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陽光城(000671.SZ)釋出公告稱,泰康人壽計劃6個月內透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1.6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99%)。這使得在2月10日房地產板塊整體的上漲中,陽光城出現了逆勢下跌,截至收盤,陽光城收於2.81元/股,跌幅1.06%。
此次減持過後,陽光城和泰康一年多的緣分或將止步於此。加之去年底的減持,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幾乎減持了其所持的所有陽光城的股份。
投資一年多後分手
公告中,陽光城表示,泰康人壽根據公司資產配置需求和相關投資決策,擬透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截至目前,資料顯示,泰康人壽持有陽光城股份1.652億股,佔陽光城總股本比例3.99%,此次公告計劃減持陽光城股份數量佔其持股數量的約99.98%。
而就在去年底,泰康保險集團旗下公司已經對陽光城進行了大規模減持。
2021年12月27日晚,陽光城公告,收到公司股東泰康人壽保險及泰康養老保險通知,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與一家名為滄州泰禾建材有限公司的企業簽訂協議,泰禾建材將從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受讓陽光城7.41%股份,共計約3.07億股。
此外,泰康養老12月27日透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陽光城約828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股份,佔陽光城總股本的2%。公告顯示,股份轉讓完成後,泰康人壽與泰康資產持有陽光城3.99%股份,泰康養老則不再持有陽光城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泰康此次股份轉讓的單價為3.05元/股,而2020年9月,泰康以6.09元/股的價格入股陽光城,支付轉讓價款約33.78億元,此次減持接近“半價”出讓。
陽光城和泰康的緣分始於2020年。當年9月,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與當時的陽光城第二大股東上海嘉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從上海嘉聞受讓13.53%的股份,共計5.5億股。
進行股份轉讓的同時,陽光城對未來10年的業績做出了承諾,根據雙方約定,陽光城須在2020年至2024年實現不低於15%的歸母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且累計歸母淨利潤不低於340.59億元,並在隨後的2025年至2029年,分別實現5%至10%的業績增長,如果業績未能達標,則須對上市公司進行相應現金補償。同時,若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合併持股低於9%,上述業績承諾事項由各方另行協商並及時披露。
2021年12月29日,在泰康系公司公告進行減持後,陽光城公告稱,陽光城控股股東陽光集團與公司第二大股東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於近日經磋商,就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所持公司股份降至3.99%的情況,雙方擬簽署補充協議。
在泰康系公司入股陽光城後,獲得了兩個董事席位。就在2021年10月末,圍繞陽光城2021年三季報的審議,來自泰康的董事董事陳奕倫、姜佳立對《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出了反對票,理由為“對於公司三季度所表現的公司經營惡化,需要得到管理層合理解釋”。
陽光城2021年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陽光城實現營業收入114.01億元,同比下滑18.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7.52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險資夢斷地產
自2020年6月以來,陽光城的股價自7.79元/股高價跌至2.53元/股(2月8日盤中最低點),區間跌幅高達51.89%。泰康系對陽光城的戰略投資可謂忍痛出局。
但這並不是個例。2021年,房地產行業在調控下出現急剎車,板塊風險暴發,新房銷售及回款表現承壓,外部融資受阻,加之債務償付高峰到來,板塊承壓,而一直對地產板塊偏愛有加的險資受到重大影響。
一直以來,不動產都是險資非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板塊的變動也拖累了保險行業的投資端業績。另一方面,上市房企股價也一路下探,考慮到投資收益壓力,險資對房地產投資愈發謹慎甚至離場。
除泰康分手陽光城外,就在2021年,大家人壽、中國人壽、和諧健康、君康人壽等險企都對所持房地產企業股票進行減持。例如,2021年11月至12月間,大家人壽累計減持金地集團比例為5%;前三季度中國人壽連續減持萬科A、招商蛇口兩家公司股票;另外金融街和首開股份也被減持。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曾在研報中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涉房投資專案金額分別為1903.3億元、958.1億元、907.3億元、129.4億元。由於保險公司配置地產及相關資產的金額較大,造成了市場對地產敞口的擔憂,也影響了市場對保險股的投資情緒。
例如受累投資華夏幸福,中國平安在2021年中報中計提減值359億元(總敞口540億元)。
地產公司還具備投資價值嗎?
在中金公司研究團隊看來,地產開發業務雖然有周期性,但也有永續性(房子總是要建的)。隨著供給側“劣幣”出清,行業良性競爭可期。企業高增速、高波動、不持續變為低增速、低波動、可持續。一方面,開發業務迴歸製造業並非壞事,利潤率雖薄但至少是可持續的;另一方面,透過投資性物業賺取持續穩定租金回報的市場也正得到大幅拓展(與消費、長租、養老、產業、物流等相關)。這些都將助力優秀企業穿越週期。而對於地產股來說,地產企業經營邏輯正在從運用槓桿博弈週期(資產價格)迴歸到優產品、穩財務、薄利潤、促週轉、拓商業的業務本質,地產股投資的板塊β邏輯漸弱,個股α邏輯漸強。
險資會作何選擇呢?一位保險資管從業人士表示,目前行業整體趨勢是在降低地產類股權持股比例,但也不會突然撤離,可能會關注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