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陳勝為何非要除掉吳廣?《史記》道出原因,搭夥做生意的人要牢記
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讓古代的統治者們找到了一條新的統治方式,不過可能是因為大秦是先驅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加上各個世家大族不想自己的權益受損,自然而然就會各種搞破壞,做不到心往一處使,所以最終只能以慘淡收場。
不過和大家族相比,陳勝和吳廣兩人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底蘊,卻選擇揭竿而起,甚至說出了影響後世非常重要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讓反抗精神貫穿中華文明,敢於反抗命運的不公,這一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不過兩人後續的發展,卻有些令人唏噓。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本身只是服役的人,可惜在途中遭到大雨阻路,耽誤行程,按照當時的情況,他們到達目的地後可能會被處死,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陳勝和吳廣謀劃一番,帶領九百名徭役直接反了,也正是這個動作,掀開了反抗秦朝的序幕。
在《史記》中記載,這兩個人,利用江湖術士的手段,將寫有自己名字的手帕藏在魚腹中,造成一種“天命在我”的假象,古代人比較迷信,所以這樣的行徑,讓他們直接有了900名追隨者。不得不說,這兩人比較聰慧,但是即便有過命的交情,在利益面前,仍然算不了什麼。
在成功逃脫之後,陳勝吳廣兩人選擇將這份事業繼續做下去,帶自己的“部隊”到處征討,你別說,在這樣的運營下,他們已成氣候,打了不少次勝仗,不過眼看蛋糕越來越大,兩人心中就有了小心思,都想要佔大頭,鬧得是很不愉快。
分崩離析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吳廣突然間被田臧給殺害,陳勝當即決定封田臧為上將,讓其手握軍權,真的是一點都帶掩飾。
“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
田臧在殺完人之後,不去逃跑,反而去請功,這足以說明,在這背後都有陳勝在幫他撐腰,陳勝為何要這麼堅決的想要除掉自己的合夥人呢?
從田臧口中,我們得知,吳廣是因為過於驕橫,不懂作戰而被他記恨,他害怕在這樣的領導下,總有一天自己怎麼死都不清楚,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他決定先下手為強,這可能是田臧自己的想法,但我更傾向於這是陳勝的說法。
驕兵必敗,可能是因為陳勝感覺到自己的合作伙伴,繼續下去會讓他們的事業產生巨大的打擊,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他要先除掉這一隱患。
而除了這一個方面之外,老唐感覺,陳勝之所以要快速地除掉吳廣,是因為這個人“不識好歹”,一直想和他分權。可能吳廣也是這樣想的,但是陳勝先動了手。
能共患難,但不能共富貴,兩個人都想拿大頭,都想以自己的意志為主導,可是他們爭奪的是天下共主的位子,只能一個人去做,必然會產生分歧,為了解決分歧,最好的辦法就是退出,然而有誰願意放棄這個位置?
沒有人能夠輕易地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利,所以必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結語】
這和現在的搭夥開公司有什麼區別?可能在事業剛起步的階段,眾人都是心往一處使,但是看到錢之後,大家都著急地回本,對於公司的發展前景就沒有那麼重視,只想著自己從中撈點好處,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嚴重點的就像陳勝吳廣一樣,惹上殺身之禍。
搭夥做生意,不是不能搞,但只能有一個主體,其他人都是輔助,不然總有一天會鬧掰,在錢的面前,親情都不牢靠,何況是其他呢?所以合同什麼要寫好,寫明確,不然受傷的只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