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生命週期中,衣殼裝配(組裝)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開展衣殼抑制劑的研發工作,許多臨床前化合物被命名並進入到I期或II期臨床試驗中。
乙肝衣殼組裝調節劑開發,靶向衣殼組裝,兼具抑制cccDNA生成潛力
上一章我們介紹了病毒進入抑制劑的開發,源於科學家探明瞭病毒進入的這一步驟!此後的乙肝病毒生命週期是這樣的,內體攝取和包膜丟失;NLS暴露於進口;核孔複合體(NPC)處的核運輸和衣殼分解;rcDNA基因組釋放到細胞核中;cccDNA修復;微染色體形成;RNA聚合酶II轉錄;病毒蛋白翻譯,包括HBx;HBx對cccDNA轉錄刺激;將pgRNA-P蛋白複合物包裝成新形成的核衣殼;衣殼內部再將pgRNA逆轉錄為新的rcDNA;
以上是HBV生命週期部分步驟,不難看出核衣殼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科學家的開發策略即衣殼組裝調節劑(CAM)。透過以上對HBV生命週期介紹,已經可以看到CAM分子不僅在抑制衣殼組裝方向,還具有潛在抑制cccDNA生成的潛力。
以JNJ-6379為例,它屬於CAM-E類化合物,在以往已公佈的研究中,JNJ-6379可以阻止cccDNA形成,使細胞外DNA減少。CAMs還可能阻止傳入的核衣殼在核運輸和或及時分解核基因組釋放中發揮功能。
與透過內部dsDNA合成進行的核衣殼可能的內在不穩定一致,含有成熟DNA基因組的核衣殼似乎對CAM介導的拆卸尤其敏感,這可能與早期感染(進入的核衣殼)和晚期感染(新產生的核衣殼)有關。減少cccDNA的形成可以產生更少的轉錄模板,進而產生更少的病毒抗原!
已公佈的CAMs其他作用,還包括這類化合物可以減少細胞外HBVRNA,可能是透過抑制pgRNA衣殼化。全球CAMs在研乙肝新藥相當多,例如,Assembly Biosciences公司的Vebicorvir(VBR),還有我國東陽光藥的甲磺酸莫非賽定,福建廣生堂藥業的GST-HG141等等。
小番健康結語:在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作為乙肝治療選擇數十年後,新型抗病毒藥物正在更廣泛地靶向HBV生命週期其他步驟。治癒HBV的藥物開發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透過干擾乙肝病毒核衣殼的作用機制已經基本上被科學家探明,這一方向開發的候選藥物在今後乙肝新藥研究領域都會佔據較多篇幅。
HBV衣殼組裝調節劑也可稱為核心蛋白變構調節劑(CpAM),核心蛋白對於pgRNA包裝以及你轉錄都非常關鍵,因此,科學界也將這一類化合物稱為核心蛋白變構調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