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兩彈一星”精神:集智攻關鑄豐功偉業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紀念館修整換新、工作區乾淨整潔、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置身於青海省金銀灘草原,安定和諧的生活讓人難以想象,63年前,金銀灘一片荒蕪,為了發展核工業,這個地方從地圖上神秘消失,隨之消失的是一大批科研人員。

在青海二二一廠工作近30年的楊篤,至今還能清楚地講述每個分廠的地方、各自負責什麼工作內容。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打造的究竟是一件怎樣的武器。直到1964年10月16日,在中國西部地區羅布泊的上空,一朵絢麗的蘑菇雲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好多人才隱約知曉自己的工作何其重要。

已91歲高齡的劉振東,曾是在二二一廠製作原子彈炸藥的技術員,談及往昔,他激動而高亢地說:參與原子彈研製是我一生的榮幸!

“兩彈一星”這曲交響樂,是數以萬計的“楊篤”“劉振東”們協奏出來的。

1955年,中央作出發展原子彈的戰略決策,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大幕徐徐拉開。

數以萬計的軍人、大學畢業生、工人和技術人員,陸續來到一片戈壁大沙漠上安營紮寨。他們放下槍支和筆桿,扛起钁頭和鐵鍬,在沙磧地上支起帳篷、搭起鍋臺;冒著炎熱的高溫,頂著撲面的沙塵,打井開荒,展開了一場生存之戰。

經過多年苦戰,原來空空蕩蕩的戈壁灘上,矗立起星羅棋佈的建築。

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來同志為主任的15人專門委員會,領導“兩彈一星”研製工作,周恩來反覆強調,我們發展尖端事業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我們要發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組織全國大力協同,從科研一開始就組織協作,要擰成一股繩,共同攻克技術難關。

為研製試驗核武器,國家共組織了五個方面的科研力量,即中國科學院、國防科研機構、工業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的科研力量。全國先後有26個部(院),20多個省區市包括1000多家工廠、大專院校參加攻關會戰。原子彈研製中的“九次計算”“草原大會戰”;氫彈原理突破中的“群眾大討論”“上海百日攻堅戰”等,都是集智攻關的成果,都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體現和成功實踐。

研製“兩彈一星”,除了獨立自主攻克理論難題,還需要大力協同攻克工業技術難關。

研製尖端武器需要許多新型原材料。在當時,開發與研製數千種新型原材料,沒有全國一盤棋的協同攻關,是不可能完成的。它們與電子元器件、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特殊裝置、測試技術、計量基準等被稱為國防尖端事業的“開門七件事”,成為當時科研戰線家喻戶曉的動員令。

為了集中力量搞兩彈,人造衛星研究被放慢了速度。當兩彈事業告一段落,人造衛星研製也加快步伐。

最初,長征一號火箭的研製舉步維艱。為確保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成功,1967年下半年,中央決定成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孫家棟臨危受命,負責衛星的總體設計。

孫家棟挑選出十八個搞導彈、衛星、有系統工程經驗的技術骨幹,承擔衛星本體的研製任務。錢學森曾說:希望你們能成為航天十八勇士,為中國的衛星闖出一條天路來!

由此,開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奧秘的創業之路。

工程需要一種二十幾個插針的插頭,孫家棟找到上海無線電五廠,才幫助製造出來。1969年9月上旬,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完成了試車工作。此時,喀什、南寧、海南等六個地面衛星測控站也建成了,陳芳允等科學家對外國衛星進行跟蹤觀測,證明中國測控網效能優良。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終於發射成功。發射時動用了全國近60%的通訊線路,從試驗場區到各個觀察控制站,僅守衛通訊線路的人員就有數十萬。

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形成的強大合力,才能保障“兩彈一星”這樣的豐功偉業得以實現。錢學森曾深有感觸:中國在工業、技術都很薄弱的情況下搞“兩彈”,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是不行的。何 亮

來源: 科技日報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24

相關文章

“兩彈一星”精神 科技報國勇攀高峰

“兩彈一星”精神 科技報國勇攀高峰
1970年初,科研人員在廠房內測試"東方紅一號"衛星.資料圖片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張愛萍將軍在試驗場向周恩來總理彙報. 資料圖片 1964年10月1 ...

矢志奮鬥 自立自強——“兩彈一星”精神述評

矢志奮鬥 自立自強——“兩彈一星”精神述評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顏維琦 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部濃縮的科技強國史: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墨子號"量子衛星.C919大飛機--一 ...

國家博物館與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主辦“協同創新 自立自強——‘兩彈一星’精神展”艱苦條件下的非凡奇蹟

國家博物館與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主辦“協同創新 自立自強——‘兩彈一星’精神展”艱苦條件下的非凡奇蹟
1961年3月,錢三強找到王承書,希望她負責高濃鈾研製,一句"我願意!",王承書從此為國家隱姓埋名30多年.圖為王承書(右三)與年輕科技人員一起探討原子理論問題. 中國第一塊鈾礦石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初心印記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兩彈一星”精神:撐起民族不屈的脊樑

“兩彈一星”精神:撐起民族不屈的脊樑
央視網訊息(新聞聯播):研製"兩彈一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這一偉大事業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創造了"兩彈一星" ...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兩彈一星”精神:戰勝艱難險阻 攀登科技高峰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斯英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羅布泊沙漠腹地騰空而起的蘑菇雲,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國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此後,我國的導彈. ...

“兩彈一星”精神撐起民族脊樑

“兩彈一星”精神撐起民族脊樑
研製"兩彈一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作出的英明決策."兩彈一星"中的"兩彈",其中一彈是指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加氫彈的核彈 ...

“寫鄧稼先寫到哭”的新華社老記者筆下的“兩彈一星”精神

“寫鄧稼先寫到哭”的新華社老記者筆下的“兩彈一星”精神
錢三強(中)和錢學森(右)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新華社資料片 2021年4月29日,搭載著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5月30日5時01分,天舟 ...

好太太GW-V83自動智慧鎖:集智大成 顏值擔當 主動防禦

好太太GW-V83自動智慧鎖:集智大成 顏值擔當 主動防禦
如今,隨著智慧化時代的到來,智慧鎖已成為眾多消費者換鎖的新選擇.同時,在消費者的心智層面已逐漸從"到底要不要安裝智慧鎖"向"安裝什麼品牌的智慧鎖,安裝什麼款式的智慧鎖&q ...

「來這裡打卡(42)」“把‘兩彈一星’精神傳下去”
來源:海外網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是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陣地,自二○○九年開館至今,累計接待遊客三百六十餘萬人次. (資料照片)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的人民日報頭版. 青海海北藏 ...

四川梓潼:“兩彈城”鑄國魂
來源:光明網 [紅色地名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坐落在四川梓潼縣長卿山西麓的中國"兩彈城",是20世紀我國開展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q ...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丨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堅持不懈 追趕前沿
編者按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2020年9月20日,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說起科學家 ...

做知識的傳授者、人生的引路人
[一線講述] 做知識的傳授者.人生的引路人 講述人:東北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教授邵新慧 1997年起,我走上東北大學講臺開始講授數學.作為一名有著2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和24年教齡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工 ...

不負囑託,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不負囑託,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王華明院士(右)和其團隊成員在實驗室現場進行研討.宋超攝/光明圖片 在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於平教授(前排右一)向學生介紹科研專案內容.新華社發 教師 ...

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多年,已成為聯合國維護和平的關鍵力量.無論是在馬裡.剛果(金)等任務區,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維和軍人始終牢記履行大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戰爭之神,走向未來戰場

戰爭之神,走向未來戰場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釋出的文章,還可點選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文丨石 峰.呂 穎.範魯港 圖丨李品高.禹翔超.張樹藤 盛 ...

“一體化辦公系統”推出的前前後後

“一體化辦公系統”推出的前前後後
編者按各種資訊反覆統計上報,是基層官兵反映比較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去年,編者就策劃組織過這方面的報道,呼籲各級重視和解決這個問題.今天,記者從新疆軍區某團採寫到的一則新聞,為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