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明代的墓葬,自朱元璋稱帝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一改唐宋舊制,由注重靈魂的上、下宮制度,改為突出皇權和禮治的“前朝後寢”制度。他所建立的明孝陵模式,為明清兩代帝陵所沿用。

親王陵墓的營建,大都按照明制規定,遵循帝陵的設計理念,選址建造,但規模小於帝陵。其中由於帝、王關係的親疏,藩國實力的貧富,地理環境的限制而形制略有差異。

據《明史》載:“諸王及妃公主喪葬諸儀,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樉薨,詔定喪禮,禮部尚書任亨泰言,考宋制宜輟朝五日,今遇時享,請暫輟一日,皇帝及親王以下至郡主及靖江王宮眷服制皆與魯王喪禮同,皇太子服齊衰,期亦以日易月,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從之,定製:親王喪輟朝三日,禮部奏遣官掌行喪葬禮;翰林院撰祭文,諡冊文、壙志文;工部造銘旗,遣官造墳;欽天監官卜葬,國子監監生八名報訃,各王府御祭一……;凡親王妃喪……,布政司委官開壙合葬,繼妃、次妃祭禮同,其夫人則止御祭一罈,但造壙襯葬;郡王喪輟朝一日,行人司遣官掌行喪葬禮,餘多與親王同。” ⑴

魯王一支自朱檀首批封王起,至末代魯王朱以海取消魯王監國止,共傳十代十三王,歷時283年。他們死後,除朱以海葬於臺灣金門島外,其餘各王均在魯藩境內建造了陵墓,現根據所掌握資料,分述如下:

一、明魯王陵

據《兗州府志》載:“魯荒王園在九龍山。”⑵即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北約12公里處的九龍山南麓,為第一代魯王朱檀及其嬪妃的陵墓區。

因朱檀系明代第一個薨逝的親王,陵墓系第一座營建。所以當時朱元璋雖然對朱檀之死又疼又氣,且又忙於國家的恢復建設,但還是昭令各部,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為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陵園。

首先是選址,由欽天監安排通曉陰陽風水的術士,踏遍了魯藩的山山水水,最終選定了朱檀生前就在此燒煉仙丹的九龍山下,作為其萬年吉壤。

九龍山有連峰九座,由東南而西北,蜿蜒起伏,逶迤如龍,故名。南為龍頭,北為龍尾,龍頭前兩側有“白馬”二泉,是為龍眼,為白馬河源頭,由東北往西南而西北繞山而過,環抱有情,南面一片沃野,與朱山遙遙相望,東西兩側有臥虎山、玉皇山拱衛,朱檀墓就建在這龍頭山下,完全符合中國傳統風水學的“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四神方位。整個陵區居高臨下,向陽瀕水,一派皇家氣派。(圖1)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1 魯王陵前門(原貌)

陵址選定後,由其舅舅武定侯郭英負責督建,墳塋於洪武二十三年丁酉(1390年5月25 日)建成,不久即應將其下葬。時值農時正忙,地面建築當為二期所建,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陵區共分導引,外城,陵寢主體三個部分,具體情況如下:

一、導引部分:建有魯荒王陵牌坊、守陵衛士住所和外御橋。

二、外城部分:陵區外郭城牆,南至外御橋北約20米處,北至九龍山第一個山頭後(現有石牆遺址一道,俗稱“龍鎖子”),南北長約12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佔地面積約96萬平方米。在這個範圍內,分佈有欞星門、石像生、宰牲亭、具服殿、內御橋等。

三、陵寢主體:該區域屬內城部分,其中又分前朝區和後寢區。前朝區為陵園,南北長206米,東西寬80米,主要建有陵門、二門、三門、享殿等;三門至地宮後部為後寢區,南北長為215.3米,其中包括明樓、朱檀墓、湯妃墓、戈妃墓等。

據當地群眾回憶,陵區的最南端,當年建有牌坊一座,為二柱沖天式,橫額上書“魯荒王之陵”,因早年毀於戰火,建築規模無考。陵區的東面,有一村名曰“老營”,為當年守陵衛士住所。據《鄒城市地名志》載:“明初,魯王朱檀墓在九龍山建成後,此村成了護守陵墓的軍卒駐地,因而改成九龍營,後漸成老營”,⑶大約取當年為兵營之意。

牌坊往北約500米處,為外御河,(現有一條東西河溝,當地群眾仍呼之為“午門溝”),神道正中現有石板橋一座,當為外御橋遺址。

外御橋往北約20米處,為外城的南門,當年建有欞星門,為四柱三楹式、當地群眾稱之為“午門”,具體形制無考。由此往北,神道兩側列有石像生,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現已無遺蹟可尋。石像生北面,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宰牲亭、具服殿,由於毀於明末清初戰火,地面建築無存,但當地群眾口碑相傳,仍能指出其位置所在。

由此而北為內御河,其東西兩側為“白馬”二泉,中間架石橋一座,為內御橋,橋為單孔起券,橋上以石板鋪面,橋兩側精雕石蓮柱欄杆,柱頭為火焰狀二十四節氣刻紋,欄板飾有透雕寶瓶圖案。橋南北長16.2米,東西寬8.5米。

過御橋40米便進入內城,修復前尚存原址的殘垣斷壁。陵園南牆有三門,為陵門(俗稱前門),中門獨高,側門較矮,翼然並列,系門洞式斗拱建築。中門道寬約3.6米,左、右側門道寬約3.2米,四周建有高 3.7米,寬0.7米,基厚1.4米的圍牆,為冰盤簷式磚石結構,牆體均用40釐米長的青磚砌成,異常堅固。據說早年內城牆的四角建有角樓,為守陵人員護陵之用,佈局嚴謹,各具格局。陵園中間設一隔牆,分前後兩進院落,前院稍大於後院,呈後高前低狀。

第二道門,亦稱祾恩門,與南門建築在同一條中軸線上,為四柱三楹式木結構歇山飛簷建築,牆壁外側為青磚建成。後院中部的享殿,又稱祾恩殿。臺基東西寬33.68米,南北長20.4米,殿前有長10米,寬15米的月臺,周圍鑲有玉石欄杆。享殿為陵區主體建築,是謁陵祭祀舉行活動的地方。清代傾倒後,改為三間關帝廟,“文革”期間損壞,現有26根柱礎尚為明代遺物,1987年按原規格恢復基礎。從臺基的高大寬廣和柱礎的規模,可以推知當年享殿的巍峨宏大。

沿陵園三門而出,到達陵區的後寢部分,迎面而立的是方城明樓,通高13米,方城高7.5米,磚石結構,下為線條雕刻粗獷有力的須彌座,頂部是正方形平臺,東、南、西三面建有女兒牆,北面則修建矮垣一道 ,東、西、北三面設石階以通上下。明樓高5.5米,為歇山飛簷斗拱建築,建在方城之上,四面闢門,明樓中原立石碑一座,碑額前後刻有二龍戲珠,正面篆刻“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刻楷書“魯藩荒王之陵”,字型端莊有力。登明樓四望,陵區風光一覽無餘。

明樓後23.4米為地宮墓道,全長50餘長,墓室全長20.6米,分前後兩室,平面呈“T”字形,距地表26米深。墓頂及墓道上面系用五色土層層夯築,封土面積約1.3萬平方米,發掘前儲存完整。封土系從陵區西面的溪湖村運來,由於建墓的大量用土,其村成了一片窪地,故名“溪湖”。墓頂遍植柿子樹,以諧朱檀為十子之意。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系在山上鑿石開壙,然後用磚砌壘,動用土石方約20萬立方米。據專家估計,按當時情況,以二百個勞動力計算,需二、三年時間才能建成。

墓道正直向北,外口寬,向裡漸窄,呈外高裡低斜坡狀,裡口寬3.9米,北距金剛牆1.5米。墓道內築有用石灰、糯米汁、豆汁混合澆鑄的三道擋土牆,其中第三道牆亦稱封門牆,高 8.86米,上部厚1.6米,向下漸寬作砥牆狀,牆基向外伸入墓道中。牆用大磚砌成,封堵牢固,至今痕跡可見。

封門牆後為紅色金剛牆,通高8.2米,寬5.35米,上部是用綠色琉璃磚、瓦築起的門樓,牆面敷一層堅硬的紅灰泥。門樓的上部、左、右、後三面附有磚砌的檔土牆,與前面的擋土牆接齊。在門樓上又築起一道東西長條形的護槽,頂上覆蓋兩層石條,用以負擔上面的夯層封土,防止損壞門樓建築。

墓門在金剛牆下部的正中,門洞高2.4米,寬2.25米。上部用一米厚的石條橫擔,發掘時已有裂痕,洞口以磚封門。

墓室通長20.6米,共有兩重石門,分前後兩室,亦為前朝區和後寢區,兩室之間有甬道相連,除門部為石料製成外,餘為磚砌券頂,方磚鋪地,四壁及頂部敷以白灰,壁上飾雙條墨線。

兩道門形制相同,第一道門縮入洞口1.5米處,雙扉樞軸式。墓門以整塊巨石做成,高2.4米,寬1.3米,厚0.2米,每扇重約1500公斤。正面雕有縱橫九排乳狀門釘,門塗朱漆,門釘貼金,鑲有鐵質塗金鋪首銜環,色澤鮮豔。門環以長57釐米的插簧式鐵鎖鎖住。

地宮的前室,南北長8.05米,東西寬5.25米,高4米,頂部為東西起券。甬道的券頂較矮,高1.9米,長1.95米。後室為棺室。南北長5.45米,東西寬8.2米,較前室高大寬敞。(圖2)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2 朱檀墓平、剖面圖

前室正中部置一大缸,直徑1.1米,高1.5米,缸內有鐵芯燈座,即萬年燈。中部隨葬品有龐大的木雕彩繪俑群,共432個,分別為儀仗、車、馬俑等。比例相稱,刀法簡練,神態各異,形象逼真。有手持金瓜、鉞斧、朝天鐙,刀、槍、劍、戟的武俑;有手持各種樂器的樂俑;有拱手而立的文官和身材魁梧的侍衛。後部中央設御案一張,案上放盝頂寶匣3只,內建木製貼金“魯王之寶”印。

後室中部砌有南北長3.85米,東西寬3.1米,高0.5米的磚質須彌座,朱漆金絲楠木棺槨,置於棺床之上。棺床兩邊有桌8張,其中4張為鑲礫石桌心。東側放有兩個戧金漆箱,內裝冠、冕、袍、靴和玉圭、玉帶等,西邊桌上放文房四寶和琴棋書畫等物。其他隨葬品為木、竹、銅、錫做的小冥器。東西兩壁各有三個殯儀木牌,分別為“雲紋”、“鉞斧”、“??”三種,正合親王禮制。隨葬品的擺放,體現了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的思想。

朱檀墓西60餘米處,有次妃戈氏墓,地面有何建築,史無記載,墓室較魯王墓淺,距地表約8米,墓室為磚砌券頂,分前後兩室,通長15.2米,寬4.3米,高4.13米,前後室兩側及後壁各有一龕室,當為放置隨葬品之用。墓門高2.3米,寬1.3米,厚0.2米,為雙扉樞軸式,共兩道石門,以自來石支頂。從建築工藝上看,做工遠不如朱檀墓精細。

據史料可知,戈妃死時朱檀早已下葬,因魯王是第一個薨逝,未定合葬喪制,所以襯葬於此。

戈妃墓於1975年被當地農民耕地時發現,除墓誌及少量文物現存於鄒城市博物館外,其他文物被盜竊一空。

正妃湯氏墓亦葬於此處,目前位置不詳。

朱檀墓於1970年由山東省文物部門組織發掘,出士各類珍貴文物1300餘件,其中多為國內孤品或珍品(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介紹)。是山東省建國後發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明代親王墓葬,為研究明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及明代親王生活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985年冬,鄒城市委、市政府,為了保護文物、開發旅遊,在省文物、旅遊部門的指導下,組成專門班子,搬遷陵區居民,清理加固墓道,按原貌恢復地面建築,作為文物旅遊景點,於1988年3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遊覽。1992年6月12日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 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魯靖王陵

魯靖王陵位於鄒城市東北約14公里處的雲山之陽,為第二代魯王朱肇煇及其嬪妃的陵墓區。

據《兗州府志》載:“魯靖王園在雲山”。⑷與1973年出土墓誌記載相符。

該墓始建年代不詳,約建成於成化二年(1466年),同年十一月葬入。陵區背依雲山,南望陽山,東有四基山,西為荊山,按照四神方位選址營建。

地面當年建有陵園、享殿、陵門等,因毀於明末清初,地面建築無存,附近地面散見琉璃磚瓦、柱礎等建築遺物。墓室於1957年被盜,除墓誌一合現存鄒城市文物局外,其他文物被盜一空。墓室距地表約8米,分前後兩室,前室放隨葬品,後室為棺 郭室,青磚起券,條石鋪地,現墓門封死,墓頂封土高約3米,長寬各5米。(圖3)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3 靖王墓

該墓西距朱檀墓約2公里,東南1公里處為其嫡二子朱泰墱墓,三墓呈攜子抱孫狀,與孔子墓葬式相仿,為傳統的墓葬格局。

靖王陵1992年與荒王陵一道,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將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魯惠王陵、魯端王陵、魯恭王陵

該三陵位於山東省泗水縣東南約12公里處的二歧山南麓。為第三代魯王朱泰堪,第七代魯王朱觀 ,第八代魯王朱頤坦及其妃子的陵墓群,俗稱“三王墓”。(圖4)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4 三王墓位置圖 (趙宗秀繪)

二歧山形如蛟龍,雄偉高大,往東有山4座,形狀相同。二歧山前峰號稱龍頭,往西南方向伸展一山名虎尾。二歧山前面共有五座小山,狀如龍爪,惠王墓居東,在第四個小山頭偏東;端王墓居中,在第三個小山頭偏東;恭王墓居西,在第一個小山頭偏東,東西兩墓相距約800米。據《兗州府志》載:“魯惠王園、魯恭王園兩墓在泗水縣東南三十五里處九奇山,” 與清光緒十八年版《泗水縣誌》記載同,且惠王及妃趙氏已有墓誌出土,是為佐證,地名九奇山即今二歧山。

陵區背依二歧山,南與益母山相望,西南與尼山為鄰,東有朝母山拱衛,境內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按照四神方位選址營建。

惠王墓約建成於成化十年(1474年),同年十月葬 入,該墓早年被盜,現為平地(圖5),【泗水縣誌】記有魯惠王壙志銘(不全),1980年11月又發現魯惠王 妃壙志(亦殘),該縣文管所原所長進行了抄錄,後又不知所蹤。

端王墓約建成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該墓據《兗州府志》載:“魯端王葬於費縣洙灣山”,⑹ 但《泗水縣誌》及《山東省文物志》均載:“魯端王葬於二歧山”,⑺ 經實地勘測,應以《泗水縣誌》記載為準。該墓早年被盜,現存封土高3米,南北長10米,東西寬14米,南面已遭破壞,露出夯土層。(圖6)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恭王墓約建成於萬曆二十二年(1595年)。三王墓中惟恭王墓規模最大,座落於二歧山前臥龍崗下,處於整個山脈的中央部位,墓室營建在由九塊長方形梯田連成的所謂“九級臺階”上。墓前原建有陵園,陵園內建有享殿等建築群。現建築已毀,地面散見柱礎石及琉璃瓦殘片。“九級臺階”下現為一條南北大道,應為當年神道。距墓南約500米處,現存有陵門基址,長約6米,寬約3米,高約1米,為石灰岩砌壘,附近散見大量石灰及砂子。門址前200米處,建有御橋,橋長4米,寬3米,高2.5米,為拱券單孔石橋,橋基東西兩邊各有一對伸出的獸頭石刻,除獸頭稍有殘缺外,整個橋座儲存基本完好。向南300米處,原建有石坊,上題“魯恭王之陵,萬曆年建”。惜其十年動亂期間被砸爛。

該墓時遭盜墓者挖掘,惟99年破壞最重,墓頂封土被炸兩個大坑,墓室券頂被炸燬。地面建築毀於明末清初,現存封土高4米,長寬各約14米。(圖7)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7 魯恭王墓

三王墓1986年被公佈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四、魯莊王陵

魯莊王陵位於山東省滕州市東南約10公里處的南沙鎮上營村後狐山之麓,為第四代魯王朱陽鑄及其嬪妃的陵墓區。(圖8)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8 魯莊王陵

據《兗州府志》載:“魯莊王園在縣東南二十里狐台山麓,俗謂壺山是也。”⑻ 今稱狐山。狐山主峰突出,兩冀有小山峰往南伸出,狀如簸箕,其東西兩側又有兩山,向北與主峰連線,左為東山,右為審賊山,南有南山,魯莊王墓就建在主峰前面的簸箕形中間,形勝優美,符合四神方位。該陵於嘉靖二年(1523)由工部負責營建,約於嘉靖四年(1526)建成,同年四月二十日葬入。

墓前原建有陵園、享殿,現已圯毀,地面散見有柱礎石、琉璃瓦等物。2003年此處被誤認為是皇姑墳,被人承包,作為公墓開發地,以推土機整地時挖到地宮甬道,發現墓誌一合,埋於墓道正中,距地表約3米。從壙志記載方知是魯莊王墓,墓門已發現,墓室早年被盜。

陵區當年建有內外城牆,外城遺址現仍可辨認。

以上是筆者2004年8月實地考察之情況。據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考古研究所2014年出版的【魯荒王墓】記載,魯莊王與王妃是同穴不同室的合葬墓,各有墓道和墓室,後室有通道相連。“魯莊王壙志”和“魯莊王妃張氏壙志”分別發現於各自的墓道中,前者收藏於滕州市博物館,後者保存於上營村委大院內。2012年 再次考察時,墓道部分掘開,暴露於外,磚築的墓壁有兩個拱頂券門,墓門外側各自砌“八”字形矮牆作為墓道;墓門朝南,西側墓道出土魯莊王壙志,據此推測西側墓室為魯莊王墓。墓室填土已被村民清理,墓門尚存石質門扉,其上浮雕鋪首銜環;門扉後是前甬道,長2.1米,其後是為前室,長2.68、寬3.15米;後甬道長2.1、寬2.34米,甬道內有門檻和門樞,但不見門扉;後室長6.36、寬3.17米,整個墓室均為南北向券頂。後室的後部中央有石質矮棺床,長3.56、寬1.9、高三米 ;後室東部有一通道,與王妃墓相通;東、西、後壁各有一個壁龕,尺寸大致相同,高約1.1、寬約0.75、進深約0.8米。東側王妃墓室積滿填土,未知其祥。

五、魯懷王陵、魯悼王陵

兩陵均位於山東省平邑縣白彥鎮小山後村北的毓秀山南麓,為第五代魯王朱當 ,第六代魯王朱健杙及其妃子的陵墓區。

據《兗州府志》載:“魯懷王園,在縣西南八里毓秀山,即南成山,亦曰魯子山,魯悼王園在毓秀山 。”⑼ 與《平邑縣誌》⑽、《山東省文物志》⑾ 所載相同 。毓秀山為五個山頭相連,由西向東漸小,當地人稱為小山,左為青龍山(系人工堆築),右為白虎山。正南有四個小山相對,亦名小山,上面現有日偽時期修建的碉堡遺址,當地人有“前懸四,後懸五,左青龍,右白虎”之說。其實應為“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懷王墓居東,在第四個山頭下,約建於弘治十八年(1505),建成於正德二年,同年七月二十日葬 入。(圖9)悼王墓居西,在第五個山頭下,約建於正德十五年(1520),建成於嘉靖元年(1522),同年八月二十九日葬入。(圖10)。陵區當年建有內外城牆,墓前建有陵園、享殿、御橋等建築,現已毀壞,地面散見有琉璃磚瓦,外郭城牆部分遺址仍可辨認。

兩墓均於1966年被盜,墓中文物流失,1972年出土墓誌各一合,現存於縣博物館,據《平邑縣誌》載:“兩墓相距25米,東為魯懷王墓,墓高10米,直徑30米,西為魯悼王墓,墓高7米,直徑16米,墓室均為磚石結構,底部用條石鋪成,上部為拱形,青磚砌壘。⑿

兩墓現已進行保護,為平邑縣文物保護單位。

六、魯敬王陵、魯憲王陵、魯肅王陵

據《平邑縣誌》載:“魯敬王陵位於鄭家峪鄉東午門村北。”⒀ 1972年出土的魯王妃程氏墓誌載:“妃程氏,東城兵馬副指揮程良璉之女,生於隆慶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萬曆十四年選配魯恭王之子、富平王壽 曾,萬曆十九年閆三月十八日以疾薨……,萬曆二十四年六月初一日,富平王壽 曾襲封為魯王,妃程氏追封魯王妃,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初六日合葬於兗州府費縣地方奎山之原,奎山在東午門村北,當地人稱王山,距平邑縣城約十公里,原屬費縣管轄,1946年劃歸平邑縣鄭家峪鄉,現改為豐陽鄉。

奎山有連峰兩座,由西南往東北漸小,敬王墓在西南第一個山頭下。南面有一小山,有如案山,再往南為鳳山,以形如鳳凰而得名,東面為東山,西為柴山,符合四神方位。(圖11)

圖⑾ 魯敬王陵

敬王陵及程妃墓約建於嘉靖二十八年(1600),建成於嘉靖二十九年(1601年)。地面當年建有內外城牆,墓前建有陵園、享殿、御橋等,現已毀壞無存。只有地面散見琉璃磚瓦、柱礎石等建築物。該陵於清末被盜,墓中文物洗劫一空。程妃墓1972年被盜,出土有墓誌一合,1984年才被發現。墓誌詳細記載了程妃的生平、葬地,為研究明代魯王陵的珍貴實物,現藏於平邑縣文管所。

據該縣文管所王館長介紹,墓室被盜之後,當地群眾可隨意進出墓室,得知墓為前後兩室,青磚起券,條石鋪地。現墓門已封死,墓表封土高約3米,長寬各約5米,為平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十代魯王朱壽 宏,第十一代魯王朱壽鏞,兩王墓葬情況,因無確鑿資料,目前位置不詳。

七、魯安王陵

第十二代魯王朱以派,因清兵入關,大破兗州,自縊而死。此時朝廷自身難保,所以安王的葬儀就不像平時那樣依照程式。據兗州於家村朱以派後代所修牒譜載:“王縊死,封子襲王職,子因父死無葬,願盡孝道,兄與弟私將父王之靈柩運到城西丁家莊,二百步許安葬,母親妻子搬來,遂在丁家莊隱居避住。”⒁ 丁家莊在今前海鄉, 而《滋陽縣誌》則載:“朱以派墓在慄園”,⒂ 慄園在今城北谷村鎮,與譜牒所記有異,不知孰是。現附丁家莊墓碑照片一張,供讀者參考。(圖12)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⑿ 魯安王朱以派墓碑

另外,兗州於家村亦有一碑,稱朱以派後人所立,但所記內容多與《明史》不符。

其墓位置不可確認,待今後有更確鑿材料,再做定論。

八、魯王監國陵

第十三代魯王朱以海,為最後一代魯王,肅庶六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襲封,清兵入關後,兗州陷落,王攜眷南逃,後監國於紹興,永曆十六年(1662年)薨,因離帝遙遠,未上諡號。據兗州博物館樊英民先生處惠贈《明監國魯王壙志之研究》載:“朱以海葬於金門金城東門外,西紅山之陽,其地前有鼓崗湖(俗稱古坑湖),再往前為青山,左有山仔尾山(土名),右有獻臺山(土名東紅山),乃魯王生前常來遊玩之地,山上有魯王親題“漢影雲根”四字。”⒃ (圖13)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圖13 魯王朱以海墓

該墓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被駐福建金門國軍軍官劉佔炎,指揮部隊開山採石時所發現。墓葬保持完好,墓為單室,長2.3米,寬0.87米,深1.03米,墓室牆厚0.2米,火燒紅磚鋪底,縫線灌有水銀。出土魯王遺骸一具及永樂錢三枚,並有墓誌一塊,詳細記載了魯王以海的生平,此墓誌的出土,校正了長期以來關於記載以海之死的一些訛誤,實為難得的珍貴資料。

墓誌現藏於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九、魯王宗室其他墓葬

據史料可知,除十代十三王外,魯王一支共封郡王70位,其中首封19位,將軍387位,中尉376位,這些後裔,也均在魯藩境內營建了陵墓……

縱觀歷代明魯王墓葬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據已知資料,魯荒王陵與全國明代其他王陵相比較,堪稱明代親王第一陵,具體表現在:

朱檀為最早薨逝; 陵墓為最早營建;

陵區規模最大; 地宮距地表最深;

出土文物最完整; 文物價值最高;

魯藩賢王最多; 魯王傳世最長。

二、魯王一支除第十代、第十一代葬地不詳,第十二代葬地不能最後確定,第十三代魯王葬於臺灣金門島外,其他均葬於魯藩(今山東省)境內;不像其他王陵,集中葬於一地。

三、歷代魯王墓葬均按四神方位選址營建,依山傍水,形勝優美,主要分佈於山東境內兗州、鄒城、泗水、平邑、滕州等地,因五市、縣多山之故。

四、據已知資料表明,除朱以海墓為單室外,其他魯王墓葬均為前後兩室。

由於資料所限,本文訛誤不周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有志於明魯王史研究專家予以諒解指正,以期魯王史各方面研究更加完善、準確。

附表:明魯王世系表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30

相關文章

1400件金器,件件無價!明梁莊王墓,一己之力養活半個漢服首飾圈

1400件金器,件件無價!明梁莊王墓,一己之力養活半個漢服首飾圈
在上一篇文章(相關閱讀:31㎡的袖珍古墓,竟藏3400件珠寶,50件國寶?墓主究竟是何方神聖)中,J先生給大家介紹了梁莊王的生平以及梁莊王墓的發現過程. 那麼,梁莊王墓中究竟都出土了哪些奢華的陪葬品呢 ...

魯靖王朱肇煇:不靠譜老爹留下的一根獨苗,全靠自己努力振興王府

魯靖王朱肇煇:不靠譜老爹留下的一根獨苗,全靠自己努力振興王府
前言:山東鄒城九龍山南麓的魯荒王墓,又稱為荒王陵,因其宏大的規模,精美的出土文物而聞名天下.荒王陵的出土文物中有一頂明初親王冕冠九旒冕實物,全世界就這麼一件.然而就在荒王陵附近還有一座魯靖王墓,其地面 ...

傳世孤例明晚期罕見黃花梨架子床即將亮相嘉德香港秋拍

傳世孤例明晚期罕見黃花梨架子床即將亮相嘉德香港秋拍
這張架子床是安思遠為洪氏把關的最後一批藏品中的一件,未來得及收錄進<洪氏所藏木器百圖>.與我們常見的架子床有所不同,獨特之處在於其六足設計,且足可拆卸,活屜亦可摺疊,就目前已公開著錄的資料 ...

錢幣收藏“量少為王”!越珍稀價值越高

錢幣收藏“量少為王”!越珍稀價值越高
對於錢幣收藏愛好者來說,由於錢幣流通時間較短,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下一期間的錢銀所替代,這類古錢天然"量少為王",價值較高.而一些較強盛的王朝運用同一種類的錢銀時刻較長.用量無窮, ...

對話曲哲明:最討喜的“喬家女婿”如何煉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任思雨)"人間理想王一丁!"看完<喬家的兒女>,有不少網友跑去演員曲哲明的微博下留言. 劇中,喬家五個兒女各有坎坷的感情經歷,只有喬 ...

那個賣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假藥的王康年,後來是什麼下場?

那個賣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假藥的王康年,後來是什麼下場?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此拉開序幕.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的異國他鄉,書寫了太多太多的傳奇.可就在舉國萬眾一心之時,在國內大後方,卻有一 ...

王亞文:知道周恩來住處的大秘密,憑一根大煙鬥在國民黨高層遊走

王亞文:知道周恩來住處的大秘密,憑一根大煙鬥在國民黨高層遊走
1995年6月,一群離休老同志乘坐遊船參觀重慶嘉陵江.船行水上,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突然指著岸邊周恩來曾經居住過的周公館大喊:"看見圍牆下面那個黑乎乎的洞了嗎?當年我就是透過這條暗道傳遞情報的 ...

湖北發現梁莊王墓,出土200克拉藍寶石,竟沒有兩塊“金磚”珍貴

湖北發現梁莊王墓,出土200克拉藍寶石,竟沒有兩塊“金磚”珍貴
華夏立世數千年,南北何止九千里,如此遼闊疆域更是物產豐富,財富極多,其典型代表就有"秦始皇陵":雖說這座兩千年前的皇陵至今未被開啟,但裡面的財富卻早已被世人傳的"金山銀海 ...

王朔的娛樂後花園:最對不起妻女,死後財產歸徐靜蕾,那王子文呢

王朔的娛樂後花園:最對不起妻女,死後財產歸徐靜蕾,那王子文呢
文丨曹鏡明 題丨王朔的娛樂後花園:最對不起妻女,死後財產歸徐靜蕾,那王子文呢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王朔的看法!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和大家分享交流作家.編劇.京圈老炮王朔的"娛樂後花園&quo ...

淮靖王朱瞻墺:明代唯一就藩廣東的親王,入京朝覲時還能見到生母

淮靖王朱瞻墺:明代唯一就藩廣東的親王,入京朝覲時還能見到生母
前言:韶關市曲江縣,在明代是韶州府的府治.韶州府位於廣東省北部,北接湖南,東鄰江西,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在今日之中國,由於發達的軌道交通,我們只需要八個多小時就可以透過京廣高鐵從北京抵達韶關.那麼在明 ...

緣分不淺!《愛情公寓4》七年後,王傳君鄧家佳新片意外迎來交集

緣分不淺!《愛情公寓4》七年後,王傳君鄧家佳新片意外迎來交集
(相對電影社/原創釋出:敬請關注) 如果突然提起演員王傳君與鄧家佳,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會是兩人從2011年<愛情公寓2>開始,一直到2014年<愛情公寓4>為止,接連在劇 ...

王朔王傳君王珞丹“王炸”來襲電影《不老奇事》11月12日全國獻映

王朔王傳君王珞丹“王炸”來襲電影《不老奇事》11月12日全國獻映
今日,由徐超導演.王朔編劇,彭懷逸.王倩擔任總製片,王傳君.王珞丹主演的愛情電影<不老奇事>釋出定檔預告,宣佈將於11月12日正式全國上映.此次曝光的定檔預告,以郭小魯(王傳君 飾)與蘇凌 ...

清朝時期十大名將

清朝時期十大名將
清朝建國二百七十六年,前後共傳了十多位皇帝,文臣負責治理天下,而武將負責穩定天下. 在中國清朝時期,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武將.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清朝時期十大名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注:本排名 ...

羽毛球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十對夫妻

羽毛球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十對夫妻
運動員競技生涯短暫,長期過著兩點一線的集訓隊生活,無處安放的荷爾蒙該如何釋放? 朝夕相對.早見晚見的情況下,在隊伍內部解決個人問題,與國家隊隊友墜入愛河,自然是一種路徑也. 潔白的羽毛球見證歷代新王新 ...

明朝王爺有多壕,看了他的珠寶你就知道了

明朝王爺有多壕,看了他的珠寶你就知道了
在對歷史上的珠寶首飾進行盤點時,出鏡率最高的一般都是歐洲的皇室家族,殊不知,我們中國也有很多有分量的皇室珍寶,只不過這些寶貝往往會跟隨其主人入土長眠,但是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卻能讓今天的人一睹往日皇室珠 ...

濟寧一個“假古鎮”走紅,風景美小吃多,遊客爭相打卡

濟寧一個“假古鎮”走紅,風景美小吃多,遊客爭相打卡
濟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底蘊和悠久歷史,近幾年濟寧蓬勃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濟寧旅遊,一些比較特色的景點也受到青睞,比如濟寧一個"假古鎮"走紅,風景美小 ...

盜墓者通曉墓地風水,在內蒙古找到一座貴族大墓,盜挖花了2個月

盜墓者通曉墓地風水,在內蒙古找到一座貴族大墓,盜挖花了2個月
內蒙古赤峰遼耶律羽之墓被盜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來說說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的罕蘇木蘇木,曾經發生在一起盜墓事件,這件事在當年影響極大,至今仍不時在盜墓 ...

孟良崮戰役,野戰軍滅敵3萬人,卻只繳獲1萬支槍,槍都去哪兒了

孟良崮戰役,野戰軍滅敵3萬人,卻只繳獲1萬支槍,槍都去哪兒了
1947年,國民黨軍隊為了縮短戰線,決定轉變對共產黨的進攻策略.從3月下旬開始,國民黨開始對山東進行重點攻擊.他們試圖將華東野戰軍壓迫到膠東狹窄地區進行殲滅,或者趕到黃河以南地區,全面佔領山東. 接到 ...

滇鑄“崇禎”“弘光”“隆武”三朝 年號錢考

滇鑄“崇禎”“弘光”“隆武”三朝 年號錢考
有明一代,歷十六帝,享國276年.其中九帝鑄年號(紀元)錢十一種:大中通寶. 洪武通寶.永樂通寶.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隆慶通寶.萬曆通寶.泰昌通寶. 天啟通寶.崇禎通寶.由於在明代一度實行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