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一、中國核科學奠基人——王淦昌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世界鐳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突出貢獻:王淦昌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鐳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鐳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王淦昌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獎項。

50年代初期,王淦昌領導並參加了有關宇宙線的研究。他與肖健共同領導籌建位於雲南落雪山海拔3185米處的中國第一個高山宇宙線實驗室。在他們領導下,在高山實驗室安裝了自行設計建造的磁雲霧室。實驗室於1954年建成,開始觀察宇宙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共蒐集到700多個奇異粒子事例,研究了奇異粒子性質,使我國在宇宙線方面的研究進入當時國際先進行列。

1964年,王淦昌獨立地提出了用鐳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鐳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也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工作走在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在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王淦昌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

1985年,王淦昌把研究方向轉向氟化氪鐳射聚變研究,把原有的強流電子加速器改建成泵浦準分子鐳射的氟化氪鐳射器。經過不斷改進,到1996年初,鐳射器輸出能量達到了276焦耳,使中國準分子鐳射研究步入了國際先進行列,成為繼美、英、日本、前蘇聯之後具有百焦耳級氟化氪鐳射器的國家,並使原子能院成為我國氟化氪準分子鐳射技術以及氟化氪鐳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

王淦昌作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試驗工作的開拓者,在從事核武器研製期間,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他是原子彈冷試驗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指導了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導並具體組織了中國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試驗。主持指導的爆轟物理試驗、炸藥工藝、近區核爆炸探測、抗電磁干擾、抗核加固技術和鐳射模擬核爆炸試驗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王淦昌與王大珩、陳芳允、楊嘉墀聯合向中央提出《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建議發展對國家未來經濟和社會有重大影響的生物、航天、資訊、鐳射、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術,力求縮小中國與先進國家間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有優勢的高技術領域創新,解決國民經濟急需的重大科技問題。由此催生了舉世矚目的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

二、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勳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他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階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突出貢獻:錢學森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的學生,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他先後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他曾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193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194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956年初,錢學森向國家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聲速流動相似律,並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採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

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錢學森還是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方法論。1979年,錢學森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授予他“傑出校友”的稱號。2006年,榮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勳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美國海軍次長丹金布林評價: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

著名導師馮·卡門評價:我們的朋友錢學森,是1945年我向美國空軍科學顧問組推薦的專家之一。他是當時美國處於領導地位的第一流火箭專家,後來成了世界聞名的新聞人物。錢學森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戰期間對美國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他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他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人們都這樣說,似乎是我發現了錢學森,其實,是錢學森發現了我。

三、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錢三強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等。

突出貢獻:錢三強在核物理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制作了科學的解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其重要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80年,中國科技界出現了"加強軟科學,發展交叉科學,提倡學科交叉"的認識熱潮。當時身為中國科協副主席的錢三強,以鮮明的態度積極支援。他在第一次全國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學新時代》的演講。這次演講被公認為交叉科學發展史上的"著名演講",受到廣泛重視。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1985年獲法國總統授予的法蘭西軍官級榮譽軍團勳章。1999年被國家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四、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中國“氫彈之父” 。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高階科學顧問。

突出貢獻:于敏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專案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曾於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獲光華獎特等獎;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曾被授予“共和國勳章”。89歲高齡的他獲得象徵科技終身榮譽的2014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值得一提的是,當錢學森鄧稼先等人被掛在教室裡勵志用時,他卻長時間屬於保密人物,這就是他的水平和貢獻。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而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速度之快讓許多國家認為這是個奇蹟。

重要評價:于敏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科學家錢三強)

原子核理論是于敏自己在國內搞的,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科學家彭桓武)

于敏在氫彈研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著名科學家朱光亞)

于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是“中國的氫彈之父”。(諾貝爾獎得主、核物理學家玻爾)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分冊》“于敏”條目)

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人民日報)

五、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兩彈元勳——鄧稼先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十分重要貢獻。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

突出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他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曾經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他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同年與何祚庥、徐建銘、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論文。為中國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值得一提五大是,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取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 8年零6個月 、美國用7年零3個月、蘇聯用6年零3個月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 (前蘇聯8年、美國6年、法國4年、中國2年8個月),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國家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 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鉅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六、中國核能之父——盧鶴紱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學家 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物理學會理事長。

突出貢獻:盧鶴紱193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4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盧鶴紱主要從事理論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發現了熱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發明了在質譜儀中測定輕同位素丰度比的時間積分法。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在國際上首次公開估算鈾235原子彈和費米型鏈式裂變反應堆的臨界大小的簡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 他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殼模型並首次提出了核半徑新的計算公式。建立了流體的容變黏滯彈性理論並對經典流體力學基本方程做了多項推廣。

1942年,他預言大規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隨後提出一種估算原子彈及原子堆臨界大小的簡易方法,因此被國外稱為"世上第一位公開揭露原子彈秘密的人"和"中國核能之父"。60年代初,盧鶴紱對受控熱核反應進行研究,提出了快脈衝、慢脈衝和穩態的三大分類法,並對其能否成功進行了深入討論。盧鶴紱還使用時間積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確地測得鋰7及鋰6的天然丰度比為12:29,有美國媒體因此在頭版報道了《中國人在稱原子重量》。盧鶴紱創造性的實驗和研究解決了前人從未準確測定的問題,他測定的數值被選定為同位素表上的準確值,被國際同位素表沿用了50多年,一直到1990年美國核數表引用的還是這一測定值。1958年,英國劍橋大學沃爾士著的《質譜學》介紹了他的時間積分法,認為這項成果來之不易。

盧鶴紱主要研究成果有:1937年展開了一項熱鹽離子源發射效能的研究。盧鶴紱自己動手設計製造了一臺180度聚焦型質譜儀,並在這臺今天看來頗為簡陋的儀器上開始了他的工作。經過多次反覆實驗,盧鶴紱在測量鋰7及鋰6離子釋放量的比值時,發現此值在不同時刻不盡相同,從而發現了"熱鹽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緊接著,他又用自己發明的"時間積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確地測得了鋰7和鋰6的天然丰度比為12:29。 1939年,他提出了扇狀磁場對入射帶電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適原理,並據此設計製造了一臺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強度質譜儀。

1946年研究出估算原子彈和反應堆臨界大小的簡易方法;1949年最先提出核半徑公式應改為1.23×10-13A1/3釐米;1949-1956年發展出可壓縮流體的粘彈性理論;1959年計算了片狀柱型等離子體的穩定性等等。

盧鶴紱對受控熱核反應進行研究,提出了快脈衝、慢脈衝和穩態的三大分類法,並對其能否成功進行了深入討論。主編了《受控熱核反應》一書,總結了1960年以前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方面的成果,這是中國第一本有關熱核反應的專著。盧鶴紱去世以後,美國休斯敦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均為他豎立銅像,美國檀香山市還把每年的6月15日定為"盧鶴紱日"。

七、中國科技眾帥之帥——朱光亞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協主席;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1996年5月,被推舉為中國科協名譽主席;1999年1月,任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

突出貢獻:朱光亞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工作,參與領導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組織領導了禁核式條件下中國核武器技術持續發展研究、軍備控制研究及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技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朱光亞他還參與組織領導秦山核電站籌建、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開發研究、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

1963年3月,朱光亞參與組織確定了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報二機部批准後,千軍萬馬即將奔赴青海草原核武器研製基地進行大會戰。朱光亞等科研、生產人員以及增調的技術骨幹迅速彙集到西北基地,全面開展理論、試驗、設計、生產等各方面工作,形成了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總攻局面。

1963年5月,朱光亞主持起草了《第一期試驗大綱草案》(即原子彈裝置核爆炸試驗大綱),指出核爆炸試驗的任務是由低到高逐步過技術關。建議先做地面爆炸試驗,再做空投爆炸試驗,並詳細提出了試驗測試的主要專案、技術保障、測試場地總佈局、試驗規模等內容。8月,朱光亞等領導參加了青海研製基地冷試驗專題研討會,為綜合驗證理論設計和一系列單項試驗成果,決定儘快實施關鍵性的全球聚合爆轟試驗。

1964年3月,朱光亞組織制訂研究院《1964年科研工作計劃綱要》,詳細布置了原子彈研製和試驗工作計劃。1964年6月6日,朱光亞在青海基地與其他同志一起組織進行了全尺寸全球聚合爆轟試驗,這是原子彈裝置核爆炸前的一次綜合預演。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2月,為表彰朱光亞對中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八、中國核物理研究的先驅——徐躬耦

科學地位: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蘭州大學、南京大學教授,蘭州大學近現代物理系的創始人之一,

突出貢獻:徐躬耦是上海市人,194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 )土木系,1950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副教授、物理系副主任,代理系主任,蘭州大學教授、物理系和現代物理系主任、原子核研究所所長、副校長、校長,南京大學教授。他長期從事核結構理論及核反應統計理論的研究,特別是"生成座標方法與原子核集體運動"的研究,19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還是中國核物理學會、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撰有論文《核反應過程的統計描述》,著有《原子核結構理論》、《原子核反應理論》等。

他在現代物理系進行了艱苦的創業工作,從建系時十幾位教師,發展到百餘名教職工,設定了實驗核物理、理論核物理、核電子學、加速器等專門化和放射化學專業,成為當時國內僅次於北大技術物理系的核物理教學科研基地。徐躬耦先生,長期從事強作用物理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研究碩果累累,桃李滿天下。他在原子核物理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對中國核科學教育的貢獻,得到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高度評價。

他曾經撰寫了原子核理論三卷集:第一卷為核力;第二卷為核結構,獲1992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第三卷為核反應,獲1995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科研成果"原子核集體運動"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生成座標方法與原子核集體運動"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原子核總體性質的研究"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遠離β穩定線奇特核性質的研究"獲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徐躬耦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三年裡,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核力與原子核少體問題的研究,在莫賽的指導下,與胡濟民一道,在這個領域做出了世界矚目的工作。他們的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上,成為當時最前沿的成果而被人引用。徐躬耦在原子核物理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對中國核科學教育的貢獻,得到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高度評價。他長期擔任教育部物理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1963~1984),被選為中國科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理事,甘肅省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和中國核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物理學報》、《中國物理快報》、《高能物理與核物理》、《原子核物理》、《理論物理通訊》、《物理學進展》等刊物的編委,

九、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的奠基人——李正武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磁約束核聚變奠基人之一,核聚變與等離子體學會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譽院長。

突出貢獻:李正武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1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李正武長期從事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和受控核聚變等方面的研究,並領導解決了若干重大關鍵技術問題。70年代初,他在中國率先提出了聚變裂變共生堆的概念。他高瞻遠矚,從哲學的高度,研究了等離子體的總體性質,提出了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品質引數空間的概念,並在198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委員會會議上做了特邀報告。1988年,為了指導中國受控聚變事業的發展,他及時提出了中國環流器二號的概念設計框架,成為中國環流器二號計劃的早期基礎。

李正武長期從事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和受控核聚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輕原子核反應方面完成多項實驗研究,對愛因斯坦質量能量轉換關係作出當時最精確的直接實驗測定。提出了帶電粒子活化分析方法。是中國第一臺高氣壓型質子靜電加速器和第一臺電子靜電加速器的主要研製者之一,領導解決了若干重大關鍵技術問題。

李正武院士曾經在解放前去美國。1955年,經中國政府在日內瓦與美方嚴正交涉,被羈留在美的中國學者獲准回中國。李正武先生熱愛新中國,放棄了在美職位與優越的生活條件,偕夫人孫湘先生,攜出生僅二個月的幼子,與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同船返回中國。

十、中國核反應堆工程和核武器設計的奠基人——黃祖洽

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科學地位:中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和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傑出貢獻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曾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物理學報》主編。

突出貢獻:黃祖恰主要從事核理論、中子理論、反應堆理論、輸運理論及非線性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和設計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積極參加和領導了原子彈理論的研究工作,對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成功、設計定型及其他一系列科學試驗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在氫分子激發態的相互作用、浸潤相變理論及噪聲在隨機系統中的影響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黃祖洽研究了輸運理論中無限長黑圓柱情形下的Milne問題,並用球諧函式展開法求出了它直到P5階的近似解。l955年底至1956年中,在參加接受蘇聯援助我國重水反應堆的理論設計的同時,他結合反應堆結構複雜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了非均勻性對堆中中子輸運的影響,發現結果和蘇聯提供的設計中所給出的臨界尺寸資料不同。以後在該反應堆啟動時的臨界實驗中,黃祖洽的理論計算結果得到了證實。1958年參與並領導了核潛艇用壓水堆的初步理論設計。後來又參與和組織了石墨堆和元件堆的理論研究和設計。

重要評價:黃祖洽會對自己在中華民族確立世界地位中的貢獻,感到驕傲與欣慰。(著名物理學家 楊振寧)

黃祖洽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歷史性的貢獻。(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

祖洽同志是我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著名科學家朱光亞)

分類: 家居
時間: 2021-12-23

相關文章

毛澤東唯一被捕經歷:秋收起義當天被抓,險遭不測,靠三招機智脫險

毛澤東唯一被捕經歷:秋收起義當天被抓,險遭不測,靠三招機智脫險
1927年下半年,自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籠罩著從上海到南昌.從武漢到長沙的廣大城鄉,駐守湖南.江西的國民黨部隊到處抓捕"赤黨分子",惡霸地 ...

想讓孩子乖巧又聽話,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想讓孩子乖巧又聽話,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我們家孩子說他兩句就生氣,進房間關門.""我們家的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好像沒聽見我們說的一樣.""我們家的在外人面前可好了,轉身面對我們就橫眉冷 ...

玩具一大堆,但寶寶不愛玩?三招讓你輕鬆應對孩子的“喜新厭舊”

玩具一大堆,但寶寶不愛玩?三招讓你輕鬆應對孩子的“喜新厭舊”
我家大犇七個月,在他還未出生時,長輩就準備了玩具,出生之後更是各式各樣的玩具買個不停.磨牙的,安撫的,引導發育的,充斥著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可惜孩子玩不了一會兒,就對它喪失了興趣,扔了重買吧,覺得太可惜 ...

水底地形複雜,試試這三招,再也不糾結怎麼調漂了

水底地形複雜,試試這三招,再也不糾結怎麼調漂了
文章轉自全球釣魚百科 我們現在的調釣方式,大多是基於臺釣懸墜為主要思路,簡單的說,就是鉛墜懸浮水底,子線或彎曲,或緊繃,子線的彎曲程度不同,釣組的靈敏度也是不一樣的.當然,子線的彎曲程度不同,這是由我 ...

“機皇”和“旗艦”分不清?教你三招看懂,別傻傻亂花錢了

“機皇”和“旗艦”分不清?教你三招看懂,別傻傻亂花錢了
手機市場的更新換代其實是很快的,新品新機型層出不窮,頗讓人眼花繚亂的.但其實手機也是有階級之分的,籠統一點說就是低端機和高階機之分,細分的話還有旗艦機.千元機."機皇". 其實對手 ...

被人推上了皇位的劉義隆,面對廢弒兄長的三位權臣,三招笑計搞定

被人推上了皇位的劉義隆,面對廢弒兄長的三位權臣,三招笑計搞定
南朝宋國開國皇帝劉裕晏駕後,17歲的太子劉義符繼承帝位,史稱少帝.劉裕臨終時,安排中書令傅亮.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理政. 劉義符從小狎小人,遊樂無度.傅亮等幾位開國大臣本來就有 ...

氣溫導致魚情變化的三招垂釣經驗分享

氣溫導致魚情變化的三招垂釣經驗分享
氣溫導致魚情變化的三招垂釣經驗分享 轉自全球釣魚百科 氣溫的影響對垂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溫度適宜,釣者感覺到一片清爽自在,不急不躁的心態非常有利於垂釣,並且水溫也非常的適宜,魚兒活動覓食的慾望就非 ...

跌倒成65歲以上老人的“頭號殺手”!學會三招,遠離致命一跌

跌倒成65歲以上老人的“頭號殺手”!學會三招,遠離致命一跌
防跌倒 緊盯老年人群的"致命元兇"就是--跌倒,它不是病,卻要命!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年因跌倒造成傷害的達4000萬人,很多老年人死亡的重要轉折點往往來源於一次摔倒 ...

三招讓孩子愛上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拖拉,厭學,甚至因為家長逼迫學習發生悲劇.但學習又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我班一學生原來是墊底的學渣,最近競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三名,這顛覆了我對差生的認知.在家長會上讓其家長作為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

多種鏽病組團發生,白菜和蘿蔔不能掉以輕心!想避免用三招

多種鏽病組團發生,白菜和蘿蔔不能掉以輕心!想避免用三招
#煙火鄉村話豐年# 儘管今年是農曆上的辛丑牛年,但我相信凡是如今依然生活在農村.家裡也還種植著糧食.蔬菜或林果的朋友們,對鏽病的發生都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感覺.不說是痛徹心扉,差不多一個個也都會印象極為深 ...

主權不容挑釁!解放軍南海、臺海、釣魚島出擊,三招“拳拳致命”

主權不容挑釁!解放軍南海、臺海、釣魚島出擊,三招“拳拳致命”
面對域外勢力的挑釁,大多時候,好言相勸和警告都不管用,畢竟西方國家只奉行"弱肉強食"那一套,更多時候主動亮劍才是威懾敵對力量最有力的武器.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在南海.臺海.釣魚島強 ...

三招教您分辨孩子的保溫杯是否“有毒”最後一點尤為重要

三招教您分辨孩子的保溫杯是否“有毒”最後一點尤為重要
最近天氣冷了不少,保溫杯的使用頻率開始提高.有時候帶孩子出去玩,都是需要用到的.然而如果挑選不當,保溫杯也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害,類似的教訓,已經是屢屢上演了. 早前,央視曝光一條關於保溫杯的新聞 ...

現實版魯賓遜漂流記!2名男子在海上漂流29天,靠這三招最終保命

現實版魯賓遜漂流記!2名男子在海上漂流29天,靠這三招最終保命
<魯賓遜漂流記>在1719年4月出版,是英國作家笛福的著名作品.主要講述了魯賓遜在荒島求生的故事.主角出身良好,卻熱愛冒險.在一次航海旅途中遭遇風暴,他僥倖存活,並漂流到無人島上.魯賓遜在 ...

動聽中國話 | 你家孩子有領袖風範嗎?教你這三招,輕鬆get

動聽中國話 | 你家孩子有領袖風範嗎?教你這三招,輕鬆get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上學的時候朗讀課文,語文老師總是會提醒你:要有感情,不要機械式讀書. 這不,近日有個小朋友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火了,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就是讀書讀得太有感情了,網友熱評:差點以為 ...

鬼谷子說:對付小人的三招為人處世原則,再狡猾的小人也不怕
不管這些惡棍多麼冷酷,他們都不怕別人的注意.他們無法避免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包括好人.壞人.貴族和惡棍.知名戰略家.戰略家的祖先妖怪穀子把世界分為三類:聖人.君子和惡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當我們 ...

農村哪裡蜱蟲多,被蜱蟲叮咬該怎麼處置,三招可有效預防

農村哪裡蜱蟲多,被蜱蟲叮咬該怎麼處置,三招可有效預防
蜱蟲又叫"爬子"."扁蝨"."狗豆子",是一種很令人生厭的害蟲.首先,蜱蟲分佈範圍廣,在我國絕大多數地方都存在,尤其是丘陵和山區,更是常見, ...

三招教你防暴食!旅行期間這樣吃更健康

三招教你防暴食!旅行期間這樣吃更健康
不少人選擇在國慶假期外出旅行,盡享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①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八分飽為宜,②細嚼慢嚥,專心吃飯③飯前喝湯,更利於食物消化.戳圖,瞭解更多國慶出行飲食指南,學習健康小知識 @科普中國 來源: ...

膝關節總是發出響聲,一定要看,“三招”自測膝關節疾病

膝關節總是發出響聲,一定要看,“三招”自測膝關節疾病
導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具備養生意識,特別是很多人都有運動鍛鍊的習慣.雖然運動鍛鍊對人體的好處有很多,同時也能改善身體狀態,但如果運動不合理的話,其實也會對身體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小 ...

身邊事︱一覺醒來脖子僵?三招教你緩解落枕

身邊事︱一覺醒來脖子僵?三招教你緩解落枕
百姓健康無小事,一院微信小編--健康"百曉生"為您科普"身邊事". 今日話題:落枕. 作者:吳章福(康復科主治醫師) 睡前整個人都好好的,一覺醒來,脖子不會動了 ...

教你3招,如何快速分辨各類珠寶的等級以及真假

教你3招,如何快速分辨各類珠寶的等級以及真假
珠寶品類實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門,五彩繽紛,怎麼看怎麼喜歡,怎麼看怎麼都好像明明分清楚了又好像不對,那麼我們現在來教大家幾招. 有三招:一顏色.二成色.三特色 貓眼系列碧玉 1.紅色為南紅 顏色以有錦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