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脆弱的房地產市場恢復信心,光靠喊話和口號是不行的。
這需要三個群體的協同:銀行、房企、購房者。
銀行,要有放貸意願,不能卡著不批房貸。
開發商,要融到錢活下去,支付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
購房者,上車門檻要降低,先不說月供,首付別那麼高。
從1月底這段時間來看,樓市的猛藥,已經來了。
1,銀行開年正在衝刺放貸。
貝殼研究院資料顯示,放款週期方面,64個城市放款週期較上個月縮短。4個一線城市銀行放款均加快,廣州較上月縮短40天以上,北京平均縮短12天至70天以內。合肥、武漢、杭州、南京、廈門、成都等二線城市平均放款週期均縮短20天以上。
更重要的是房貸利率也在下降,銀行的房貸額度正源源不斷地放出。
1月份,103個重點城市平均房貸利率和放款週期已恢復到2021年年中的合理水平。其中房貸主流利率環比下調的城市為59個,較上月增加19個,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等重點城市房貸利率均下調。
這個時間點,銀行選擇加速放貸,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銀行歷來有“貸款放年頭、存款沖年尾”的慣例,年初把房貸額度儘快發放出去,有利於保障銀行全年利潤。
另一方面,前兩天央行調降了MLF利率和LPR報價,隨後劉副行長在釋出會上,直接喊話“不能再拖,金融機構要主動出擊”。
這一番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表態,是促使銀行放貸速度加快的關鍵原因。
房貸利率下調,有利於降低購房成本,加快房企回款速度,是救活開發商的關鍵一環,更是保障供應商、材料商的重要手段。
2,房企斷臂甩賣求生。
過去一段時間,開發商為了活下去,甩賣資產的腳步越來越快,打折力度更是前所未見。
舉幾個例子。
1月24日新京報報道,上海融創房地產退出常州融譽置業,此前持股約59%,近段時間,融創還有其他下屬公司股東資訊發生變化,包括武漢融創武地長江文旅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武漢融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武漢融創惠業地產等,在融創方面退出後,接盤方分別為武漢城建、首創置業等。
此外,融創已將昆明融創文旅城二期40%股權轉讓予華髮,轉讓價格為14億元,包括現金代價12億元、債權2億元。
同日,時代財經報道稱,宣告破產四個多月後,廣東惠州首家“百強房企”光耀集團的資產首次被擺上檯面公開拍賣。
首批被拍賣的破產財產共17宗,除深圳市諾德中心辦公用房外,其餘16宗均位於惠州,財產類別包括光耀集團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築物、商住樓、綜合樓、辦公用房、商鋪、餐飲、商場、車位等。
也是1月24日的訊息,財聯社報道稱,世茂正與中海洽談出售其持有的廣州亞運城專案股權,在兩天之前,世茂還公告,10.6億元出售上海黃浦路地塊 所得款90%用於還債。
融創、世茂為什麼如此急於甩賣資產?
沒辦法,過去半年的處境太艱難,預售資金監管持續加強,美元債渠道幾近冰封,又趕上短債集中到期,購房者信心下降到冰點,信託又在抽貸,各大金融機構聞到一點風聲就相繼抽貸、斷貸,這誰能受得了?
這種情況下,哪怕是頭部開發商,也要想盡辦法融到錢,不管是賣資產、裁員、不再拿地、縮減開支,力求活到春暖花開,融資放開那一天,不能倒在黎明前。
這種“不躺平”的態度,值得鼓勵。
3,降首付又來了。
對購房者來說,真正的大招,還是降首付。
有的城市已經這麼做了。
前段時間,北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釋出《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的通知》。
《通知》中最核心的內容是,繳存職工家庭購買第二套住房或申請第二次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60%下調至40%。
這意味著:北海也成為今年全國首個降低首付比例的城市。
雖然是二套房,也是公積金,但這個舉動,透露出一股不尋常的意味。
降首付,就是加購房槓桿,靠低首付撬動巨大的房產市值,客觀上必然會激增不少購房需求。
單從這個措施來看,頗有一些重回2014年的意思。
不過,7年前畢竟是7年前,彼時的居民槓桿、城鎮化率、房企體量、土地出讓金、銀行涉房貸款、棚改貨幣化率,與2022年截然不同。
就算後續有不少城市跟進降首付政策,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但話說回來,銀行批貸在加速,開發商努力在活下去,購房者上車的門檻在降,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屬於樓市的春天,似乎在向我們招手。
大家也不用擔心房價就此反彈,有一點,藍白可以肯定:
今時不同往日,穩字當頭,不走老路,已經是共識。
地王潮不會再重現,房價大漲不可能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