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問
3月1日起個人存取現金5萬以上需要登記資金來源,這對儲戶有哪些影響?
最近有一則訊息,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三大部門聯合印發了《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儲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其中提到,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應當識別並核實客戶身份,瞭解並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這份檔案的實施時間是2022年3月1日,也就意味著,之後大家再去銀行存取款,額度如果超過5萬元,是需要核實身份,說明資金來源和用途的。
訊息一出來就引發了一波熱議,有的人不理解,覺得特別麻煩,有的人在擔心,生怕以後辦這種大額業務時被各種“阻撓”,尤其是取錢的時候很難取出來。
那麼,《辦法》實施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出臺背景
此次《辦法》的出臺主要是為了完善反洗錢監管機制,進一步提升我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防範能力,根本目的是為了打擊一些洗錢行為以及違法犯罪活動。
現金洗錢過往是監管較為薄弱的環節,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現金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蹤的特點來進行洗錢、貪汙行賄等違法行為。而這次規定存取款5萬元以上要求核實身份、登記來源,是對洗錢行為的重拳打擊,形象點來說就是“堵缺口”了。
實際上,針對大額現金的管理也不是突然就開始的。早在2020年的時候,央行就已發文,陸續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試點開展大額現金管理工作,試點期為2年。在試點地,存取現金在限額之上的,就需要在辦理業務時進行登記。而本次的《辦法》,就是從試點邁向全面實施的一步。
有何影響?
對於新規的實施,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這個規定對我們之後存取款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大家不用恐慌,新規針對的是現金存取,不影響電子轉賬匯款,這對目前大多數人來說,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不信你回想一下,這幾年,你有幾次用到5萬以上現金的時候?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更多地都開始使用線上支付,平時網銀或電子銀行基本能滿足大眾的日常需求了。
有些人可能會想說,那我想取大額現金,能不能用ATM機操作呢?事實上ATM機設定也是有操作限額的,比如日限額2萬元或5萬元,當我們存取款現金超過ATM機的限額時,還是需要透過人工櫃檯操作。
其實,就算是存取款額度超過限額,辦理的手續也只是比之前複雜了點,並沒有“層層關卡”這麼誇張。只要我們的資金來源是規範的、合法合理,比如我們日常的收入、工資等,存取款時如實填寫相關資訊,可以說基本是沒有什麼影響哦。
風險提示:《廣發投資進化論》欄目由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基金”)員工撰寫,內容引用資訊來自公開資料,我們力求但不保證資訊的準確性與完整性,請讀者僅作參考,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欄目所載觀點、結論及意見僅代表在報告發布時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廣發基金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與交易決策依據。對於任何因使用或信賴本欄目內容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欄目內容版權僅為廣發基金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發表或引用。廣發基金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檔案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