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明朝12世16帝之中,有著4對兄弟組合,雖然表面上以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兄弟關係最好,但其實認真說起來,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的兄弟感情最深,關係最好,只不過後來因為權力之爭,這兄弟二人是反目成仇,是兄不是兄,弟不是弟。

在土木堡之變之後,明英宗被俘,明代宗這個皇帝唯一的弟弟,在太子朱見深年幼的情況下,成為代理皇帝,在於謙等大臣幫助下是力挽狂瀾,抵住瓦剌也先的進攻,一年以後,太上皇明英宗被迎回,明代宗不只貪位不還,還將明英宗囚禁南宮7年,到了明代宗病重,明英宗被大臣擁戴發動奪門之變復辟,而病重的明代宗不久便是死去。

明代宗之死,可謂是疑點重重,雖然他當時病重,但才29歲而已,並且死之前病情明顯有所好轉,卻突然死去,很有可能是被明英宗派人殺死。

明末清初的查繼佐在《罪惟錄》中是這般記載明代宗之死:“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若真是如此,明代宗身為一代力挽狂瀾之主,卻死於一太監之手真是讓人不勝唏噓。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明代宗身為代理皇帝,而且並非庸主,自己面對的局面,肯定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哥哥明英宗這個太上皇會復辟這個風險,想必他也是心裡有數,不然也不會將明英宗囚禁南宮7年之久,那麼他為何不想辦法將明英宗除掉,是念及兄弟之情,不忍?還是不能除掉呢?

其實明代宗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至於所謂的兄弟之情,在他這個臨時代理皇帝貪位不還時,就已經開始不復存在了,那麼這是怎麼個說法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一、明代宗的權力合法性來源於明英宗,明英宗之子朱見深還是太子,明英宗若出事,明代宗也落不了好。

土木堡之變以後,還是郕王的朱祁鈺之所以可以成為皇帝,是因為于謙等大臣一是考慮也先挾持英宗,自認奇貨可居,要進行各種訛詐,所以應該馬上立一位新皇帝,這樣一來,英宗便不是奇貨了,也先也沒辦法進行訛詐,同時英宗沒有利用價值,也更容易被放回來;二是考慮太子朱見深年幼,在國難當頭之際,為避免主少國疑,需要一位長君,這時候朱祁鈺身為英宗唯一的弟弟,自然是合適人選。

所以群臣奏請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根據《綱目三編》記載,孫太后隨後派都指揮嶽謙前往出使瓦剌,為英宗送上寒衣,藉此詢問英宗的意思,英宗也有此意,於是嶽謙歸來以後“口傳帝旨,以王長且賢,令繼統以奉祭祀”。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在這種情況下,一直推辭的郕王朱祁鈺才受命,以此登上大位,是為代宗。

代宗雖然成為皇帝,但從一開始,他就相當於一個高階臨時工角色,他的權力合法性來源於英宗,只是代理皇帝。同時孫太后還立英宗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意思帝統還是在英宗一系,這也是群臣所同意的。

可以說朱見深是皇太子,是英宗歸國以後人身安全的最大保障之一。因為代宗之後,繼承大統的是英宗兒子朱見深,包括代宗在內的任何人想要動英宗,都要考慮以後被朱見深報復的後果。

同時英宗被俘之前,畢竟當了14年皇帝,雖然土木堡之變使得朝廷文武百官損失慘重,但支援英宗的大臣還是有不少的,加上英宗是正牌皇帝,是屬於佔有道義的一方,他兒子朱見深身為太子,是下一任皇帝,這樣一來更容易得到大臣支援。

這也是英宗奪門之變復辟以後,即使有著8年的權力真空期,但英宗依舊可以快速掌握朝局的關鍵原因所在。

基於這兩點,代宗這個代理皇帝就是想要動英宗都不敢,甚至他還要保護英宗,如果英宗莫名其妙地死去,他就是最大的懷疑物件。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屆時一旦處理不好,就是滔天大禍,畢竟代宗只是個代理皇帝,上有孫太后盯著,下有太子朱見深,若是英宗真莫名其妙死去,代宗不一定是最大受益者,反而是首當其衝的最大受害者,只有扛過這一關,才可以成為最大受益者,但以代宗對朝局的掌控,顯而易見是很難扛過的。

像代宗最重用也是最為倚重的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還是兵部尚書,只要他拼死支援代宗,英宗都不一定復辟成功,奈何于謙是一個純臣,只忠心國家,而非皇帝個人,為免再起兵災生靈塗炭,所以奪門之變前夕有所察覺也是不管,英宗復辟以後,于謙更是沒有起兵反抗。

而捨去于謙以外,代宗陣營真沒有要兵權有兵權,要威望有威望的大臣。平時代宗穩坐皇位還好說,一旦病重,並且宮中發生奪門之變這樣的政變,代宗陣營的大臣見不到代宗,就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什麼作用也起不到。

不然代宗病重的時候,也不至於被人趁虛而入發動政變,這足以說明他對朝局的控制並不深,擁有的權力並沒有那麼大。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二、明代宗只能借刀殺人,在明英宗歸國問題上作梗,同時先廢了朱見深太子之位。

代宗與英宗的兄弟之情,在沒有權力摻和之前,可謂一時之佳話,但當代宗貪位不還之時,就意味著他們兄弟是反目成仇。再加上囚禁英宗於南宮,對其過分苛刻,又廢了英宗之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這些都說明代宗為了最高權力,早就拋棄了兄弟之情,如果有可能,可以殺了英宗的話,他肯定不會猶豫。

雖然局勢不允許,但是代宗其實也想過借刀殺人,或者說是想辦法讓英宗不再歸來。於是當也先認為英宗沒有利用價值以後,屢次想要議和送回英宗時,代宗是屢屢拒絕或拖延。

代宗的用意其實很明顯,就是希望英宗永遠不歸國,最好是也先惱羞成怒下殺死英宗,這樣就更好了。

但很明顯代宗這個代理皇帝並沒有完全掌握朝局,或是支援英宗或是站位英宗這個正牌皇帝的大臣們是紛紛反對,要求迎回英宗

面對大臣的呼聲,被逼沒辦法的代宗只能不高興地說道:“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這時候于謙站出來說了一句:“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意思你不用怕,大位已定,英宗回來也不會讓你退位的,代宗聽到這句保證,才放心下來,答應迎回英宗。

不過代宗依舊採取了拖延的方法,根本不派重量級人物去談判,表現得也很是消極。先派禮部都給事中李實去議和,雖然將其升為禮部右侍郎再出使,但因為代宗的議和內容沒有提到迎回英宗的內容,加上李實分量太輕,只能作罷。

李實失敗以後,以王直為首的朝中大臣再三堅持再派使臣迎回英宗,代宗才勉強同意,派了楊善前往,但是給予的支援並不大,同時胡濙再請隨帶上英宗御用的衣服和食物,代宗也是置之不理。

代宗以為楊善得不到大力支援是帶不回英宗,還是會無功而返,沒想到楊善很是機智還能言善辯,竟然輕輕鬆鬆將英宗迎回來,至此代宗借刀殺人的計謀失敗。

代宗身為代理皇帝,想要轉正,英宗其實並非他最大的威脅,他最大的威脅是太子朱見深。如果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再以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等於去了英宗最大的護身符,想要殺英宗也將容易很多,甚至都不用殺沒有威脅的英宗。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於是在景泰三年,代宗開始意圖廢朱見深太子之位,為了完成這一計劃,他竟然賄賂大臣,以這個方式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即使如此,朝臣中也多有不服者,這說明代宗對於朝局的控制並不深。

如果朱見濟坐穩太子之位,甚至最終是繼位,那麼代宗這個代理皇帝就是成功轉正,圍繞代宗的勢力集團會大增,相應的英宗這個失勢的太上皇就根本不是威脅了,因為他的兒子朱見深連太子都不是了,就利益上來說,已經會讓很多大臣放棄支援,殺不殺都一樣。

但可惜的是朱見濟當了不到一年的太子便早夭,更要命的是朱見濟是代宗獨子,不久後,支援英宗的御史鍾同上疏,請求復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奏疏上有這樣一句話:“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這句話可謂很耐人尋味,鍾同此舉其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朝臣意見,這句話更是說明當時朝臣的心裡想法,不是你的就不要勉強,看看,非要勉強,結果成這樣了吧

可以說太子朱見濟早夭一事,對代宗的打擊太大了,使得他得罪死了英宗不說,還徹底失去與英宗博弈的資本,這樣一來,支援英宗的大臣更多,而代宗當時處於無子嗣的尷尬狀態,又有誰會替他這個無子嗣的代理皇帝死心塌地賣命呢?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這意味著代宗更是動不了英宗,一動勢必遭群臣反對,搞不好自己還會被趕下皇位。

三、明代宗當時不過才二十幾歲,他還是有機會翻盤的,不過他並沒有成功。

一是再生子嗣,然後再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但尷尬的是,代宗自此之後,根本就沒有再生下子嗣。而英宗不只是有朱見深這個長子,更是在南宮一連生下三子,這樣一來,代宗無子,在群臣看來,按照宗法倫理,皇位還是得由英宗之子朱見深繼承,這對他打擊是要命的。

二是代宗還年輕,如果他在位個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一步步經營,培植自己的勢力,打壓異己,再耗死那些忠心於英宗的有資歷的老臣,那對於朝局的控制肯定是說一不二,自然可以真正的生殺予奪大權在握,到時候殺一個英宗,再選一個宗室子弟為養子,也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不過很明顯代宗並非長命之人,在太子朱見濟早夭以後,代宗沒有花費太多精力在後宮,不先想辦法求嗣,而是在景泰七年,也就是年僅28歲的年齡,竟然下旨營造壽陵

雖說皇帝活著提前營造陵寢是正常情況,但是代宗年紀輕輕就營造陵寢,並非是正常情況。只有兩個可能,要麼他喜歡大興土木,所以想要早早營造陵寢。要麼他知道自己身體狀況很糟糕,自知是不久於人世,所以才提前營造陵寢。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很明顯代宗並非是喜歡大興土木之人,雖然這位代理皇帝與哥哥英宗的最高權力之爭,的確有不光彩之處,但就治國理政來說,代宗可算是一位英明之主,還是頗有作為的。

所以代宗年紀輕輕就為自己修陵寢,就是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很糟,明白自己時日無多了。

所以在改換太子遭到毀滅性失敗以後,代宗的身體狀況也糟蹋透頂,根本沒有時間徹底控制朝局,更沒有能力殺英宗。

而且因為修陵寢和病重的事情,使得下面大臣也是看出端倪,最終被投機者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三人所趁,在代宗病重期間,擁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不久代宗死,可憐代宗白白苦心經營一場,落了個慘敗而死的淒涼下場。

明英宗與明代宗這對兄弟鬩牆之事,其實本質還是在於面對至高無上的權力,親情已經不是親情,甚至親情還會成為自相殘殺的根本原因,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可謂是屢見不鮮,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可惜的是明代宗身為一代力挽狂瀾之主,本可以在史書大書特書,本可以光芒萬丈,卻是在至高無上的權力面前迷失了自我,是白白謀劃一場,若是成功了,也不失為一代梟雄,但奈何是失敗下場,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不過我想,這才是正常人的行為,若是面對至高無上權力,可以知進退,可以說放棄手中權力就放棄,成就周公輔成王的佳話,那才是不正常,畢竟像這種人是屈指可數,是寥寥無幾,哪裡有那麼多聖人,更多的是慾望無止境。

明代宗為何不殺掉哥哥明英宗,這樣不就可以避免奪門之變?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分類: 收藏
時間: 2022-03-17

相關文章

精工手繪粉彩雞冠花詩文主人杯 景德鎮陶瓷瓷器茶具茶杯

精工手繪粉彩雞冠花詩文主人杯 景德鎮陶瓷瓷器茶具茶杯
精工手繪粉彩雞冠花詩文主人杯 畫工錢都不到的價格,官窯級別的品質. 線條色彩超級棒,仿古釉面. 高5.5cm,直徑8.5cm,容量100c

清光緒年間粉彩洪福齊天石榴罐

清光緒年間粉彩洪福齊天石榴罐
清光緒年間粉彩洪福齊天石榴罐 尺寸:高度22.4㎝口徑13㎝

清嘉慶款黃地粉彩包袱瓶鑑賞

清嘉慶款黃地粉彩包袱瓶鑑賞
寶主:致瓷堂 清嘉慶款黃地粉彩包袱瓶 全品相.撇口,粗勁,溜肩,鼓腹,腹至脛漸收,圈足外撇.整體制作精良,線條流暢,色彩豐富絢麗,富麗堂皇.整體以黃釉為地,繪以纏枝花卉紋,腹部以一圈紅色包袱巾,更添華 ...

民國粉彩冬瓜罐

民國粉彩冬瓜罐
民國粉彩冬瓜罐 繪畫老叟童子圖.

“大清雍正年制”粉彩桑葉春蠶圖碗

“大清雍正年制”粉彩桑葉春蠶圖碗
我國過去在封建社會時,提倡"農耕經濟",認為:農耕是根本,其他都不是正經營生.因此,農耕題材倍受封建帝王的推崇. 這隻粉彩碗,繪的是桑葉當中的一條條白蠶寶寶 ,還有羽化成蝶的,蠶繭 ...

法國女粉彩大師,描繪的女性之美,細膩柔和

法國女粉彩大師,描繪的女性之美,細膩柔和
Nathalie Picoulet 娜塔莉·皮庫萊特 法國女畫家, (1968-) 作品欣賞 娜塔莉·皮庫萊特(Nathalie Picoulet)1968年出生於法國亞眠.她痴迷於繪畫,曾就讀於法國 ...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為何成為傳世珍寶?為您揭秘其製作工藝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做工精細,圖案精美,它不僅體現了清代粉彩瓷器的製作水平,同時,也是目前極少可以見到的雍正官窯粉彩桃果紋橄欖賞瓶,因此異常珍貴.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絕世珍品,卻曾流失海外幾十年, ...

清 . 乾隆 . 粉彩開光花卉紋壁瓶

清 . 乾隆 . 粉彩開光花卉紋壁瓶
此壁瓶為典型乾隆本朝御窯場燒製的官窯器物,其瓶方形口,直頸,頸飾雙耳,圈足微撇,背面有孔可用於懸掛. 通體以松石綠為地,上繪粉彩寶相花與蝙蝠紋,腹部倭角開光內繪粉彩牡丹花卉,口部及足部描金一週,繪畫細 ...

雍正“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雍正“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粉彩是康熙晚期出現,雍乾時期開始盛行的一種多色組合的釉上彩瓷器,其彩繪中的許多部分採用玻璃白打底,再以各種色彩渲染,使諸色帶有以粉淡化的層次感,使畫面分出層次,彩繪顯得更有立體效果,在圖案紋飾的繪畫上 ...

清同治粉彩百子鬧春大瓷板鑑賞

清同治粉彩百子鬧春大瓷板鑑賞
寶主:致瓷堂 清同治粉彩百子鬧春大瓷板 全品相.尺寸大器.畫工漂亮,細膩,人物,樓閣,山石,古村--佈局合理,層次分明.人物繪畫生動活動,場面熱鬧,喜慶.場景宏大,豐富.施彩明豔,自然老化.

光緒黃地粉彩福壽紋瓶鑑賞
寶主:致瓷堂 光緒黃地粉彩福壽紋瓶 通體以嬌黃色為地,鮮亮勻均,極有尊貴之感.紋飾以壽桃,蝙蝠,如意,纏枝蓮為主要紋飾.整體設色華麗,淡雅柔和,臻於至美.佈局均衡,層次分明,填色精準,妍而不俗.覆彩厚 ...

雙鳳耳開窗粉彩人物故事紋瓶

雙鳳耳開窗粉彩人物故事紋瓶
雙鳳耳開窗粉彩人物故事紋瓶 清朝較前朝多,而且器物裝飾風格特徵明顯.文中此清代的經典之作"粉彩人物故事雙耳瓶",瓶洗口.束頸.頸部飾有雙耳,形似飛碟鑲嵌其間,腹部外鼓,呈橢圓形,下 ...

粉彩八方碗一對

粉彩八方碗一對
粉彩八方碗一對 清三代官窯在市場上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雍正時期是清三代中的鼎盛時期,其在市場上也是佼佼者,據瞭解,清雍正一朝,雖僅存13年,但制瓷工藝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與纖細秀麗著稱 ...

清乾隆粉彩折枝福壽雙全瓷盤
我收藏的清乾隆粉彩折枝福壽雙全瓷盤: 具體尺寸是:直徑33.5*高7*底15釐米: 清乾隆粉彩折枝福壽雙全瓷盤 清乾隆粉折枝彩福壽雙全瓷盤 清乾隆粉彩折枝福壽雙全瓷盤 該瓷盤做工規整,瓷盤口徑達33. ...

同治時期“五福捧壽”粉彩酒杯

同治時期“五福捧壽”粉彩酒杯
"五福捧壽"是瓷器中常見的題材,這隻小小的酒杯,杯麵上用礬紅繪了兩組"五福捧壽"紋.同時還用青花繪了上下兩道弦紋.可別小看這兩道青花弦紋,它的製作卻多了兩道程式 ...

同治年雙桃紋粉彩酒杯

同治年雙桃紋粉彩酒杯
雙桃紋是比喻夫妻恩愛,同登壽域的吉祥畫片.這隻小小的酒杯,外壁上用厚厚的粉彩繪了兩組雙桃紋,內壁上繪了荷花.蘭花等三組花卉,顯得靚麗美觀. 酒杯雖然小,畫工卻很繁縟,還用青花繪了一粗兩細三道弦紋,需要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歷代陶瓷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歷代陶瓷器
東京國立博物館被稱為亞洲文物博物館,說白了也就是說‬在‬二戰‬的‬時候‬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席捲‬整個‬亞洲‬.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把‬亞洲‬各個‬國家‬的‬歷史文物‬全部‬都‬佔為己有‬.其中‬尤其 ...

精工粉彩蓮葉荷花主人杯景德鎮陶瓷瓷器茶具茶杯

精工粉彩蓮葉荷花主人杯景德鎮陶瓷瓷器茶具茶杯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珍藏精工粉彩主人杯 清爽秀氣的色調,精美無比的做工 高4.8cm,直徑8.5cm,容量100cc #茶器##景德鎮##瓷器##手繪##茶生活#

杯具的故事

杯具的故事
來源:讀特 你印象中的杯子是什麼樣的? 是這樣的? 還是這樣的? 古人表示 他們的杯子長這樣~ 前400年 薩珊銀鎏金羚羊來通 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 藏 清光緒·粉彩碧桃石榴紋盅 頤和園文物管理處 藏 ...

琺琅彩精品分享

琺琅彩精品分享
琺琅彩是清代最珍貴的瓷器之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庶民弗得一窺". 清康熙琺琅彩胭脂地牡丹紋碗 縱觀數十年拍賣市場風雲變幻,琺琅彩成交價一路高漲,從70年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