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及“棚改”,生活在“城中村”、“危舊住房片區”“煤炭採空區”等區域的農民再熟悉不過,作為我國的一項改善居住條件、解決群眾出行、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基礎設施與最佳化生產生活環境的重點民生工程,其不僅有效推進了城鎮整體環境的改善,還促進了棚戶區居民就業、養老等疑難問題的解決,對構建和諧社會及加速推動城鎮化的整體建設與市場經濟發展有利。
棚改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在城鎮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城鎮化的土地面積往往受限。而為了更好地推進城鎮建設,突破城鎮化土地面積受限的格局,諸多二三線城市在加速佈局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均會採取“城中村拆遷改造”這一有效措施,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與提升棚戶區(城中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還能透過拉動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力度與資金流動來反哺經濟建設。
棚改利與弊
不可否認,棚改在改善居民基本住房條件、提升生產生活環境、商業基礎配套設施的健全、擴大內需與就業、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因加速推進棚改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同樣不容忽視。在一定程度上,棚改對推動城鎮化的整體建設程序有利,不過在棚改過程中頻繁出現的超期回遷、拖欠補償費、未批先建等違規問題卻層出不窮。另外,因“棚改”而導致的城區房價上漲也讓越來越多的剛需購房者必須面臨更高的經濟負擔。
“叫停”棚改?
鑑於棚改的確為社會發展及房價市場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弊端,因此在現實當中,“叫停”棚改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是否會如大家所願真的叫停棚改呢?事實上,對於這一問題,住建委在2021年已經給出明確答覆!依照江蘇、河北等多個省份日前釋出的《"十四五"城鎮住房發展規劃》,2022年棚戶區改造工作將繼續推動,但政策會嚴格限制。
①嚴禁“大拆大建”,老舊小區要以“改造”替代“棚改”;
②嚴控大規模拆除,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拆除建築面積不應大於現狀總建築面積的20%;
③鼓勵就近、就地安置,以尊重居民安置意願為前提,嚴格控制大規模搬遷。
“舊改”替代“棚改”
針對年限較久的老舊小區,以“舊改”替代“棚改”主要能夠產生2個方面的利好,其一:推動房地產市場的資產比重降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限制房價的持續走高,減緩剛需購房族的經濟壓力;其二,能夠將有限的資金用於更大範圍的城鎮化建設當中,換言之即是以更低的資金成本來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舊改”同樣改善了破舊小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居民的居住條件,不再給房地產開放商及相關產業的從業者以炒作高房價的空間。
結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舊的棚改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城市的城鎮化建設,同時改善並提升了棚戶區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與生產生活環境,但是由此而間接帶來的弊端卻讓越來越多的剛需購房一族面臨更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以老舊小區改造的形式來替代傳統的棚改政策,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房價的過快增長,同樣也能有效推進城市整體的城鎮化建設,同時也能改善破舊小區住戶的住房條件與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如此來看,為何不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