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節”由來
關於人日節的傳說,民間有很多種說法。
最主要的有下面兩個:
一:女媧造人
傳說混沌初開的時候,天上是一團混沌,地上是一堆泥巴。女媧娘娘是人首蛇身,一天有70變。為了給寂寞的天地之間增添一點生氣,就動手用泥巴捏了好多動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二:混沌造人
《莊子·應帝王》中講道:在古時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帝和忽帝經常到混沌家串門,受到混沌的熱情款待。為了感謝混沌,倏帝和忽帝就告訴他: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混沌就按照他們的說法去做,每天在自己身上鑿出一個竅來,到了第七天一共就鑿了七個竅人,人就誕生了。但是混沌卻因此死去了,所以後人為了紀念混沌,就把正月初七定為人的生日。
人日節的習俗:
1.戴“人勝”
“勝”是婦女的一種首飾,“人勝”就是剪刻成人的形象的首飾,戴在自己頭髮上或者送人,也叫“綵勝”,“花勝”。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就已經流行這種習俗了。
《荊楚歲時記》有記載: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即人日這天,人們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既是裝飾又可以保平安,還製作各種花勝相互饋贈。因此“人日節”也稱為“人勝節”。
2.補天餅
人日節這天,家裡的女主人把補天餅扔到房頂上,象徵著女媧補天。同時也會往地上、井裡投擲補天餅,象徵著“補地”,然後全家人再吃補天餅。
補天餅有兩種,一種是用麵糊烙的煎餅;一種是硬麵的烙餅。無論是什麼餅,都必須是圓的,薄的,傳說這樣才能起到補天的作用。
3.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民間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4.吃七寶羹
七寶羹是用七種新鮮的時令果蔬加米粉做成湯。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蔬有所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其中有五種一般是固定不變的。
芹菜(芹勤諧音指勤勞)
蒜(諧音算指精打細算)
蔥(諧音聰指聰慧)
芫荽(芫諧音緣指緣分)
韭菜(韭久諧音指長長久久)
生菜(諧音生財亦指生生猛猛)
另外兩種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有所區別,有的地方用魚、肉來代替。魚表示年年有餘,吃肉代表大富大貴。
5.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6.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7.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