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王曉楠, 江瑩, 康曉鳳, 季詩明, 張健. 健康合作者量表漢化及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效度檢驗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J], 2022, 25(04): 497-50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19
WANGXiaonan, JIANGYing, KANGXiaofeng, JIShiming, ZHANGJia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tners in Health Scal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J], 2022, 25(04): 497-50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319
摘要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常見慢性疾病。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於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健康合作者量表(PIH)是由澳大利亞Flinder大學研製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識、態度、行為評價量表,主要用於慢性病自我管理專案實施效果的評價。目的漢化PIH並檢驗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為評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嚴謹測評工具。方法採用Brislin回譯模式對PIH進行漢化,經專家小組評議及預試驗調適條目,形成中文版PIH。2010年4—6月、2011年4—6月採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北京市2家三級甲等醫院4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物件,採用一般資料調查表、中文版PIH、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質量量表(MLHFQ)對其進行調查。採用"天花板效應"檢驗、"地板效應"檢驗及相關分析法進行專案分析,採用專家評定法評價量表的內容效度,採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採用KMO檢驗、Bartlett's球形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評價量表的結構效度,採用單因素分析檢驗量表的已知族群效度,採用Cronbach's α係數評價量表信度。結果專案分析結果顯示,僅條目3"遵醫囑服藥的能力"存在"天花板效應",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的相關係數為0.424~0.761(P<0.001)。中文版PIH的量表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0.966,條目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800~1.000。中文版PIH得分與MLHFQ得分呈正相關(rs=0.200,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0.872,Bartlett's球形檢驗χ2=1 139.142,P<0.001,表明資料樣本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按特徵根>1.000的標準可提取3個公因子〔知識(7個條目)、應對(3個條目)、依從性(2個條目)〕,3個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6.514%,各條目在所屬公因子上的載荷值為0.571~0.869。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初始模型擬合指標不理想。根據指標提示新增誤差變數e1和e2、e6和e7間的協方差相關關係後,修正模型各擬合指標處於可接受範圍〔卡方自由度比(χ2/df)=2.393,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85 1,比較擬合指數(CFI)=0.968,基準化擬合指數(NFI)=0.953,非基準化擬合指數(NNFI)=0.963,擬合優度指數(GFI)=0.905,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0.854,相對擬合指數(RFI)=0.932,增值擬合指數(IFI)=0.966〕。已知族群效度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水平、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來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IH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中文版PIH的Cronbach's α係數為0.890,各維度的Cronbach's α係數為0.894(知識)、0.807(應對)、0.511(依從性)。結論中文版PIH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作為普適性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測評工具。
關鍵詞: 自我管理 ; 心力衰竭 ; 互聯醫療 ; 健康合作者量表 ; 信度 ; 效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者數量的快速增長,現代醫療保健模式正由"疾病診治模式"轉向"健康管理模式"。在這一背景下,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的互聯醫療(cHealth)模式應運而生[1]。cHealth模式將患者視為健康合作者,強調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設計服務專案和干預策略,並賦予患者與醫護人員相同的權利,旨在透過隨時隨地為患者提供全面、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促使患者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接受治療[1]。自我管理能力是在應對慢性病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症狀、治療、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變的能力[2]。慢性病患者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實施cHealth模式需要具備的前提條件[3]。而評估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疾病控制效果的前提和基礎。目前,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多被國內學者應用於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評估[4],但該量表忽視了患者疾病認知程度和依從性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因此,仍需透過開發或引進簡潔、有效的量表,為評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嚴謹測評工具[5]。
澳大利亞Flinders大學慢性病自我管理支援專案團隊明確了慢性病自我管理的5大基本原則,包括掌握疾病知識,遵從治療方案,主動參與治療決策,監測並管理自身病情,監測並管理疾病對身體功能、情緒和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6],並開發了健康合作者量表(PIH)這一工具以用於慢性病自我管理專案實施效果的評價。PIH從知識(條目1、2、4、8)、應對(條目10、11、12)、症狀識別與管理(條目6、7、9)和治療依從性(條目3、5)4個維度出發評估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7]。PIH在國外已被應用於肝硬化[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腎臟病[10]等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評估,且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PIH已被翻譯和修訂成多種語言版本(荷蘭語版[9]、法語版[11]、韓語版[12]),其測量學特性已在多種文化背景下得到驗證。本課題組獲得了澳大利亞Flinders大學授權,按照量表翻譯的標準化程式對英文版PIH進行翻譯、修訂,並將中文版PIH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這一cHealth模式適用人群中進行臨床試用[13],以期為我國慢性病自我管理支援專案實施效果的評估提供可靠、普適的工具。
閱讀原文請複製連結
https://www.chinagp.net/article/2022/1007-9572/1007-9572-25-04-0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