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洩漏,引發秘魯人捐發狂潮,1公斤頭髮真能吸8公斤油嗎?
2022年1月23日,秘魯首都利馬街頭出現了這一奇觀,成群結隊的居民排隊剪髮,剪下來的頭髮也不私自出售,反而是捐獻給國家“治理油災”。
工作人員甚至將這些頭髮佈置成香腸狀的“吸油圍欄”,放置於海面,那麼秘魯人究竟為何有如此怪異的舉動?人的頭髮真的能夠拿來治理石油洩漏嗎?
秘魯人之所以有此決策,也是無奈之舉。
2022年初湯加火山大爆發,在周邊地區引發劇烈海嘯,給秘魯帶來了深重災難。
一艘油輪被海浪衝擊,超過6000桶原油直接被倒入秘魯附近海域,受原油汙染的海域面積已接近174公頃。
出現如此大的事故,負責交接的雷普索爾石油公司自然是難辭其咎,不僅要被處以高額罰款,甚至有被提起國際訴訟的可能。
但比追責更重要的事情是善後,如何儘快將洩漏的石油回收處理成了秘魯官方最頭疼的問題。
雖然目前秘魯方面已經在那裡部署了超過8000英尺的圍油欄,同時派出了一支高達840人的清潔隊伍。但要想解決石油洩漏問題,至少還需要3~4周的時間,預計將到2月底才能收尾,這可讓秘魯沿海地帶居民頭疼壞了。
由於石油洩漏造成大量的海灘被汙染,而這些海灘正是沿海地區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石油汙染勢必會對相關地區旅遊業造成重創。
除此之外,較為依賴海洋經濟活動的漁民們也遇到了麻煩,大片海洋被汙染,直接導致許多海洋生物暴斃,黑色海面上被毒死的魚類到處可見,漁民們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更有甚者,不少沿海居民呈現出了不同的中毒症狀。
石油洩漏問題急於解決,而這光依靠秘魯政府遠遠不夠,為了能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秘魯居民自發地走到街頭去捐獻頭髮,用於製作更多的吸油圍欄,解決石油洩露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頭髮真的能夠用來吸油嗎?答案是肯定的。頭髮不僅能夠吸油,而且是極佳的吸油材料,1公斤頭髮大概可以吸收8公斤石油!
看似普通的頭髮,之所以具有如此強悍的吸油能力,主要因為其具備“結構特殊”以及“成分特殊”兩大特質。
光滑的頭髮在顯微鏡下其實非常斑駁,不僅具備極多的裂縫和孔洞,甚至還存在大量的“褶皺型縫隙”,這種結構直接促成其具備極大粘性,可以吸附儘可能多的石油。
至於頭髮的成分就更特殊了,由角蛋白組成的頭髮,與由各種烷烴組成的石油在極性上非常相似。
而根據相似相容原理,極性相似的物質是很容易吸附在一起的,所以頭髮對於石油有著極強的粘著性,據科學研究顯示,一公斤頭髮可以吸住8公斤石油可不是妄談。
當然,一公斤頭髮看似不多,但是以人類每年頭髮生長50克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頭髮至少生長20年才能達標。由此可見,用頭髮來吸附石油,這也只能作為應急之舉,不能當做長遠之策。
實際上,秘魯並不是用頭髮吸附石油這一奇思妙想的開創者。
早在1989年,美國人就曾經用過這個方法,當時恰好有一艘油輪在阿拉斯加州附近觸礁,超過1100萬加侖的石油傾覆入海中,海鳥、海豹等海洋生物的身上,都沾上了大量的石油。
人們眼見動物的皮毛可以吸附石油,便嘗試性地用人類的頭髮做了實驗,實驗結果出乎人們所料,人類頭髮具有超強的吸油能力,也正因如此,在緊急情況下,用頭髮吸附石油的辦法也就流傳了下來。
好在秘魯這次洩露的原油僅有6000桶左右,累計也不超過850噸,大概200萬人剃乾淨頭髮就能夠解決問題,對於坐擁3300萬人口的秘魯來說,還算在處理範圍之內。可如果在洩漏原油數量後面再加個零,那就麻煩了,到時候秘魯恐怕到處都是蹭亮的光頭。由此可見,保護環境,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遠比事後治理要重要且容易的多。
可能有人會困惑,既然動物皮毛也擁有同樣的效果,為什麼要用人類的頭髮呢?
原因很簡單,雖然從原理上說,只要是纖維都可以吸附原油,不只是動物皮毛,就連麥梗、稻草等都可以發揮效果,但是這個吸附能力的差距可就太大了,且不說頭髮沾油不沾水,漂浮在海面上好處理,頭髮與原有成分相近,事後回收也簡單,光是秉持著一個“持續發展”的理念,頭髮這種可再生資源也比動物皮毛價效比高得多。
雖然不少秘魯居民都捐出了自己靚麗的頭髮,但是他們並不為此而煩惱,反而很樂意能以此為政府排憂解難,我也相信在秘魯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石油洩漏問題能得到一個快速且妥善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