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是滑冰運動中歷史最悠久,開展最廣泛的專案。1763年在英國首次舉行15公里速度滑冰賽。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世界冠軍賽。
速度滑冰是一項體能與技能相結合的週期運動專案,運動員在起跑、蹬冰、衝刺及超越等技術動作上都需要有較強的力量能力,因此強調運動員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質,主要包含力量耐力、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及反應力量。
速度滑冰作為我國的傳統冰上專案,競爭力處於世界中游,具有發展潛能。在2014年2月13日,張虹就曾奪得索契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賽冠軍,拿下中國速度滑冰冬奧歷史首金。而且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我國速滑專案的發展越來越完善,社會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那作為速滑運動員,應該如何在賽前、賽中、賽後正確補充營養呢?
速度滑冰
來源 | 網路
賽前營養補充
速滑專案相對於短道速滑專案,其場地更大,所以比賽距離一般更長,而碳水化合物是在長距離中維持較快速度的保障,為了使碳水化合物供能更加持久,需要增加人體內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儲備。
有一種方法是透過超量補償飲食增加糖原儲備,但是會使運動員負擔過重。
這種方法是在比賽前一週進行大量耐力訓練,耗盡運動員體內原有的糖原儲備,然後提供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適量蛋白的飲食,在賽前三天再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從而增加糖原儲備,但是低碳水化合物階段會使運動員疲勞感增加,後有研究對其改進,減少耐力訓練量,飲食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控制在55%-60%,增加運動飲料攝入,從而可以使運動員肌糖原的儲備增加20%-40%。
還有一種方法是限制肌糖原在運動中的氧化供能,儘量動用脂肪供能。
如果在運動初期脂肪酸含量較高,葡萄糖和胰島素的含量較低,肌肉會動用相對較多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在訓練前幾小時不攝入碳水化合物來實現,有人建議可以喝無糖咖啡,透過咖啡因提高血液中脂肪酸的含量,從而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
賽中營養補充
運動員要想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在比賽中超越對手,不僅離不開運動中的全力以赴,也與膳食營養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合理補充膳食營養。
一般來說,在超過1.5-2 h的持續性運動中,速滑運動員的碳水化合物基本耗盡,需要及時補充,建議在運動後15 min開始補充。
雖然葡萄糖是可以被直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但是葡萄糖溶液的的滲透壓較高,胃只能攝入很少量的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溶液中應用了高聚糖技術,其中的分子數量明顯減少,溶液的滲透壓明顯降低,單位時間內胃能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一般選擇濃度為60 g/L的碳水化合物溶液。
胃部排空的速度因人而異,而且在不同環境下同一個人的胃排空速度也有所不同,尤其在較冷環境中液體流失較少的情況下,胃能夠處理更加濃縮的溶液。因此,通常在速滑比賽環境中,選擇濃度為150-200 g/L的葡萄糖聚合物溶液補充能量,採用有規律的小口飲用方式。
賽後營養補充
一場高強度的比賽過後,運動員需要迅速補充糖原,才能恢復體力。
在比賽剛結束的幾個小時內,運動員不易消化固體食物,消化功能明顯減退,並且此時肌肉所需的葡萄糖量難以滿足,因此,需要第一時間飲用碳水化合物溶液,根據自身體重補充劑量為2 g/kg葡萄糖。
賽後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能使人體胰島素分泌加快,從而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運動員體能的恢復。
一場高強度的比賽過後,運動員的能量消耗巨大,意味著對維生素的需求量更大。對運動員尤為重要的是水溶性維生素,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B族維生素對細胞的新陳代謝具有重要的作用,維生素C有較強的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比如維生素B1的攝入量超過推薦攝入量的二十倍時,會產生過敏反應;維生素B6的攝入量超過100 mg時,會毒害神經。
因此,為了提升各項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運動員需要適量補充維生素,遵循“最小、最佳劑量”原則。
參考文獻:
[1] 姜雪莉,董曉琪. 速度滑冰運動員營養的消耗與補充[J]. 冰雪運動,2015,37(03):5-8.
[2] 劉美曜. 速滑運動員的膳食營養補充措施[J]. 冰雪運動,2019,41(05):14-17
[3] 高一,孫玉巍. 速滑運動員訓練比賽期的營養干預[J]. 冰雪運動,2012,34(06):14-19.
[4] 宮照麟. 運動員比賽期間營養的合理補充[J]. 冰雪運動,2012,34(03):59-65.
[5] 王建明. 運動員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合理補充[J]. 冰雪運動,2012,34(02):60-63.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眾號名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微訊號:bjast-wx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