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黨在延安時期的對外宣傳

作者:楊雲成

延安時期,面對國民黨的封鎖、詆譭、汙衊,我們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策略,開展了一系列對外宣傳和國際交往活動,擺脫了輿論困境,贏得了各界人士支援。其中所秉持的理念、建立的機制、採取的措施,對於在國際上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聲音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出去”:全方位宣傳中共的理念和抗戰主張。黨中央到達陝北後,非常重視對外聯絡工作,提出要打破“左”的教條束縛,執行“靈活的外交政策”,要把“加緊國外宣傳”作為一項緊急任務。首先,成立宣傳機構。1938年,在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等學校挑選與海外有社會關係的優秀學生和進步青年組成海外工作團;1938年4月中共中央長江局成立了國際宣傳委員會,並設立辦事機構——國際宣傳組;1940年10月中央宣傳部成立了國際宣傳委員會;等等。這些對外機構在傳遞中國聲音,宣傳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事蹟和根據地的經濟社會情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翻譯、出版著作。在周恩來領導下,先後將《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數十篇著作譯成外文發表,在海外產生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協助進步團體和進步人士,也將毛澤東的著作在港編譯出版。再次,發行報刊,建立電臺。在紐約創刊的《先鋒週報》1934年改版為《先鋒報》,立足美國社會下層的勞工華僑,宣傳中共抗日主張。為擴大國際影響,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創辦了在海外從事救國宣傳的機關報《救國時報》,雖然存續時間不足3年,但在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面前走在了時代最前列。1941年新華社的外文刊物《中國報道》,透過香港或其他途徑發往外國,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抗戰的真實情況提供了平臺。除報刊外,新華廣播電臺也成為該時期我們對外宣傳的重要方式。

“請進來”:架設對外傳播的直接平臺。一方面,歡迎國際友人記錄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情況。1936年,在宋慶齡的幫助下,美國進步記者埃德加·斯諾繞過重重封鎖來到延安,對根據地的軍隊建設、經濟建設等作了廣泛調查。隨後《密勒氏評論報》(美國報人在中國創辦的一份時政類英文期刊)、英國《每日先驅報》、美國《星期六晚報》等多家報刊,先後發表了斯諾的30餘篇通訊報道,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由這些報道彙編成的《紅星照耀中國》問世後,更是一度轟動世界,稱其與哥倫布對美洲的發現一樣震撼世界。此後,有100餘位國際友人來到延安,國際新聞界也掀起了報道中共的熱潮:韓素音寫了《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海倫·斯諾寫了《續西行漫記》、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寫了《人類的五分之一》,等等。這些著作大量報道了八路軍的敵後抗戰情況,謳歌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讓世人更多地瞭解了紅色中國。另一方面,邀請外國記者、軍人等到延安和根據地訪問。陝甘寧邊區被國民黨軍事封鎖後,國際友人不能隨意進入。對此,我們廣泛開展外交活動,及時傳遞中共聲音,邀請外國記者、軍人等訪問考察,就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例如,1944年2月,中共駐重慶辦事處邀請《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媒體的記者一行前往採訪報道,向他們介紹中共抗戰貢獻,揭露國民黨破壞國共合作的實際情況。再比如,1944年7月和8月,美軍觀察組分兩批到達延安,中共方面專門組織有關人員向他們全面介紹了中共的方針政策、根據地建設情況以及敵後抗戰形勢,得到美方的高度認可。

延安時期我黨做好國際傳播的啟示。黨在延安時期的國際傳播工作,不僅打破了國民黨的封鎖與汙衊,更是有效提升了國際形象,增強了中共在國際社會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對加強和改進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頗有啟迪。

第一,堅持主動出擊。一段時期,在國民黨的詆譭宣傳下,“強佔國土”“攻打國軍”“阻礙抗戰”“遊而不擊”等充斥報端。對此,我們不是採用“汙衊—回應—再汙衊—再回應”的應對方式,而是堅持塑造是更高層次維護的理念,主動出擊,把對外宣傳作為重要工作。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對時局的宣言》將擴大國際宣傳和增加國際援助作為一項重要任務;1940年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對國內外的宣傳應當自動地有計劃地供給各種適當的情況材料;1944年中央再次要求“有系統的真實地報道敵後戰況,生動有力的宣揚我軍英勇業績”。

第二,堅持實事求是。對於國際傳播工作,毛澤東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宣傳我們黨的政策,盡力既讓他們瞭解我們工作中的優點和成績,也瞭解我們的缺點和不足。周恩來也提出,“切不可搞浮誇,更不可弄虛作假”。“敞開大門”是延安時期接待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在談到延安政府的缺點時,態度上一點也沒有東方人的自卑感”。中共的自信態度和開放胸襟給外國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取得了良好外宣成效。

第三,善用外媒力量。國際友人、報刊記者、美軍觀察組等,或透過報道,或透過著書,或透過報告,將中共的實際情況傳遞到國外,這對我黨塑造國際形象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用樸實的敘述、鮮活的文字、生動的事例,向外界展示了一個立體的、真實的中共形象,贏得了各界人士的支援,認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第四,用事實說話。在抗戰期間,國際上對中國共產黨的關注度逐步提高,他們都想看一看中共領導的軍隊在游擊區能不能堅持到最後的勝利、中共所實施的政策是否侵犯各國的利益。因此,黨中央強調,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給敵人看、給全國全世界看,用事實證明游擊戰爭在中國的自衛抗戰中是能夠發展的。(楊雲成)

來源: 學習時報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7-29

相關文章

延安時期是怎樣學習的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學習.延安時期,毛澤東.劉少奇.陳雲等黨的領導人以身作則,透過學習來提高本領,並逐漸建立起學習制度,形成了重視學習的優良傳統,極大地推動了黨內學習運動的深入開展, ...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幹部教育的實踐及經驗
中國共產黨對幹部教育十分重視,幹部教育工作同黨的事業密切相關.幹部隊伍的素質,是決定黨的各項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條件.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採取具體措施對幹部進行培養.訓練,提高他們的政治.文化.業務水 ...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之一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全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 ...

抗戰時期,黨在國民黨統治區、淪陷區的抗日鬥爭 | 黨史天天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中國東三省,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而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正是在敵軍侵佔的東北地區建立的細菌戰部隊,該秘密基地利用健康活人進 ...

黨的根基、血脈、力量在人民,萬里紅色郵路作證!

黨的根基、血脈、力量在人民,萬里紅色郵路作證!
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 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 郵政通訊事業始終和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血肉相連 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從瑞金到延安再到西柏坡 我們穿越歷史雲煙 沿著條條紅色郵路 傾聽郵政先輩們譜寫的 ...

“延安筆記”與領袖風采

“延安筆記”與領袖風采
2021年7月3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份塵封八十年的珍貴見證--〈1937,延安對話〉出版始末>一文.文中,<當代>雜誌主編孔令燕介紹了<1937,延安對 ...

用鏡頭為黨畫像立傳
吳印鹹在為毛澤東拍電影 馬友似/攝 這是一幅電影工作照,題目是<吳印鹹在為毛澤東拍電影>.在照片中,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歡迎美軍中緬印戰區駐延安觀察組(簡稱美軍觀察組)到訪延安.背對鏡 ...

蔣介石到延安,參觀毛主席的窯洞後失眠,敗退時說:最後悔去延安

蔣介石到延安,參觀毛主席的窯洞後失眠,敗退時說:最後悔去延安
從1935年,黨中央來到陝北大地,並以延安為中心,到1948年,黨中央遷往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中央在陝北一共駐紮了十三年,領導人民軍隊先後與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了長期的較量.隨著中國革命的勝 ...

延安農民在街上罵毛主席,毛主席聽後什麼反應?

延安農民在街上罵毛主席,毛主席聽後什麼反應?
1941年6月3日下午,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的縣長聯席會議在楊家嶺參院小禮堂舉行.活動中,延川縣代縣長李彩雲遭雷擊身亡.天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 幾天後,古藺縣一位農民拉著驢子上集市,突然一道閃電,這頭幫 ...

1938年,沈之嶽到延安,遞給毛主席一支菸,毛主席:這人有問題

1938年,沈之嶽到延安,遞給毛主席一支菸,毛主席:這人有問題
前言 在戰爭年代,有一條殺人不見血的隱秘戰線,在這條戰線上雖不見刀光劍影,卻危如累卵,稍有不慎,就危在旦夕,那時候,我黨的"龍潭三傑"錢壯飛.李克農.胡底,從國民黨內部一次次發出重 ...

延安:塞上忠勇城 紅色革命地

延安:塞上忠勇城 紅色革命地
延安,中國革命聖地,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心馳神往的地方. 自1935年中央紅軍抵達吳起鎮起,延安這座城,便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延安位於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腹地,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鼎足而立, ...

百年大黨引領農業大國工業化的艱辛探索、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
劉新民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工業化既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正因如此,探索一條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的科學道路,便成為近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 ...

趙柏田評《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的思想》
近代中國政治史研究者,對戊戌變法的論定,多稱之為"第一次改良主義運動",把康.梁歸屬"資產階級改良派(維新派)",稱其政治主張是建立"君主立憲制&qu ...

歸僑的延安記憶(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21))
來源:海外網 苦中有樂.在艱苦的環境中磨鍊革命意志,是延安歸僑的集體記憶. 據廣東省僑聯原副主席吳田夫回憶,延安的生活艱苦,大多數華僑青年都能夠逐步適應,刻苦學習,爭取進步.但由於種種原因,也有幾位來 ...

延安女大,那許多的難忘
作者:蔣巍雪揚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華大地掀起了全面抗戰的怒潮.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愛國志士和熱血青年紛紛投奔延安,要求參加抗日隊伍.其中有家資鉅萬的豪門閨秀,有 ...

架起人社服務的“彩虹橋”――《追尋黨的光輝足跡 講傳人社惠民故事》系列專題片第六集
來源:人社部官方網站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翻越夾金大雪山,來到兩河口鎮,召開了著名的"兩河口會議",並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為百姓打土豪.分田地,不論走到哪裡,都把黨的綱領和政治主 ...

踏訪延安革命紀念館,重回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

踏訪延安革命紀念館,重回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
寶塔山,延河水:延河水,寶塔山.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默誦著毛澤東同志的<四言詩>,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的絢爛夏日裡,我終於抵達了中國共產黨 ...

毛澤東借書遭同學刁難,主席妙對下聯,對方羞愧道歉:賢兄大才

毛澤東借書遭同學刁難,主席妙對下聯,對方羞愧道歉:賢兄大才
毛澤東一生交友無數,從少年到老年,很多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和才華折服,成為一生至交. 在毛澤東的至交好友中,蕭三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說起蕭三,很多人沒聽說過,但他卻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早宣傳毛澤東生平事蹟 ...

鄂托克前旗別樣“紅”
三段地工委舊址.受訪者供圖 鄂托克前旗是一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端的旗縣,南接原陝甘寧邊區.紅軍長征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這裡建立了內蒙古地區第一個根據地:抗戰時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這裡建立了專門培養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