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武漢大學研究團隊10餘年攻關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



黃先鋒(右)、張帆(中)與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在進行掃描作業。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運用現代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三維數字重建,從而實現“窟內文物窟外看”——敦煌研究院與武漢大學兩代研究人員10餘年來的接續攻關,讓文化遺產在數字化保護與傳承中綻放光彩,使越來越多人感受到敦煌石窟穿越時空的文化魅力。

一道斑駁的木門開啟,滿牆壁畫映入眼簾,飛天畫像衣袂飄飄,服飾紋樣纖毫畢現;視角轉換,石窟內景象一覽無餘,恍惚間與歷史“打了個照面”。

這不是在敦煌,而是在武漢大學數字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辦公室裡。研究中心成員、武大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黃先鋒輕點滑鼠,石窟的立體模型出現在電腦螢幕上。這項數字化技術“克隆”出的三維模型幾乎無一形變,並且應用於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球幕影院播放的高畫質影片,讓觀眾可以觀看石窟細節。

“窟內文物窟外看”的成果,凝結著敦煌研究院和武漢大學兩代科研工作者10多年的接續奮鬥。

歷經歲月侵蝕,文物保護時間緊迫

2006年,武漢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朱宜萱作為測量顧問,為志蓮淨苑的數字化保護工程進行最後驗收。

志蓮淨苑是一個仿唐木構佛寺建築群,以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壁畫為藍本建造而成。朱宜萱帶領團隊對它的每個構件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在計算機中再建了一座三維動態數字化志蓮淨苑,透過虛擬漫遊系統,可以展現建築物的原始樣貌。

當年,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受邀擔任志蓮淨苑建築顧問,兩位年近古稀的學者一見如故。上世紀60年代,朱宜萱曾作為國家測繪總局第一分局的隊員,赴敦煌進行航空攝影測量工作。

當時,敦煌的文物保護工作剛剛起步,許多洞窟連門都沒有。可朱宜萱卻在洞窟內駐足良久——她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到飛天壁畫,感到自己彷彿在與歷史對話:“那是無須語言的交流。”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石窟內有兩成壁畫已經不同程度受損。第156窟的墨書《莫高窟記》,上世紀60年代尚依稀可見,如今已經看不到了。“樊院長多次對我說,敦煌和其他文化遺產一樣,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保護敦煌,時間緊迫。”朱宜萱回憶。

上世紀90年代,敦煌研究院開始推動數字敦煌工作,用測繪手段將敦煌石窟原貌複製下來,對石窟和相關文物進行全面數字化採集、加工和儲存,搭建的數字模型可為文物考古、歷史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那時,數字化還是個新詞,因為膠片相機解析度不高,缺乏精密儀器,也沒有成熟的技術,幾經嘗試,都被迫停止。而志蓮淨苑數字化保護工程取得的成果,讓敦煌研究院看到了希望。

三維數字重建,讓石窟藝術活起來

朱宜萱的丈夫李德仁是兩院院士、著名測繪專家。受樊錦詩之邀,2007年,朱宜萱和李德仁一起赴敦煌考察。看著曾經鮮豔的色彩、泥塑的紋理在時光中慢慢暗淡,他們痛心不已,“我們希望利用科技,使洞窟藝術超越時空,讓敦煌在數字中活起來。”朱宜萱說。

經過夫妻二人的反覆研究論證,設計方案逐漸清晰:運用現代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三維數字重建,在計算機上建立一個立體敦煌,“當我們點選電腦上的‘敦煌’時,能從任意視點觀察到現實中肉眼難以看到的細節。”李德仁說。

2008年,70多歲的朱宜萱帶隊,武漢大學10餘名研究人員來到敦煌。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用鐳射裝置對敦煌莫高窟進行三維掃描,再用數碼相機拍攝洞窟的照片,最後進行資料處理。“通俗地說就是先掃描出立體的骨架和形狀,再把色彩和紋理貼附上去,處理成高精度的彩色三維模型。”黃先鋒說。當年30歲出頭的他剛評上副教授,團隊多數成員是更年輕的博士生。

歷經歲月侵蝕,石窟裡的壁畫和佛像非常脆弱。“有些壁畫已斑駁不堪,稍有大意就可能造成破壞。”黃先鋒說,每次在洞中安放測繪儀器裝置時,科研人員都倍加細心。因保護需要,許多石窟並未開放,風、光線及呼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都會對洞內文物造成破壞。每次進洞,必須嚴格控制時間,接電、架燈、拍攝都得抓緊。

然而,費盡周章採集到大量原始資料後,卻卡在最關鍵的一步。洞窟對色彩紋理還原度和精度的要求極高,“壁畫、佛像是曲面的,拍攝的照片容易發生形變。變形的圖片貼到立體的‘骨架’上去,總是對不準。”黃先鋒說,三維掃描和二維影象始終很難“對話”,由於拍攝光照不同,色彩也會發生細微變化,“同一件文物,左邊拍了一張,右邊拍了一張,中間連線處的顏色也不同。”

提升保護水平,傳承數字文化遺產

經過這次考察,團隊發現要實現數字化1∶1複製,建模校準的複雜度成倍提升,傳統測繪的技術手段無法滿足。怎樣才能突破這個瓶頸?

為此,黃先鋒帶著博士生張帆、張志超再赴敦煌,一待就是一個暑假。經過研究,團隊確立了兩套技術方案,一套是在國外已有建模軟體的基礎上做修改,另一套方案是自己從頭開發。“國外的軟體限制很多,功能設定和框架無法突破已有的邊界,但文物數字化的精度要求又極高,所以我們乾脆自己開發,做自主可控的建模軟體。”黃先鋒說。

自主研發的程序一度很慢,誰也不知道最終能否做出成果。可幾個人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攻關成功。”

頂著壓力,張帆寫程式碼,黃先鋒做除錯,有時3人輪換著幹,經常連續程式設計20多個小時。兩個多月後,一款能夠解決複雜文物模型高質量紋理對映的軟體工具誕生,關鍵環節終於打通。

掃清了技術障礙,李德仁又提出了“空地融合、室內外一體化”資料採集的方案,“不只是莫高窟,敦煌的資料都應採集記錄,這樣才能為文物保護提供更全面的參考。”

一年後,黃先鋒等幾名師生第三次來到敦煌,又駐紮了兩個多月。他們借來運輸機,載著鐳射掃描器進行了大範圍航測,同時利用地面鐳射、近景攝影測量儀器,對洞窟崖壁、古建築等進行了全方位測量,莫高窟的空中、中距、近距和微距資料全部獲得。

“過去沒有全貌3D資料,我們不知道洞窟之間的距離。現在連牆壁的厚度都可以知曉,為洞窟應該如何進行加固保護提供了資料支撐。”張帆介紹,2016年,他們再次採集敦煌全貌3D資料,比對10年前記錄的資料,莫高窟的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

這幾年,作為武漢大學數字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力成員,張帆又陸續參與了靖江王陵、雲岡石窟等多個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專案。

隨著時代發展,敦煌保護不斷出現新的挑戰。“我們的學生研究了壁畫虛擬修復、文物病害標註和識別系統等,保護敦煌的接力棒,我們將一代代傳下去。”張帆說。

張帆介紹,在世界範圍內,利用數字技術保護文化遺產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實現更高效經濟、更自動精確,從完成數字化存檔到傳承和弘揚數字文化遺產,我們未來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來源:人民日報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22

相關文章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刺激“穴位”為什麼能治病?哈佛研究團隊找到了背後的神經基礎
點選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細菌感染誘發的膿毒血癥(sepsis)是一種劇烈的全身炎症反應,有致命危險. 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佛大學神經生 ...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以工業化的方式大規模.標準化地產生資料並繪製腦圖譜,將改變神經科學已有的研究方式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目前已凝練了攻關研究方向,提 ...

“國際女童日”的第10年:重視和保護女孩,也應從每個家庭做起
如果問,從何時開始真切感受到女孩被重視,不是看到女強人變多.也並非夫妻倆不再執著於生男孩子,而是多年前"國際女童日"的確立. 這一宣佈意味著,全世界女童所受的待遇和照顧都將得到提高 ...

【聚焦·懷柔科學城】全球“最亮”光源探測微觀世界!雁棲湖畔正建超級“放大鏡”

【聚焦·懷柔科學城】全球“最亮”光源探測微觀世界!雁棲湖畔正建超級“放大鏡”
/// 1895年11月的一個傍晚,德國物理學家.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倫琴躲進一個完全漆黑的房間裡,開展一項陰極射線研究.倫琴明白,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傳遞幾釐米,因此他只是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一個封套 ...

長江文明館:感受長江魅力 領略自然雄奇
長江文明館 感受長江魅力 領略自然雄奇(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走進鳥語花香的武漢園博園,除了欣賞各種風格的中式園林,還有一座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容錯過,那就是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長江文明館於20 ...

降糖屆封神的二甲雙胍新發現:竟然還可輔助治療新冠?
(轉)據丁香園報道,由武漢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一項研究結果支援二甲雙胍可用於治療感染新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這項對 1213 名感染新冠且既往患有 2 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進行的回顧性研究表明,使用二 ...

JAMA子刊:每天7000步,價效比之選!10年隨訪研究發現,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與死亡風險降低70%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JAMA子刊:每天7000步,價效比之選!10年隨訪研究發現,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與死亡風險降低70%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你是不是每天都關注自己走了多少步?透過手機小程式或者智慧手錶,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性的每天檢視自己的運動步數.運動步數與健康息息相關,可是運動步數越多就越健康嗎? 近日,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

「Nature子刊」使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腫瘤細胞的新思路,哈佛醫學院等頂尖級團隊開創先河

「Nature子刊」使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腫瘤細胞的新思路,哈佛醫學院等頂尖級團隊開創先河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Daisy 導讀:9月30日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由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紐約基因組中心.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 ...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新華社.中國科學報.央視新聞.BioArt等 植物免疫抑制新通路被發現 來源:Cell 9月30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水稻鈣離子 ...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艱難梭菌是引起醫院內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來,艱難梭菌感染的發病率和嚴重性在全球範圍內急劇上升,已對全球性公共健康造成威脅.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營 養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副教授曹陽春與美國 ...

數字化讓敦煌千年文物永久儲存“雲”遊世界

數字化讓敦煌千年文物永久儲存“雲”遊世界
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楊成利 受疫情影響,近日莫高窟一改往日火爆的旅遊場景.位於九層樓南側的130窟圍起圍欄,正在實施數字化保護工作.130窟開鑿於盛唐,窟內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 ...

做了10年“仿月壤”現在他們要看看正品如何“造”出來

做了10年“仿月壤”現在他們要看看正品如何“造”出來
汪在聰教授展示月壤樣品 王俊芳攝 夏末秋初,200毫克的月球科研樣品來到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實驗室,令科研人員如獲至寶,興奮不已. "這些樣品太珍貴了,或將為我們的研究帶來很多新的突破. ...

德國領跑產業數字化
數字化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經濟"痛點"之一.多年來各界不斷呼籲德國各級政府加快數字化轉型程序並加大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德國數字化程序仍有待加速. 根據歐盟委 ...

中科院楊亞鋒團隊:粉體包覆改性技術 加速3D列印複合材料發展

中科院楊亞鋒團隊:粉體包覆改性技術 加速3D列印複合材料發展
為助力優質專案市場推廣,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中科智匯工場聯合媒體發起以"挖掘發展潛力,見證企業成長"為主題的<見證>企業專訪活動,講好科學家的故事,傳播創新專案 ...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研究表明:多運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
腦智(Brain&Mind)是腦與智(心智)的簡稱.腦智提升主要涉及腦與智兩方面的改變.其中,腦的改變涉及腦內在物質.生理活動變化,包括結構(如神經新生.血管新生.灰質體積.白質完整性等)和功 ...

任廣禹團隊ACS Energy Lett.: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玻璃化固溶體形成

任廣禹團隊ACS Energy Lett.: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玻璃化固溶體形成
導語:研究人員設計併合成了一種新型Y6衍生物受體BT-4BO,其與CH1007結構相似,具有和好的相容性.最終,基於PTzBI-dF:CH1007:BT-4BO的三元器件中的短路電流密度顯著增加,最佳 ...

南科大團隊在水氧敏感二維材料的大範圍無損晶格表徵領域取得突破

南科大團隊在水氧敏感二維材料的大範圍無損晶格表徵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林君浩課題組在水氧敏感二維材料的大範圍無損晶格表徵領域取得突破,並在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Direct Visualizatio ...

研究表明:每天快走,能幫助降血壓,走多少步比較合適?

研究表明:每天快走,能幫助降血壓,走多少步比較合適?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長壽,但是年老之後,各種疾病總是危害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讓我們愈發虛弱,力不從心,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在心腦血管疾病的背後,其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疾病--高血壓. 一說到高血壓 ...

西電呂曉洲團隊在國際儀器測量領域著名期刊發表成果

西電呂曉洲團隊在國際儀器測量領域著名期刊發表成果
近日,學校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柔性感測技術研究所呂曉洲副教授團隊,在儀器測量領域的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