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博碩塗裝技術有限公司內景。陳夢 攝 |
每逢有客商或嘉賓過來參觀,廣東博碩塗裝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博碩塗裝”)董事長謝君都會先介紹企業大樓的環保外牆。
作為企業門面,這款產品以建築廢料為基材,觀感和觸感卻猶如花崗岩、大理石,這源於博碩塗裝在國內行業的一次首創。2005年,博碩塗裝率先對木製品塗裝工藝和裝置進行改良創新,推出無機板整套塗裝解決方案和節能、環保、高效的自動化塗裝裝置。經過轉印或噴塗後的無機板產品,表面效果與天然裝飾材料無異,同時符合建材相關的環保和防火要求。
一路走來,這家企業憑藉對於專注和創新的韌勁,多次擔當行業裡的首創者,推動產品從單機、連線、自動化向智慧化生產線迭代,服務向高品質、高效率升級,從中國內地往復式自動噴漆機的首創者成長為國內智慧化塗裝裝置行業領軍企業。
用謝君的話說,18年來,博碩塗裝堅持做好“表面文章”,企業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創新,而創新背後的驅動力就是人才。
●陳夢 葉潔純
掘金“無人區”
往復噴漆裝置產能全國領先
近年來,整合應用ABB工業機械手的智慧噴塗生產線,是博碩塗裝自主研發生產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全國首臺機器人智慧噴塗裝置,集自動化連線、資料採集、圖層定量噴塗、集中化供漆、智慧化生產線控制於一身,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3D視覺掃描,自動對錶面不平、變形件較多、產品較厚的複雜工件造型進行識別,快速規劃噴塗軌跡並完成噴塗,完全替代人工操作。
在博碩塗裝的榮譽牆上,還有不少頗具分量的首創:2004年推出中國內地首臺自主研發及生產的往復式自動噴漆機;2006年把木製品塗裝的應用延伸到矽酸鈣板領域;2015年推出中國內地首臺自主研發LED固化機、立體乾燥房;2018年開啟智慧化領域的探索,推出中國內地首臺機器人智慧噴塗裝置。
“目前,博碩塗裝是國內智慧化塗裝裝置行業領軍者,往復噴漆裝置產能全國第一。不少客戶對比過後都會放棄國外裝置,而選擇我們。可以說,我們的智慧噴塗裝置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談起博碩塗裝的行業地位,謝君充滿自信,“ABB、法那科的合作伙伴告訴我們,博碩這條技術路線是全世界領先的。”
博碩塗裝的“女掌門”謝君是重慶人,到倫教創業以前,在哈爾濱、海南、香港先後闖蕩了10多年。從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輕工業學院)機械系畢業後,她戴上大紅花到哈爾濱支過邊,也曾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隨“十萬人才過海峽”大潮南下。
在海南工作期間,謝君跑遍了海南的四大林區和所有的板材生產企業,把海南所有的木材認識了個遍,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和塗裝裝置有關的種子。1992年,謝君參與了一項世界銀行貸款專案工作,專案目標是在海南建傢俱廠和刨花板廠。期間,來自歐洲的自動化塗裝裝置讓她印象深刻。
2003年,謝君創辦博碩塗裝,把企業發展的大本營放在倫教。她的第一個計劃是,依託全國最完善的木工機械產業鏈,研製和生產中國內地首臺自動化塗裝裝置。
當時,塗裝裝置在倫教乃至全國仍然是“無人地帶”,傢俱塗裝靠手工操作。而博碩塗裝在創辦一年後,研製出中國內地自主研發及生產的首臺往復式自動噴漆裝置,推動手工噴漆向自動化噴漆變革。
憑藉創新和專注,這家企業步入“快車道”,在國內行業創下多項第一。近20年的積累和沉澱,產品從全自動噴漆裝置向油漆乾燥裝置、自動化塗裝生產線擴充套件延伸。現在的博碩塗裝,客戶包括中國建材集團、亞士創能股份、立邦漆、碧桂園、索菲亞、歐派歐鉑尼、金牌櫥櫃、宜家家居、志邦等家居和建材企業,併成為單項品類的全球產能冠軍企業。
“傢俱生產工段分為備料工段、成型工段、後工段,目前博碩塗裝的產品覆蓋了後工段1/10的產品,未來還將縱向擴充產品線完善整個後工段。”謝君說,目前,博碩塗裝的自動化噴漆裝置在國內市場上應用最廣、市場佔有率最大,覆蓋了所有的家居、建材行業和油漆種類。
堅持人才第一
1/3員工任職超15年
從首創到領跑,除了專注,還必須不斷創新。
在博碩塗裝一體化智慧體驗館裡,以嬰兒面板般細膩的手感、耐刮磨、可修復、防指紋、環保無味、抗汙漬等為賣點的膚感板被放在顯眼處。隨著膚啞板成為傢俱和裝飾材料行業應用的新熱點,博碩塗裝在2020年底推出立體膚啞技術,為使用者提供膚啞生產線以及膚啞塗裝解決方案。
2020年6月,博碩塗裝副總經理、光學博士胡松在企業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釋出了《關於膚感技術的討論》一文。文章提到,膚感板產品的觸覺和視覺效果來自膜壓技術、塗料技術等四種加工技術,文末附上“歡迎大家學習交流,掃描二維碼加我微信”。
在博碩塗裝釋出的企業簡介資訊裡,胡松是公司研發團隊的帶頭人,經常代表企業和同行及客戶交流。鮮為人知的是,胡松在加入博碩塗裝併成為企業研發團隊的帶頭人之前,曾經在華為任職。
製造企業自主創新離不開資金、資訊、技術等資源,而資源的整合、組織、應用都有賴於人才。
博碩塗裝組建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核心的高科技研發團隊。其中,有的是從車間成長起來的人才,現在負責管理龐大的製造系統;有的在18歲入行,逐步成長為塗裝方案專家的營銷工程師;還有從美資企業引進的高管,現在負責管理企業龐大的資訊系統。
截至今年9月,公司圍繞智慧塗裝自動化及機器人塗裝核心技術已經申請53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項,擁有5款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近年來,該公司在研究開發上運用德國、義大利先進的技術平臺,堅持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創新。
“先有博士還是先叫博碩?胡博士在幾年前加入時,公司名字就已經是‘博碩’了。但在任何時候,人才在我們這裡都是第一的位置。”謝君說,博碩的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創新背後的驅動力就是人才,“我們裝備製造業是一個技術含量相對比較高的行業,要持續發展,就一定要有人才。”
匹配這樣的人才理念,博碩塗裝對於引進的人才給予股權激勵。2010年,謝君聘請專業機構對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由一家獨資企業變成4個自然人股東加1個法人股東,自然人股東都是跟企業一起成長起來的員工。據博碩塗裝的工商登記資訊顯示,胡松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股東之一。
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也是博碩塗裝留人的辦法。企業的生產車間配齊冷風機,辦公區域裡,休息室等場室和設施一應俱全。平日裡,若沒有特殊情況,謝君習慣和公司員工一起吃工作餐,一起上下班。博碩塗裝的員工隊伍裡,有1/3是任職15年以上的“元老級”員工。
對內用心留人,向外善於借智。2010年,博碩塗裝請來時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春花擔任顧問,結合企業和市場的發展情況,確定了新的遠期戰略:為客戶提供整套的自動化塗裝解決方案供應商,併為之奮鬥至今。
送好服務“出海”
疫情下逆勢開拓海外市場
經過多年的磨鍊,倫教木工機械擁有工貿企業500多家,年產值超過60億元,產品涵蓋十二大類500多個品種,部分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憚於與國外高階品牌同臺競技。越來越多企業透過“先進製造+國際貿易”雙輪驅動,加快開拓海外市場。
博碩塗裝在2019年啟航“出海”,目前產品服務於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企業,並遠銷俄羅斯、烏克蘭、伊朗、美國、印度、波蘭等50多個國家。
過硬的產品實力以外,優質服務也是企業另一把利器。“在海外市場,博碩以產品效能穩定、高性價比、綜合應用強著稱,公司員工對企業‘出海’理念的認可和踐行,也在不斷轉化成我們的服務優勢。”謝君說。
博碩塗裝工廠以組裝模式為主,即把生產環節外包,專注研發、組裝、銷售、服務四大環節。考慮到自動化塗裝解決方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受塗料、工藝、裝置、基材、環境、人員等六大因素的影響,該企業堅持以優質的服務能力及應用技術落地水平,突破地理阻隔,服務海外客戶。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不少企業的“出海”步伐。正當行業內普遍認為迎來淡季之時,博碩塗裝的服務工程師在疫情防控期間克服重重困難,為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海外客戶裝置安裝、除錯執行、準時投產做好準備。
“有擔當和有責任的公司,就要做好服務,儘管成本高,也要這樣做。”謝君說,博碩塗裝非常重視客戶黏性,企業對於服務的堅持,也贏得越來越多國際買家的認可和肯定,促進銷售在疫情防控期間逆勢增長。
為進一步增強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博碩塗裝還透過應用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推動服務升級。研發團隊研發了一款智慧化數控系統,把博碩塗裝銷往全球的裝置連線上“博碩雲”,儲存並監控裝置執行資料。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系統就會把資訊傳遞給操作人員或裝置管理人員,幫助使用者有效規避裝置導致的生產問題。
在產品和服務雙重優勢的支撐下,謝君對博碩塗裝的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當下,建築領域、汽車領域、工業領域、塑膠領域等對噴塗裝置需求的不斷擴大,塗裝裝置正隨著行業產品的變化和不斷的升級,越來越多的塗裝工藝技術和新材料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作為國內塗裝行業的領軍企業,博碩塗裝近年率先把木製品塗裝工藝和裝置進行改良創新,推出無機板整套塗裝解決方案和節能、環保、高效的自動化塗裝裝置,挺進矽酸鈣板等無機板行業。經過轉印或噴塗後的無機板產品,由建築廢料等基材“變身”而來,表面效果與天然裝飾材料無異,同時符合建材相關的環保和防火效能要求。
“我們在塗裝裝置行業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謝君說,博碩塗裝將在服務木製品和建材行業的同時,橫向延伸至其他應用領域,如金屬、陶瓷、玻璃、塑膠等。
觀察眼
持續創新才能保持領先
改革開放以來,對於技術和產品“無人地帶”的先入優勢,貫穿著佛山一批製造企業的造富之路。這是一種敏銳洞悉市場商機的快人一步,更是以佛山為代表的珠三角企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在倫教乃至全國木工機械製造業,博碩塗裝正是這樣的例子。十多年前,機械專業出身的重慶姑娘謝君在“走南闖北”後,來到倫教創業,獨具慧眼地選擇切入木工機械產業鏈中鮮有人踏足的塗裝環節。
在創辦後第二年,博碩塗裝就成為了自主研發推出中國內地第一臺往復式自動噴漆機的企業,迅速開啟市場。一路走來,該企業堅持專注於塗裝裝置,以股權激勵等方式厚待人才,多次在行業裡擔當“吃螃蟹的人”,成為行業標準的起草者,掌握行業話語權。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在其對於成功人士的研究書籍《異類》中,曾經提出一個“1萬小時定律”。他認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成就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在如此具體的數字下,他甚至提出,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那些在細分領域領先的企業,有著長達數倍於“1萬小時定律”的專注和精神。
縱觀博碩塗裝的崛起,先入優勢是基礎,堅持創新是關鍵。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擴大產能、薄利多銷,然而產品的核心技術和使用者體驗並沒有實質改善,最終不得不透過低價競爭來搶佔市場。在倫教木工機械叢集,當部分企業還在受困於低端產品的無序競爭時,博碩塗裝憑先入優勢和自主創新,不斷升級產品和服務,在塗裝裝置這一細分領域加速快跑。
談及博碩塗裝在倫教的發展,謝君謙虛地說自己受益很多,因為博碩塗裝不僅背靠全國最完善的木工機械產業鏈發展,還由於企業瞄準的塗裝木材表面處理工序,在倫教與其他木工機械製造企業錯位發展。
實際上,這家企業如果不注重技術更迭或引才留才,多次跳出舒適區,就難以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一輪又一輪站穩行業領先的地位。
其仁觀點
用高毛利應對成本挑戰
周其仁
企業的人才問題與行業毛利率這個變數密切相關。毛利率高的行業不會缺人才,可毛利率一旦低,其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不少倫教木工機械企業反映說,目前發展受到了用地成本上漲、人才引進難等問題制約。要解決這些問題,企業要想辦法提高毛利率,依靠創新技術等獨到優勢,扛住成本高的挑戰。
優秀的商人往往會到地價高的地方去。因為用地成本是一個綜合指標,地價高的地方通常都是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地方、營商環境好的地方,企業和人們都願意到這裡來。從長遠看,留在用地成本高的地方發展,肯定比到用地成本低的地方好。
土地和人才要素是一樣的道理。中國很多優秀的企業都會僱世界最好的科學家、最好的工程師。企業把人才僱了回來,就可以轉化為生產力。例如華為的5G核心技術離不開土耳其數學家阿勒坎的研究,他不是中國人,但被華為聘任了,他成了華為人,企業就可以把這些成果為我所用。
既然要素成本高是現實,企業就要從現實角度去解決問題。例如,有的企業說,用地成本上漲,做工廠還不如炒房地產。這時,何不買入一批商品房,給企業員工做員工房?它能夠以合理的租金,提供給管理人員和工人居住,幫助企業吸引優秀人才,這樣一來,不僅房子增值,還能帶動企業提升收益。
類似的做法,在教育行業可以找到例子。香港科技大學從全世界招聘優秀的教授,香港的房價貴,大學就購入一批物業,低價租給教授們住。大學擁有這些房子的所有權,這樣一來,既享受了資產升值收益,又獲得了吸引人才的好條件。
倫教木工機械產業叢集發展到今天,靠的是前輩們的闖勁。要突破現在面臨的瓶頸,政府、企業、市場都要把當年那股勁拿出來,向德國、日本企業學習如何在要素成本高條件下發展,在倫教這個地方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