。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馮•諾依曼瓶頸。圖片來源:Semiwiki [1]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尋找從大型資料中心到移動感測器及柔性電子器件等所有領域更快、更節能的儲存技術。1968年,美國科學家S. R. Ovshinsky發現了可逆相變的現象 [2],經過多年發展,相變儲存器成為目前最有前途的資料儲存技術之一。目前相變材料主要由IV、V、IV主族元素組成,研究最廣泛的是鍺、銻和碲系列材料,儲存速度可達ns 量級,比傳統硬碟驅動器快數千倍,然而耗電量也相當大 [3]。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相變合金的三元相圖及它們在儲存器中的應用。圖片來源:Nat. Mater. [4]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Eric Pop課題組在Science 雜誌上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具有超低開關電流密度的柔性相變儲存器件。他們將直接在柔性聚醯亞胺襯底上沉積了多層週期性重複排列的碲化銻和碲化鍺超晶格相變儲存材料,器件的開關電流密度僅為~0.1 MA/cm2,比柔性襯底或矽襯底上常規相變儲存器件低一到兩個數量級。這種柔性相變儲存器件能源效率高、功耗低,有望應用於低功耗裝置、可彎曲智慧手機、可穿戴感測器等電子產品中。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柔性相變儲存器件。圖片來源:Stanford University [5]

相變儲存器的一個基本挑戰是相對較高的開關電流和功率。研究者的解決方法是,在柔性聚醯亞胺襯底上交替沉積了12個週期的Sb2Te3(4 nm)和GeTe(1 nm)層,形成超晶格結構。柔性相變儲存器件在~0.2至0.25 mA的復位電流下切換,電阻比高達約100,復位電流密度僅為0.1 mA cm-2。比剛性矽襯底上的傳統相變儲存器低了約兩個數量級,比此前報道的柔性相變儲存器低了一個數量級以上。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超晶格柔性相變儲存器。圖片來源:Science

器件的峰值復位功率為~0.8 mW,復位電流隨著器件尺寸的改變而變化,顯示該技術具有規模化應用潛力,功率可透過減小器件直徑而進一步降低,目前器件尺寸受到了光刻技術的限制。另外,器件表現出低電阻漂移,這歸因於超晶格材料中存在類似的範德華空隙(上圖C),為材料在電流下的結構弛豫提供空間。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相變儲存器件功率測定及電阻漂移。圖片來源:Science

這種相變儲存器具有優異的迴圈穩定性和柔性,在4 mm彎曲半徑下測試了1000個迴圈週期和100個彎曲週期,器件電阻開關比均大於10,高電阻和低電阻狀態均保持低漂移。用幾微米厚的聚合物層封裝後,可以進一步減小器件的應變,提高穩定效能。

Science:超晶格,打破“馮•諾依曼瓶頸”

彎曲前後器件效能對比。圖片來源:Science

“人們早就期望相變儲存器能夠取代手機和膝上型電腦中現用的儲存器,沒有被採用的原因是,前者的功率需求更高”,Eric Pop說,“在我們的研究中,實現了既快速又節能的相變儲存” [5]。相變儲存器可以實現記憶體計算,從而彌合計算和記憶體之間的差距。這項研究成果將為打破“馮•諾依曼瓶頸”、研發新一代超快計算機鋪平道路。

Ultralow–switching current density multilevel phase-change memory on a flexible substrate

Asir Intisar Khan, Alwin Daus, Raisul Islam, Kathryn M. Neilson, Hye Ryoung Lee, H.-S. Philip Wong, Eric Pop

Science, 2021, 373, 1243-1247. DOI: 10.1126/science.abj1261

參考文獻:

[1] In-Memory Computing for Low-Power Neural Network Inference

https://semiwiki.com/semiconductor-manufacturers/tsmc/287672-in-memory-computing-for-low-power-neural-network-inference/

[2] S. R. Ovshinsky, Reversible electrical switching phenomena in disordered structures. Phys. Rev. Lett., 1968, 21, 1450.

[3] N. Yamada, et al. Rapid-phase transitions of GeTe-Sb2Te3 pseudobinary amorphous thin films for an optical disk memory. J. Appl. Phys., 1991, 69, 2849-2856.

[4] M.Wuttig, N. Yamada, Phase-change materials for rewriteable data storage. Nat. Mater., 2007, 6, 824-832. DOI: 10.1038/nmat2009

[5] Stanford discovery could pave the way to ultrafast, energy-efficient computing

https://energy.stanford.edu/news/stanford-discovery-could-pave-way-ultrafast-energy-efficient-computing

(本文由小希供稿)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06

相關文章

被日寇重重包圍後,趙尚志的政委馮仲雲,因何死裡逃生?

被日寇重重包圍後,趙尚志的政委馮仲雲,因何死裡逃生?
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及抗日武裝部隊統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原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 趙尚志 馮仲雲,江蘇武進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 ...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圖片來源:網路 鈦媒體App注:9月18日上午,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群"釋出CEO任正非簽發的總裁辦電子郵件,轉發了科技日報原總編輯劉亞東2018年6月在中國科技會堂發表演講< ...

讓計算機像人類大腦一樣認知思考?看類腦計算有多強大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4日23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Nature)雜誌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 ...

“控制論之父”維納:現代計算機的先驅,主流人工智慧的叛徒?
2018年6月中旬,我應邀赴斯德哥爾摩參加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次博士論文答辯.答辯開始之前,我問參會的教授們:"維納死在哪裡?"沒想到,來自歐美五國的五位同事和當地的教授不但不知道 ...

全球變暖,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全球變暖,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如果我們願意做的就是坐以待斃,那科學家不斷髮展更精準的模式預測有什麼意義?|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2021年,因為"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變化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qu ...

任正非最新談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最新談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 資料圖 江山代有才人出 --任正非在華為集團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與部分科學家.專家.實習生的講話 2021年8月2日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電子類的專家,即使過去對工程技術有一點了解,和今 ...

解決了費米悖論的“狂戰士”

解決了費米悖論的“狂戰士”
費米悖論,是恩里科·費米在基於宇宙漫長年齡和龐大的星體數量的基本假設下,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後發現--地外文明存在性的相當高的估計與缺少地外文明存在的相關證據相矛盾,於是在1950年夏天的某個午餐的閒談中 ...

劉亞東:說說任正非的到位和“越位”

劉亞東:說說任正非的到位和“越位”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任正非老爺子是個"奇葩".他不是科學家,卻對科學的本質和特點有著那麼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不是發明家,卻深諳創新的邏輯和規律,尤其能以古稀之年對 ...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電子類的專家,即使過去對工程技術有一點了解,和今天的水平差距也巨大.今天跟大家對話,我倒不會忐忑不安,說錯了你們可以當場批評.畢竟你們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我錯了也沒有什麼不光榮,畢 ...

任正非對話華為科研人員:如何有質量地活下去
9月14日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8月於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對話部分科學家.專家.實習生.任正非表示,不僅僅要在5G上引領世界,更重要的是,華為是要在一個扇形面上引領世界. ...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
2020年4月30日,華為員工在珠峰安裝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 ■我們被美國打壓的這兩年,人力資源政策從未變過,公司不僅不混亂,反而是內部更加團結. ■我們研究6G是未雨綢繆,搶佔專利陣地,不要等到 ...

機器學習之父說,別把啥都往人工智慧上扯 | 章魚通
人工智慧系統還遠遠沒有先進到可以在許多涉及推理.現實世界知識和社會互動的任務中,取代人類.它們在低階模式識別技能上表現出人類水平的能力,但在認知層面上,它們只是在模仿人類的智慧,而沒有深入和創造性地參 ...

中國類腦計算先行者:在AI“無人區”探路

中國類腦計算先行者:在AI“無人區”探路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研製的無人腳踏車搭載了天機晶片,可以實現自動平衡.避障.過障.目標跟蹤.語音指令識別以及自主決策.新華社記者 王晨曦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王晨曦 趙鑫虎)在清華大學 ...

“卡脖子”只是表象,“硬核科技”才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卡脖子”只是表象,“硬核科技”才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導語 我們需要的,是從基礎科學中誕生"硬核科技",實打實地為中國產業謀福利,中國的企業家也需要明白這個變化,提前做好佈局,從技術創新.產業效率上做好新的突破. |01| 中國的&q ...

2020安徽事業單位考試:淺談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過程及特點
計算機技術其實就是關於硬體和軟體以及製造及應用的技術.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是深入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中,同時也作為社會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而且也是了衡量一個國家的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誠然計算機技術 ...

寒露 | 稱程式設計為藝術的圖靈獎獲得者

寒露 | 稱程式設計為藝術的圖靈獎獲得者
高德納(Donald E. Knuth),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榮譽退休教授.Donald Knuth 的中文名"高德納"是1977年訪問中國時,姚期智夫人儲楓所 ...

「歷史上的今天」10 月 13 日:“龍芯”問世

「歷史上的今天」10 月 13 日:“龍芯”問世
今天是 2021 年 10 月 13 日,國際標準時間日.1884 年 10 月 13 日,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英國倫敦東南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的起點和世 ...

喜報!《Science》刊發北航化學學院成果,這個領域,里程碑意義

喜報!《Science》刊發北航化學學院成果,這個領域,里程碑意義
在國慶72週年之際 北航又迎來喜訊 我校化學學院在<Science> 刊發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一名第一作者 在參與研究時 還是北航本科生 2021年10月1日,<Science> ...

肖飛:打破外國壟斷造就中國電芯,為國家節省10個億,被授一等功

肖飛:打破外國壟斷造就中國電芯,為國家節省10個億,被授一等功
自工業革命起,西方科技就一度遙遙領先於世界.儘管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但在軍隊戰艦的推進方面,始終無法與美俄等國相較. 直到2018年,一位名叫肖飛的研究員橫空出世,用"直流全電力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