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歲月當中,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抗戰英雄。在中國軍事博物館當中,有這樣一件藏品,裡面一名志願軍手舉白虎團白旗,它見證著中國志願軍的英勇事蹟,為此留下歷史的痕跡,其背後的故事令人震撼。抗美援朝戰場上,這是一場敵我懸殊的軍隊較量。當時的美軍有著430輛坦克,而當時的志願軍六個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在裝備上的差距,要想贏得這場戰爭,不僅要忘我犧牲,更要有著超凡的智慧。他人稱小諸葛,帶領戰士們南征北戰,以少勝多、以奇制勝的傳奇故事。同時他的傳奇故事被後人改編為京劇《奇襲白虎團》,再後來被拍成電影。每位觀眾在觀看京劇,京劇團的每一場巡演都牽動著下面的每一位觀眾的心神,身臨其境到其中,但眾多人都不知道這場《奇襲白虎團》的主人公究竟是誰?他作戰出色,卻為何立下赫赫戰功僅僅只是副連長?但國家領導觀看完後,多次提起想要親自會見他?盡心盡力我寫我說,跟我一起來見證這個偉大人物的傳奇一生!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他立下赫赫戰功,回國後僅僅擔任副連長,主席得知親自提拔!
“小諸葛”楊育才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國邊境朝鮮部分地區戰爭爆發,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志願軍前赴朝鮮參加作戰,一直到一九五三年六月八日,才正式簽訂停戰協議。然而,中國志願軍一直待到一九五八年才回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當中朝地區人民要求美軍全部從中撤走時,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卻不願意停止戰役,準備要單方面地打下去。國家領導知道李承晚提出這一要求之後,分析認為一方面覺得這麼早時間簽訂停戰協議是不太妥協,想法不太成熟理智;另一方面害怕中國志願軍撤走之後南朝鮮聯合美軍趁機挑事,再次發起進攻。
國家領導發起通知,決定以南朝鮮部分地區的金城以南方向為主要目標,發起進攻。發起金城戰役,要將南朝鮮狠狠地打擊掉,之後再去簽訂停戰協議。一九五三年初夏,這是金城戰役反擊的第三個階段,同時也是抗美援朝當中的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役一共打響了十五天,中國志願軍一共殲滅掉5.3萬人,打殘南朝鮮戰區的4個師,總收掉1600平方公里地。在這場戰役中,有一個十分漂亮的斬首行動,他帶領團隊執行“虎口拔牙”的任務,在短短十分鐘時間結束戰鬥。
人稱小諸葛的傳奇人物楊育才,一九二六年,楊育才是陝西勉縣定軍山鎮一個偏遠的楊家山村中,他出生在舊社會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家庭生活並不樂觀,在他小時候母親就因病離世,生活艱難。楊育才從小就擔起家庭的責任,七歲的楊育才給地主家放牛、放羊、割草,為的就是賺錢換糧食、補貼家用,楊育才在寒冷的冬天也只有一件破破爛爛、薄薄的單衣穿。也正是因為家庭情況的原因,楊育才沒有接受一天的教育。
在楊育才十三歲時,國民黨軍隊進入楊家山村隨意抓捕年輕壯丁去打仗,楊育才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不被抓,每年都會四處逃跑,經常就是吃糠咽菜,他什麼苦都吃過,什麼罪也受過。一九四八年,在楊育才二十二歲時,得知自己的父親因病去世,他便立馬回家奔喪,可是當他剛走進村口的時候,發現國名黨軍隊還在楊家山村,從小楊育才就在山溝溝裡放羊,所以胳膊腿靈活的很,也正是有一腿腳好功夫,他轉頭就是跑,國名黨看見四面八方攔截最終被強行抓走,被迫做了壯丁。
加入共產黨
強迫被抓來的楊育才為此一點也不開心,國民黨軍隊中的紀律極為不好,他們竟對底層計程車兵進行苛刻,不給工錢、做大量的活一口飯不給,簡直就是逼自己上絕路。楊育才想得怎麼樣可以逃出去,當他聽到逃兵被抓到是要槍斃的,他只好忍耐下來了!好在一年以後,解放軍圍剿了這群國民黨,這才使楊育才看到一點點希望,楊家山村也開始土地改造,各家各戶按照人口分田地。他了解到解放軍是自己人,這是一群當家作主的組織。楊育才無依無靠,他便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並且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一九四八年三月,楊育才完成學習組織上的思想工作以後,解放軍部隊經常組織戰士們上課、教戰士們識字等等,並在每隔一段時間之餘還要進行大規模的考試。在工作、學習之餘的日子裡,楊育才總是挑燈學習,鞏固一天所學到的知識。楊育才在解放軍部隊學習的這段日子裡,他深受感知新舊兩重天、人民站起來當家做主的滋味。所以他更加地認真學習,上天不負努力之人,領導將他推舉上去,不到一年的時間,楊育才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宣誓當天,楊育才鄭重而又莊嚴地對著黨旗發誓,自己一生都要為人民服務,獻身於國家。
當他原以為要努力建設國家時,在長江中上游方向,國民黨肆無忌憚地向解放軍發起挑戰。楊育才毫不猶豫地向組織提出要加入渡江戰役當中,當時的解放軍部隊利用木帆船作為主要渡江工具。他一路帶領戰士們勇往直前、敢打敢拼,長達四十二天,殲滅國民黨十一個軍隊,四十六個師。在此次的渡江戰役當中,楊育才一下出名,他敢做敢當、勇往直前的精神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一九五零年,朝鮮戰爭的爆發,打破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此時的楊育才為了保家衛國,牢記使命。決定奔赴朝鮮,加入抗美援朝戰爭中。
抗美援朝戰爭同時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一年六月,這場戰爭是以志願軍對抗和美國聯合南朝鮮及其附近的地區,他們在中國的地盤上肆意放蕩,毫無組織性。第二個階段是從一九五一年六月到一九五三年七月,在這個時期,美軍已經不在中國的地盤上任何便宜了,深知自己國家的經濟、人力、武器消耗極多。所以想跟中國簽訂停戰協議。美軍特別的狡猾,他們為了能夠維持自己國家的利益,想要在等中國簽訂協議以後,在繼續攻打北朝鮮。
志願軍可不是那麼好惹的,他們早就想到美軍有這一手。為了拖延美軍時間,變成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的方式,進行邊打邊談的方式。整體的戰線雖然都很穩定,但是要想攻防作戰是非常頻繁的。雙方都想在此戰爭中取得勝利,這樣就可以在談判之餘來加籌碼。楊育才所在的部隊,也加入到此次戰鬥中去。楊育才也在這次戰鬥中,一舉成名。楊育才的部隊進入朝鮮之後,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很是不熟悉,部隊必須在最短時間之內瞭解周圍的地形和敵軍的情況。上級釋出指令,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名優秀的偵察員,可以外出執行偵察任務,在偵察的過程中需要透過地形來刺探敵情。
楊育才實在是一位最合適不過的人選,首先楊育才從小在山裡放羊,常年奔走在山間,腿腳靈活不說,眼力也非常好,可以辨認複雜陌生的地形。從這一點楊育才就比別人有優勢。更何況楊育才勇敢、善於作戰,聰明機智。其次就是,楊育才的身體魁梧,自從入伍以來,他就刻苦訓練,從不偷奸耍滑,再加上他勤於動腦,有一股虎狼之氣,在一次戰鬥中,有三五個敵人將他包圍,他卻沒有退縮,沉著冷靜的面對敵人,將敵人拿下。楊育才也憑藉自己出色的一點,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偵察員。他總是神出鬼沒的在山間來回跑刺探敵情,偵察地形。楊育才跑起來如疾風,如閃電一般,非常的靈敏,迅速。當敵人發現楊育才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跑到那個樹林中去了。
在與敵人多次作戰當中,楊育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楊育才多次完成組織上交代的各種極其艱難的任務。楊育才在敵人部隊的軍營中調戲,在敵人的內部舉起手榴彈打招呼、用石子砸向敵人軍隊陣營、將敵人指揮部攪的天翻地覆,楊育才的功勞得到部隊的嘉獎,任命楊育才為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在山裡偵察任務當中,敵人的追擊楊育才跑得太快,根本沒有注意腳下的地形,一個不小心,從山下滾了下來。正好被一位朝鮮阿瑪妮所發現,將其救下,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使楊育才終身難忘,他在心中暗自下定決心,一點要將美軍趕出朝鮮,用實際行動來彙報這位朝鮮姑娘。
朝鮮戰爭一直打到一九五三年六月都沒有正式結束,因為美軍和南朝鮮附近地區的國家繼續拖延時間,狡猾的心理不肯簽字。曾經他們那一股威力現在已經損失得毫無違和感,他們有勇氣去承認這件事情的事實。也是從一九五三年六月開始,志願軍與美軍、南朝鮮附近地區的國家一直在摩擦,大的戰役倒是沒有,小的戰役卻是不斷。同年六月十八日,美韓軍隊撕毀協議,拒絕釋放協議。此時南朝鮮的李承晚,他們是堅決不同意停止作戰的,就算美軍要停止作戰,他們也要單方面作戰,哪怕沒有美軍的軍隊,他們也要開戰,向北進攻!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三日,我國志願軍與北朝鮮的人民軍隊商議,要對李承晚軍隊發起一起襲擊,也就在這一天,以金城戰役為主發起進攻作戰。李承晚之所以能說出來單方面宣傳不是沒有依據的,在跟美軍聯合之後,自己軍隊的武力、軍械裝備之後又對部隊士兵進行了培養,所以李承晚計程車氣大漲。據當時的統計可以得知,李承晚當時至少有三萬多精銳的美軍武器。此時的楊育才已經是部隊當中的偵察副排長,接到上級的指示,命令他帶領一個偵察班的人,去搗毀南韓朝鮮李承晚的“白虎團”團部。當時的楊育才人高馬大,鼻子高高力挺,很適合外國人組織上決定要派楊育才打扮成美國人前去跟韓國人開會,其他計程車兵則掩護楊育才前去開會。
在去往開會的那一天,天氣暗沉,非常的惡劣,風雨交加再加上南韓各部之間雖然形成的威脅並不大,也只是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是雙方在自己的軍營中加以防備。楊育才的部隊加以小心,他們發揮快、準、靈的優勢,穿梭到敵人的後面。就算他們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他們很快就發現前方一支南韓的巡邏隊,當時所有人都緊張起來,覺得他們完蛋了要被發現了,這時楊育才小聲嘀咕道:不要慌!楊育才沉著冷靜地用一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陝西話版本的英語,對巡邏隊說,使得巡邏隊相信他們是自己人。
離白虎團總指揮部的位置越來越近了,楊育才開始心慌起來他越發害怕,所有人都開始慌張起來。他心想,被識破的風險越來越大,這要一下搞不好,去了裡面連命都沒有了。我們還不知道敵軍對外的口令是什麼。該以什麼樣的形式混進去呢?楊育才帶領的這支小分隊,繼續向前行駛。楊育才回頭一看自己的團隊都不在了,只剩他一個人。這是在楊育才的後面突然多出一個人。楊育才詢問,竟然是白虎團前線的督戰人員,在前往總部隊的時,發現只有楊育才一個人在行走,東瞅瞅西看看。他以為是自己的小隊跟上前了,督戰人員將楊育才帶回總部。
楊育才在總部待的這段日子裡,他不僅知道了敵軍對外的私密口令是什麼,還清晰地察覺到在總部裡擺放著各種資料,都是一些重要情報。在所有人都去吃飯時,楊育才找見關卡門的鑰匙,也知道地圖在哪裡放著。他心想,這樣一來,白虎團還不是手到擒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督導人員準備將楊育才帶到詢問室,準備從楊育才的嘴中知道一些對方的情況。但是在前往詢問室的路上,趁督導員不注意時果斷髮起進攻,衝過馬路。楊育才的小兵這時也找到楊育才,他們藉著敵人混亂的時候,開始分頭行動,進行掃蕩。楊育才指揮自己計程車兵,該去那個地方。會議室、警衛室。楊育才當場擊斃了南韓的團長,讓他來不及救援。繳獲了“白虎團”的團旗。士兵們猶如無頭的蒼蠅一般,統統丟棄盔甲,四處逃亡。
楊育才帶領的這支小分隊,一共有十三個人,也就相當於一個班,楊育才沉著冷靜分析,這場戰鬥結束,楊育才這支小分隊沒有任何人受到損失,短短十分鐘的時間結束戰鬥。這次楊育才為部隊打了一場好戰,偷襲行動圓滿完成,為金城戰役取得了突出的貢獻。滿載而歸的楊育才的小分隊回到部隊中,副團長趙仁虎見到楊育才等人十分高興,當即向上級申請給每個人請功。並且授予楊育才為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的這支小分隊,一共有十三個人,其中十一個人是志願軍,其餘的兩人則是朝鮮人民軍隊的聯絡員。因為他們熟悉當地的地形,將他們說成當地朝鮮老百姓也有人相信,所以將他們派過來,聯絡員的到來可以為此次作戰任務起到關鍵作用。
一九五三年,抗美援朝結束,中國志願軍徒步返回家鄉,楊育才也跟著部隊返回家鄉,他被提拔當了副連長,同年十月,中央為在抗美援朝中做出傑出貢獻之人頒發授銜儀式。楊育才隨後也受邀參加了此次會議。楊育才在見到國家領導時,緊張得直冒冷汗,他又擔心自己一口陝西話惹領袖嫌棄,不僅如此他還激動地流下眼淚,從來只是聽別人說起國家領導,這還是自己第一次親眼看到。國家領導很是親切,為人溫和,一點都不像領導的樣子。授銜儀式結束後,楊育才匆匆離開,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
一九六三年初秋,方榮翔是京劇團的編導,他以楊育才的事蹟改編成一部《奇襲白虎團》,為了能夠取到更好的音效,劇組募集很多人員,進行現場試音,可謂是非常的用心。一九六四年六月,《奇襲白虎團》在北京進行巡迴演出,“嚴偉才”這個劇中的主人公就是楊育才,楊育才再次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中,很多女孩子都把“嚴偉才”當做結婚標準。當時這部京劇上映之後,轟動全國,為影片的製作周邊、海報等等,引發了熱賣。
一九六四年八月,當時的國家領導在北戴河一帶休養,正好京劇團隨訪演出,國家領導早就聽說過這場戲,他便邀請解放軍政治部的肖華戰士一同觀看。國家領導對這部劇提出了很高的評價,一邊欣賞一邊和旁邊的工作人員討論工作、進行交流。期間,國家領導聽說這場戲說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便連忙問肖華,這個人現在還在不在,在哪裡任職。肖華他也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麼情況,也不知道這個人具體在哪裡,當時的肖華工作任務繁忙,他那知道每個戰士的情況、現在擔任的什麼職務,便跟國家領導說,這個人具體在那幹什麼我也不是太清楚。
國家領導沒有接著問下去,也沒有責怪肖華,便繼續觀看演出。但肖華心裡卻特別的膽怯,他覺得自己無法回答領導提出的問題,是很不應該的事情。看完戲之後,趕忙前往詢問自己的好友楊得志,讓他幫忙尋找這個人物。楊得志和肖華是多年的交情,當時的楊得志已經在當司令員,而肖華正好是楊得志手下的將領。當天夜晚,楊得志手頭的工作結束以後,接到肖華的來電,讓他抓緊給自己找一個人,名叫楊育才,現在在哪,是什麼職務。楊得志得知電話那頭的肖華多麼的急切,所以趕忙讓自己的部下去尋找楊育才,讓他們搞好情況,趕緊向國家領導彙報任務!
楊得志知道楊育才的下落之後,抓緊給肖華打電話:楊育才現在在江蘇沛縣的一個小鎮裡,擔任的是副連長。當時的楊育才已經四十多歲了,距離他離開朝鮮戰鬥回國也有十一年了。國家領導得知楊育才這個人物,五年之後,提拔楊育才為副師長,楊育才在這個位置一干就是十四年,直到他退休。一九九九年,年老七十三的楊育才,受邀前往北京,他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解放軍總部給他做了一個全身檢查。
遺憾的是,楊育才的病直到四月份都沒有好轉,楊育才一生的心願就是去天安門國家領導紀念堂看一眼。楊育才在女兒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走到紀念堂前,楊育才淚流滿面,做了一個標準的軍姿,深深地向國家領導鞠躬三次。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楊育才不幸在北京離世,享年七十三歲。
楊育才將自己的一生獻給國家、獻給人民。他將自己滿腔熱血奉獻給這片土地。這樣的傳奇人物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