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剖析,發生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兩場戰役,即“中原突圍”與“大同集寧戰役”,雖然這是兩場並不成功的戰役,但是卻給後來我軍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下面就詳細敘述一下這兩場戰役的經過,及其經驗教訓。
一、“中原突圍”概況
“中原突圍”發生在1946年6月下旬,是指蔣介石破壞國共雙方於1月簽訂的停戰協定和5月簽訂的《漢口協議》,調集30萬軍隊將中原軍區5萬餘人包圍在湖北北部宣化店地區,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鄂豫皖邊,為了突破國民黨軍的圍攻,而進行的一場戰略轉移行動。
中原突圍行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6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中原軍區主力分成南、北兩路,向西越過平漢線,跳出了蔣軍的合圍圈。這一階段,雖然軍區主力連續行軍打仗,被拖得疲憊不堪,但戰鬥及非戰鬥減員其實並不算大。應該說是基本成功的。
第二階段從1946年8月初至1947年初,中原軍區北、南兩路主力部隊分別試圖建立豫鄂陝和鄂西北根據地。
在這個階段,我兩路主力部隊減員很大,且兩塊根據地也未能如願建立,最終不得不留下少數游擊隊就地堅持鬥爭,大部隊分路北返。可以說是失敗的。
二、中原突圍的經驗與教訓
中原突圍行動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正面觀點認為,中原軍區部隊拖住了30萬左右的蔣軍,使之一時不能轉用於他處,為其他戰略區減輕了壓力。
而反面觀點則認為,中原軍區作為一個戰略區,在突圍行動中兵力損耗太多,而且跳出蔣軍合圍圈後,未能完成建立豫鄂陝和鄂西北新根據地的任務。
建立根據地是我軍的強項。中原軍區的主要負責人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參與了川陝蘇區的建立。為什麼這一次建立豫鄂陝和鄂西北根據地卻失敗了呢?
從客觀條件來說,豫鄂陝和鄂西北經濟落後,物產不豐富,人煙也算不上稠密,但地形卻頗為複雜,加之我軍初來乍到,又是飢疲之兵,故而一時難以開啟局面。
從主觀上分析,我軍相關領導如果能採取強有力措施來整頓部隊,集中一部分主力在手,用於機動打擊“進剿”、“追剿”之敵,並且讓其餘部隊分散發動群眾,是完全可能在豫鄂陝和鄂西北站住腳的。從而建立起新的根據地的。可非常遺憾的是,北路軍和南路軍主要負責人都將敵情和眼前的困難看得太過嚴重,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部隊高度分散,與敵打圈圈的策略。
三、“大同集寧戰役”概況
大同集寧戰役,發生於1946年7月至9月間,是我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部隊,在山西省大同和綏遠省集寧地區,對國軍傅作義部的攻城打援的一場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晉察冀和晉綏兩大軍區聯合作戰,兵力數倍於國民黨軍,卻遭受了重大失利。我軍兩大軍區由115師、120師發展而來,可謂兵強馬壯,我軍集中了50個團,10多萬兵力,志在奪取孤城大同,將晉察冀、晉綏和陝甘寧連成一片。
1946年7月31日,我軍開始攻城作戰,可不到兩萬守軍卻非常頑強,作戰持續了一個多月,也僅攻佔北關、西關車站和部分城關街區。就在攻城酣戰之際,傅作義部從歸綏(今呼和浩特)千里奔襲救援。
援軍雖僅有3萬多人,卻作戰強悍,傅作義接連使出迷惑計策,讓我軍判斷失誤。我軍圍點打援變成了被動阻擊作戰,援軍繞過我軍防線,攻擊連連得手,我軍作戰失利,最終全線撤退。
這一戰役後,華北我軍由進攻轉為防守,戰場態勢發生了完全逆轉,此後又丟失了晉察冀首府張家口,我軍部隊至此長期被國軍壓制。此戰我軍雖然殲滅了國民黨軍1.2萬人,但我軍傷亡人數也很多,而且還導致諸多原本被我軍掌控的重鎮的丟失,更是讓國民黨軍威脅到了我黨中央所在的陝甘寧邊地區。
四、“大同集寧戰役”失敗的原因
這場攻城打援之戰的失利,首先是選擇攻城物件的錯誤。戰後,聶榮臻元帥在回憶錄中承認先打大同是錯誤的抉擇,他說道:“從實踐的結果來看,發起大同戰役,有考慮不當之處。因為大同敵人的兵力雖不雄厚,而城防設施是頗為堅固的。當時,我軍既沒有重武器配備,又缺乏攻堅戰經驗,哪裡有把握攻下大同”。
其次,是輕敵思想嚴重,造成攻城不力、打援不當。正如羅瑞卿同志後來評論的:“這是一次戰役方針不對,在執行戰役時又無明確計劃(如究竟重點是攻城還是打援?是沒有明確預見的。先著重打城,而後又被迫打援)以及輕敵不慎重初戰,不集中兵力等完全違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相當典型的戰例!”
五、給後續解放戰爭,提供了寶貴經驗
失敗是成功之母,透過總結“中原突圍”與“大同集寧戰役”的經驗教訓,我黨、我軍在後續的解放戰爭之中,極其認真與嚴肅地執行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戰略思想。
如由粟裕將軍指揮的“蘇中戰役”,就接受了“中原突圍”的經驗教訓,充分發揮了集中優勢兵力、分割與圍殲敵軍的戰略戰術,打出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還有彭德懷元帥指揮的“宜川戰役”,也是接受“大同集寧戰役”的失敗教訓,在透徹分析敵軍佈防之後,精準選擇了圍城之地(宜川);然後經過圍而不打、集中優勢兵力痛擊援敵,最終殲滅所圍之敵,打出了一場極其漂亮的“圍城打援”之戰。
我黨、我軍正是透過這樣,及時總結戰爭的成功經驗、同時吸取失敗教訓,從而不斷取得一場又一場解放戰役的勝利、最終徹底打敗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建立起了一個嶄新的新中國的。
總之,解放戰爭初期的兩場戰役:“中原突圍”與“大同集寧戰役”,雖然這是兩場並不成功的戰役,但卻給我軍後來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這充分說明:人們在遭遇失敗或者挫折後,只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就能避免重蹈覆轍、逐步成熟起來,從而不斷提高辦事的成功率,將正義的事業做得更加完善與完美。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