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百年大黨引領農業大國工業化的艱辛探索、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

劉新民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工業化既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正因如此,探索一條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的科學道路,便成為近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為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不懈奮鬥,鑄就了世界工業化的歷史豐碑,拓展了人類現代化的嶄新途徑。

一、 黨領導中國工業化的艱辛探索和光輝歷程

建黨百年來,中國的工業化程序可分為6個階段,即追求國家工業化、實現工業國有化、形成工業體系化、推動工業市場化、促進“兩化”融合化、開闢“四化”同步化。這6個承前啟後、疊加遞進的發展階段,譜寫了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的東方大國工業化的恢弘篇章和壯麗史詩。

(一)追求國家工業化階段(建黨前後至新中國成立前後):提出國家工業化目標,致力於把中國由農業國轉向工業國

舊中國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後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推動工業發展、把中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便成為我們黨在這個階段的一大追求。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曾探索過中國工業化道路,但均以失敗而告終。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的危局,晚清政府推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試圖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中國近代紡織業、自來水廠、發電廠、造紙、印刷、製藥等產業,都是在此期間建立起來的。此後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均出臺發展工業經濟的有關政策,許多大型冶金、燃料、化工、電氣及軍工企業紛紛建成,初步形成舊中國的國營工業架構。但由於當時的政府無能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的工業化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國民經濟陷入崩潰邊緣。

1.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明確提出工業化目標,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代表,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立志走工業興國之路。早在1931年11月透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於經濟政策的決定》中,就規定了相關的工業政策和勞動政策,提出要竭力促進工業發展。1944年5月,毛澤東同志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需有工業;要中國的民族獨立有鞏固的保障,就必需工業化。我們共產黨是要努力於中國的工業化的。”“中國落後的原因,主要的是沒有新式工業。日本帝國主義為什麼敢於這樣地欺負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新式工業,如果我們不能發展生產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擁護我們。”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發展工業的戰略地位,並明確提出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奮鬥目標。

1945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專門論述了工業問題。他指出: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條件獲得之後,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採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並強調: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鬥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制定了相應的支援政策,使公私勞資雙方共同為發展工業生產而努力。

這一階段,我們黨雖然提出了國家工業化的目標追求,但由於工作中心、戰爭破壞等原因,我國工業基礎仍較薄弱。直到195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僅為120億元,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6%,而農業佔比高達50 .5%,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國。

(二)實現工業國有化階段(新中國成立前後至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沒收官僚資本,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新中國成立後,黨的中心工作面臨實現兩個轉變:一是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二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黨中央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推動實現工業國有化,並且把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進行。

2. 沒收官僚資本歸國家所有。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著重討論了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會議強調,要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共和國所有,使這部分經濟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黨確定對官僚資本企業先按照原來的組織機構和生產體系完整地接收下來,保持“原職、原薪、原制度”,逐步地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以此為基礎,新中國的國營經濟迅速建立起來。1949年底,國營工業的固定資產佔全部工業資產的80.7%;擁有全國原煤產量的68%、生鐵產量的92%、鋼產量的97%。

3.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成立後的最初3年,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工業戰線除重點恢復和改造原有企業外,國家還新建了一批急需的涵蓋煤炭、鋼鐵、機械、紡織等行業的工業企業。到1952年底,工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145.1%。這3年,我國在一些方面已初步開始的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成為逐漸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此基礎上,1952年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國營經濟得到巨大發展,中國跨入社會主義社會。

在這一階段,黨把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進行,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關係落後的問題,並奠定了工業化的制度基礎,壯大了社會主義工業實力。在這一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值佔比提高了4.3個百分點、到1956年達到21.9%。1957年國有控股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3.8%,1963年達到89.3%。

(三)形成工業體系化階段(“一五”時期至改革開放前後):優先發展重工業,建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探索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從“一五”計劃開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是我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優先發展重工業、調整農輕重比例關係、最佳化工業區域佈局等成為這一階段中國工業化的主線。

4. 優先發展重工業。1951年12月,毛澤東同志指出:從1953年起,我們就要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準備以20年時間完成中國的工業化,當然不只是重工業和國防工業,一切必要的輕工業都應建立起來,但首先重要並能帶動輕工業和農業向前發展的是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1952年12月,黨中央明確指出: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於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一五”計劃提出,要逐步地把我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社會主義的工業國,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同時力求使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之間發展保持適當比例,避免彼此脫節。

“一五”計劃集中力量建設蘇聯幫助設計的156個工業單位,開啟了我國工業體系建設的新徵程。但後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農業和輕工業發展滯後。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的報告中闡釋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辯證關係,強調今後應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只有這樣才能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

1956年9月,黨的八大指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要儘可能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國民經濟技術改造,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用15年建立一個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50年到100年建成一個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5.走中國工業化道路。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命題。他指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為中心,這一點必須肯定,但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並闡述了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工業化的內在關係。“二五”計劃據此確定: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在內地繼續建立新的工業基地,使全國各地區經濟逐步走向平衡發展;採用先進的技術裝置和利用最新的科學成就,努力掌握這些新技術,以便把我國的工業推進到現代化技術的軌道上。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毛澤東同志先後提出要按照農輕重的次序安排國民經濟、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以工業為主導等重要思想,最後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總方針。

1961年1月,黨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工業調整的重要方面是降低鋼產量等指標,並出臺“工業七十條”。1964年12月,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歷史任務,並提出用“兩步走”來實現這一目標,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我們黨的“四個現代化”和“兩步走”發展戰略由此形成(黨的十二大把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改為實現小康)。

這一階段,我們黨重視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統籌工業和其他產業發展,推動工業化的區域佈局和技術改造。這一時期,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了22.4個百分點、到1978年達到44.3%,達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高,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其中,197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佔比(36.8%)穩定地超過農業佔比(35.2%),基本實現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跨越。

(四)推動工業市場化階段(改革開放至黨的十五大):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開

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由此開啟了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歷史新時期。

6.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釋放企業發展活力。1978年9月召開的全國計劃會議提出,我國經濟工作必須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把注意力轉到生產鬥爭和技術革命上來;二是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轉到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的科學管理的軌道上來;三是從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狀態轉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利用外國資金、大膽進入國際市場的開放政策上來。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處於社會主義階段,發展社會生產力所要解決的歷史課題,是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針對隨後出現的國民經濟過熱等問題,黨中央決定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確定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逐步建立計劃經濟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執行機制,強調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程度、方式和範圍,要經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

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強調要積極調整工業結構,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推動我國工業化和經濟登上新臺階。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強調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從此我國工業化不可逆轉地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道。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序。

7. 擴大對外開放,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黨的十二大提出,實行對外開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是我國堅定不移的戰略方針。儘可能地多利用外國資金進行建設,積極引進一些先進技術。黨的十三大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以更加勇敢的姿態進入世界經濟舞臺。黨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對對外開放作出了具體部署,並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這一時期,我國透過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原材料等,推動機械、電子、輕工等製造業快速發展,中國製造開始在全球嶄露頭角。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開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加速了我國工業化程序。

這一階段,我國透過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有機結合、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效貫通,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升級。到2000年,服務業佔比和工業佔比基本接近,均為40%左右,而農業僅佔14.7%。

(五)促進“兩化”融合化階段(黨的十六大前後至黨的十八大):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進入21世紀,世界資訊科技飛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生產方式和產業格局,也對人類工業化產生巨大影響。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成為這一階段我國工業化的鮮明特色。

8. 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面對資訊科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000年8月,江澤民同志指出要在完成工業化過程中注重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工業化水準,在推進資訊化過程中注重運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十五”計劃綱要》對此作出具體部署,透過促進資訊產品與傳統產品的融合,以及資訊科技在新產品中廣泛應用,增加產品資訊科技附加值。

9.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資訊化,加快建設現代化。要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調整最佳化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佈局,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10. 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結構最佳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2012年5月,胡錦濤同志指出,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深化資訊科技在工業領域的整合應用,加快推動製造模式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化轉變,努力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

這一階段,我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歷史性轉變,並開始向工業強國目標邁進。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此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六)開闢“四化”同步化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

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簡稱“四化”)同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工業化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推動“四化”同步發展,進一步深化了對工業化規律的認識。

11.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工業化基本實現,資訊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這就要求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不能像西方發達國家的“串聯式”順序發展,而必須“並聯式”疊加發展。為此,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發展壯大。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12. 推動“四化”同步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必須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四化”同步發展。

13.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綱要》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展望了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包括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區域產業鏈佈局,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這一階段,我們黨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勝利開啟。

經過100年來的艱苦奮鬥,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創造了全球工業化偉大奇蹟。第一,建立了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工業規模由小變大,技術水平由低轉高,實現了從產品單一向門類齊全的變化,目前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涵蓋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第二,開闢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我國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探索出人類工業化的全新路徑。第三,奠定了我國世界大國的堅實基礎。我國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不僅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銷售市場和投資市場。

二、黨領導中國百年工業化積累了寶貴經驗

回顧百年來工業化歷程,我們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經濟規律有機結合,發揮政府功能和強化市場作用有機結合,明確發展目標和探索發展道路有機結合,建立自主工業體系和融入經濟全球化有機結合,積累了寶貴經驗,帶來了諸多啟示。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現代工業是先進生產力的載體,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領導我國工業化不僅是由其領導地位決定的,更是由其先進性和初心使命直接決定的。早在中共七大,毛澤東同志就說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在黨的領導下,透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為工業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透過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工業化創造了根本制度保障;透過實行改革開放、推動自主創新,為工業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黨更是中國工業化戰略的設計者、政策制定者、力量組織者和實踐推動者。透過百年持續奮鬥,成功探索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創造了人類工業化的偉大奇蹟。

在新發展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工業化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越是此時越要加強黨對工業化的堅強領導,推動黨領導的職能配置更加科學合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備完善、方式方法更加精準高效,使得工業化的戰略、方略、策略更加貫通,領導力、創新力、執行力更加協同,推動我國工業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第二,堅持目標引領,積極推動我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我國工業化的上述6個階段,實際上就是工業化發展的6個階段性目標要求,其中貫穿著實現農業國到工業國、到工業大國、再到工業強國的三大轉變。1945年4月,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的目標,在1970年基本實現。1956年9月,黨的八大提出的“建成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的目標,在上世紀80年代基本實現。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自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實現了工業大國的目標任務。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奮鬥目標,十八大再次提出到2020年工業化基本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黨將緊緊圍繞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我國工業體系完備、產業叢集全面等優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製造業叢集發展,建設製造強國和工業強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破除阻礙我國工業化水平提升的體制機制弊端,推動我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第三,堅持全域性觀念,著力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和必由之路,不僅涉及工業結構、三次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建設,而且涉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和經濟體系建設。基於此,我們黨一直把工業化放到現代化全域性中去部署和落實。

黨的八大就提出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入融合的基礎上,著力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持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以工業化引領現代化的戰略格局。

在新發展階段,要重點推動工業化向數字化轉型,豐富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和應用場景,加速數字經濟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政策創新。支援平臺經濟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發展帶動“四化”同步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

第四,堅持創新驅動,持續增強工業化的強大動能。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才能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於此,1956年黨中央便發出“向科學進軍”偉大號召。早在“二五”計劃中就確定: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把我國的工業推進到現代化技術的軌道上。黨的十三大提出,要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首要位置,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部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時都一再強調,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在新發展階段,將透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主動構建國內價值鏈。拓展“工業強基”工程,深化“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升鏈、優勢產業強鏈、新興產業延鏈、未來產業建鏈,形成集聚性、根植性、先進性較強的產業鏈,提高我國產業鏈的動態競爭力,形成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第五,堅持開放融入,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早在1936年5月,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只要是不侵略中國的外國投資,我們都歡迎,但絕不能有損中國主權、操縱抗日根據地經濟的發展。1945年,毛澤東同志又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指出:為著發展工業,需要大批資本。這些資本主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積累,同時藉助於外援。我們黨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帶一路”,深度參與國際資源配置,實現了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趕超。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黨將立足國內大迴圈,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迴圈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在全球打造中國商品、中國投資、中國服務品牌。最佳化全球資金鍊、融入全球創新鏈、主導全球供應鏈,推動我國工業體系、產業體系、經濟體系向全球價值鏈中高階躍升,探索建立由我主導的全球發展體系、創新體系、治理體系,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推動我國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研究局副局長,來源:《學習與研究》)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29

相關文章

用奮鬥照亮夢想天空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①
用奮鬥照亮夢想天空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① 張玥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這是"兩彈一星"功 ...

宋義進:作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我最愛在上海比賽|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96)

宋義進:作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我最愛在上海比賽|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96)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製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產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 ...

在西北局的日子裡——百年大黨的精神密碼

在西北局的日子裡——百年大黨的精神密碼
開欄語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從浙江嘉興南湖揚帆起航的中國共產黨,至今已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夢想,披荊斬棘,整整航行了100個年頭:1941年5月的中國北方,被譽為"西北星火".統管西 ...

實事求是:百年大黨鑄就輝煌的法寶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思想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鑄就輝煌的重要法寶.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確立實事求是 ...

百歲老兵寄語百年大黨丨阮武昌:流下汗水,留下腳印

百歲老兵寄語百年大黨丨阮武昌:流下汗水,留下腳印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阮武昌(年齡92歲,黨齡78年) 寄語:青年人要在振興祖國振興中華的新時代裡,流下自己的汗水,留下自己的腳印. "你願不願意為黨為革命吃苦?&quo ...

百歲老兵寄語百年大黨丨馮國樑:我帶著第一套人民幣進上海
馮國樑(年齡94歲,黨齡73年) 寄語:共產黨就是要為群眾謀幸福 03:18 文字:賀書引 攝影:伍行健 攝像:楊佔偉.楊陽 影片製作:倪鵬 出品單位:中國軍網.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不經意間,第一 ...

「百年大黨・商學支部特色啟動篇」商學部本科生第一黨支部

「百年大黨・商學支部特色啟動篇」商學部本科生第一黨支部
為了更好的開展新學期支部特色活動,商學部本科生第一黨支部於2021年9月8日星期三下午6:20在足球場開展對新學期支部特色工作的部署安排.商學部黨總支副書記謝會麗老師參與此次活動.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 ...

百年大黨的100個故事:志願軍戰俘營裡的奧運會

百年大黨的100個故事:志願軍戰俘營裡的奧運會
來自:前線客戶端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運動健兒參加,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和平與交流.而在1952年的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碧潼戰俘營舉辦了 ...

龔雲:貫穿百年黨史的四條寶貴經驗

龔雲:貫穿百年黨史的四條寶貴經驗
編者按: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激活了偉大中華文明的活力,使中國從歷史的被動轉為主動. 欲知 ...

同是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不缺糧卻要到處買糧

同是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出口糧食,而我國不缺糧卻要到處買糧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封建時期,糧食產量代表著一個國家是否強盛.而到了21世紀的今天,糧食產量依然非常重要 ...

同是人口農業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同是人口農業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中國常被拿來與印度做比較,同樣多的人口和耕地,同樣悠久的農耕文明,然而兩國在糧食方面的情況卻有些不一樣. 疫情前後,中國不斷進口糧食,印度卻不斷加大糧食出口,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 ...

大黨丨熱血忠魂
△大黨丨熱血忠魂 "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這是江竹筠烈士留給 ...

綠博會上讀懂“數字農業”DC展館引領農業科技風

綠博會上讀懂“數字農業”DC展館引領農業科技風
科技點亮農業,農業綻放科技.9月23日至25日,2021國際綠博會在福田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DC農業在本屆綠博會上亮點不斷,DC數字農業展廳.綠博會榮譽獎項.專業直播活動等,吸引現場參展商戶及遊 ...

跟總書記學黨史|第一集《一艘小船誕生一個大黨》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創稿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一座石庫門式的小樓中開幕.由於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 ...

大仰韶:一個世紀的考古探索

大仰韶:一個世紀的考古探索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牙雕蠶. 王仁湘供圖 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 王仁湘供圖 仰韶鸛魚石斧彩陶缸. 王仁湘供圖 雙槐樹遺址的大型版築遺蹟區域性. 王仁湘供圖 仰韶文化是中國田野考古最早發現和確認的新石 ...

國企:大國基石——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
1921-2021,歷史長河,彈指一瞬,已是百年: 一葉小舟-巍巍巨輪,百年大黨,百折不撓,壯美奇崛. 一百年來,紅船上播下的革命火種,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無懼挑戰.劈波斬浪,以前仆後繼的犧牲.頑強不息 ...

百年櫛風沐雨 今朝共襄華誕

百年櫛風沐雨 今朝共襄華誕
中國共產黨迎來了自己的百歲華誕. 九州歡騰,舉國同慶.翻遍古今書籍,從來沒有一個黨如中國共產黨這般,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極大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程序.中華民族在黨的引領下,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加速 ...

李君如:從百年黨史中感受英雄人格力量
怎麼從百年黨史的學習教育中,更好地感受英雄的人格力量,這是需要大家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全面準確把握"愚公移山精神"談起 英雄的人格力量,歸根到底,是透過英雄們感人的事蹟展現出來 ...

回望百年風華 領略千秋偉業

回望百年風華 領略千秋偉業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中展出的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照片及相關文物.本報記者 姜奕名攝/光明圖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