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1996年的俄羅斯,被掌握在7個商人的手中”。
這句話看似浮誇,陳述的卻是事實。
當時的俄羅斯經濟正在逐步走向崩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財富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中。
其中,最大的利益團體就是“七寡頭”。
所謂寡頭,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有頭腦的精明商人,透過鑽制度的空子,從而一夜暴富,晉升為壟斷全行業的大資本家。
俄羅斯的“七寡頭”由七個商人組成,其中有六人是猶太人。
他們佔據了俄羅斯將近一半的GDP,壟斷了能源、金融、傳媒等多個行業。
除了在經濟領域隻手遮天,“七寡頭”還試圖操縱政治。他們有權干預國家大事,甚至能夠隨意任命國家領導人。
造就了“七寡頭”的,正是首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葉利欽一上臺,在全國上下推行“休克療法”。即國家出資購買證券,再平均分給國民,鼓勵他們自由購買購票。
這項政策的初衷是加速私有化,但由於採用了無償贈送的方式,對國家財政影響很大。
不久,盧布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貶值,據資料,當時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從1:1.5跌至100:1。
“休克療法”可以說是葉利欽政績上的一大敗筆,給原本就風雨飄搖的俄羅斯經濟又一記重創。同時,也為“七寡頭”的誕生創造了溫床。
隨著盧布的貶值,國民手中的股票也越來越不值錢。於是,有商人從中介入,花錢從國民手中買下了大量的股票。
這就是“七寡頭”的發家史。
2000年,普京繼任總統。面對滿目瘡痍的俄羅斯,他意識到,只有清除“七寡頭”,才能恢復國民經濟。
他先是把七個寡頭召集起來開了一次會,還特地請了電視臺做全國直播。
在會上,普京當眾宣佈,保留“七寡頭”的財產,但前提是他們不再幹涉政事,並且依法繳納稅務。
言下之意,就是讓“七寡頭”見好就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但這七人在葉利欽時代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早就囂張猖狂慣了。被普京這麼一整,“七寡頭”反倒不樂意了起來。在他們看來,初入政壇的普京需要接受社會的毒打。
於是,他們決定教訓一下這個“新人”。
率先出頭的就是“傳媒寡頭”古辛斯基。
此人是大橋銀行的總裁,同時掌控著《七日報》、《總結》、《TNT地方電視網》等多家俄羅斯媒體。
要知道,把握了媒體就是把握了公眾輿論。為了破壞普京的公眾形象,古辛斯基在自家的報紙和週刊上對他進行造謠和抹黑。
毫無疑問,這一舉動惹怒了普京大帝。這個素以鐵血手腕著稱的男人,正式開啟了硬核反寡之路,向“七寡頭”宣戰。
而他開刀的第一個物件,就是不知好歹、主動挑釁的古辛斯基。
古辛斯基被稱作“鵝掌櫃”,因為在俄語中,“鵝”和“古辛斯基”是同根詞。
他是猶太人後裔,在蘇聯長大。或許正是血統原因,使得這個人對俄羅斯毫無憐憫之心,只把這個國家當做自己斂財的工具。
古辛斯基早年靠承包建築工程發家致富,開始在莫斯科站穩腳跟。隨後,他創辦了大橋銀行,利用自己在當地的人脈收購了許多微小企業,不斷壯大商業帝國。
蘇聯解體時,古辛斯基已經積累了4億美元的財富,在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很快,國企私有化,古辛斯基瞄準了這一時機,開始瘋狂併購許多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這其中就包括很多傳媒公司。
要知道,這些傳媒公司在蘇聯時期就是“官媒”,深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古辛斯基將它們收入囊中,實際上就是掌控了輿論風向。
1993年,古辛斯基獲得了俄羅斯獨立電視臺將近80%的股份。
隨後,“莫斯科之聲”電臺也歸入他的麾下。
……
俄羅斯媒體,成了古辛斯基的“一言堂”。
普京也深知輿論對執政的重要性,所以清算古辛斯基,是他必須首先完成的任務。
2000年5月,俄羅斯警方就以檢查稅務為由對古辛斯基的辦公室進行了搜查。
次月,俄羅斯檢察院正式逮捕古辛斯基,理由是“侵吞國家鉅額財產”。
古辛斯基被關進全國條件最差的布德爾卡監獄,吃了不少苦頭。
好巧不巧,當時的普京正在西班牙進行訪問,根本不在國內。
有媒體詢問他關於古辛斯基被逮捕一事,而普京的回答是“這是檢察長的決定,我並不知情”。
不愧是政壇老手,好一個不在場證明。
其餘的六個寡頭感受到了威脅,企圖進行抗議,但普京仍不為所動。不僅如此,他還命令電視臺對古辛斯基在監獄的情況進行現場直播。
最後,出面保下了古辛斯基的是葉利欽。畢竟,葉利欽是普京前輩,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被關了4天后,古辛斯基重獲自由。
他意識到局勢不對,趕緊收拾包袱,拖著一家老小前往海外避難了。
等到俄羅斯警方收集古辛斯基所有的犯罪證據、準備正式起訴他時,古辛斯基早就逃到了以色列。不過,他留在國內的財產被全部沒收充公,一片心血付諸東流。
扳倒古辛斯基後,普京又接連擊敗了其他六個寡頭。
七大寡頭,崛起於蘇聯解體,消亡於普京登頂。
他們企圖用錢換權,再用權生錢,一步步走向了貪婪的深淵,最終走向覆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