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還有很多血液系統疾病也會出現血小板數值下降,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各種風溼免疫系統疾病、妊娠相關的血小板減少等等。
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危害就是面板黏膜的紫癜、出血點,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各臟器的出血,比如消化道出血、尿血、女性月經增多,甚至是顱內出血。為減少出血的發生,促進病情早日康復,血小板減少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血小板減少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居住環境: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臥室或者是病房需要保持整潔、乾淨、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房間內定期紫外線照射消毒。
減少活動:血小板減少患者為避免發生出血,應減少活動,特別注意不要劇烈活動,重度血小板減少患者要臥床休息。
避免勞累:身體過於勞累或者長期熬夜的情況下,免疫功能會出現異常,不利於病情好轉,因此,應該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於勞累。
飲食護理:建議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先禁食,待消化道出血停止以後,改為流食,逐漸過渡到半流食。
出血護理:生活中應密切觀察面板和口腔的粘膜是否有出血現象,如有應及時採取止血措施。血小板較低時,不要刷牙,可用漱口水漱口,不要用手抓撓面板。
藥物護理:對於長期應用激素藥物的患者,應注意補鈣,要低鹽、低脂飲食。
心理護理:好的心態對於病情的好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應正確認識疾病,消除恐懼、消極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情,積極治療,有助於加快病情的好轉。
預防感染:感染會導致細菌、病毒等致病的微生物進入身體,容易對血小板造成破壞,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因此,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身體抵抗力,避免各種感染。
血小板減少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應從生活作息、飲食、心態、預防感染等多個方面加強調理。還應該注意堅持科學合理的治療,特別是在選擇一些激素藥物的時候,務必要遵醫囑用藥。
關注我瞭解更多血液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