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電視,除了都市愛情、商業諜戰、古裝奇幻等各種型別的影視劇之外,我們還能看到各個地方臺和中央臺的聯歡晚會、新聞訪談等節目,而這些節目無一例外,都少不了一位主持人。
提到知名主持人,想必很多人都能隨便說出幾位來,比如知性美麗的董卿、段子手朱廣權、芳心縱火犯撒貝南等,這些都是著名的央視主持人,俗稱“央視名嘴”,他們皆以豐富的主持經驗和獨樹一幟的風格廣為人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主持人,他憑藉著過硬的本領和深厚的積累,從小地方的小主持一步步走到了中央電視臺,也是曾經的央視一代“名嘴”,他就是邱孟煌。
人要向上走很不容易,要想落下神壇卻十分簡單,這個邱孟煌,就生生地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成了稀爛,從“央視名嘴”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從起步到高峰又跌落,邱孟煌到底經歷了什麼事情呢?
小編劇的進階之路
邱孟煌,1968年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父親是一個軍人,所以他從小就接受到比較嚴格而剛強的管教,養成了開朗外向、學習能力強的特質。
由於生活環境的原因,邱孟煌從小便受到多種語言的影響,會說南寧白話、客家話以及粵語、潮汕話等方言。在學校裡,他性格獨立,懂得思考,學習成績也比較優秀,還能幫助同學們解決一些難題,所以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1985年,17歲的邱孟煌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報考的學校是中山大學的新聞系,因為他想要做一名體育新聞的記者。
但是由於成績差強人意,他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最後只能讀了廣西師範學院政治經濟系,也就是現在的南寧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成為一名師範生。
在大學裡,除了成績優秀之外,邱孟煌還有許多出彩的地方。雖然個子不到一米八,但是他頭腦靈活,有一副好口才,為人能說會道,交了不少朋友。
並且他會玩音樂,閒時抱著一把吉他在操場上彈唱也能夠吸引一眾迷妹,他還彙集了廣東各大高校中多才多藝的“道友”,一同成立了一個社團——跳蚤藝術團。
除此之外,邱孟煌還十分沉迷和擅長文學創作,寫的一些文章作品常常在學校和省市內一些著名報刊上發表。
最厲害的是有一次他自己創作的一個劇本被省電視臺選中,作為當年的春晚節目被搬上了舞臺。
1989年,邱孟煌大學畢業,本該成為一名政治老師的他,陰差陽錯被分配到了南寧棉紡印染總廠成為一名政工幹部,在工作的同時,邱孟煌不忘創作,業餘的時候會埋頭創作一些劇本和小品。
有一次廠裡舉辦文藝晚會,邱孟煌把自己創作的小品搬上舞臺,和同事一起表演,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最後這個作品也得到了一等獎的榮譽。
正是這次表演,讓邱孟煌得到了廠裡領導的賞識,被調到宣發部門參與文藝宣傳,並得以升職加薪。這之後,邱孟煌便一心創作,和電視臺打交道,他的作品也頻頻獲獎,使得廠子聲名日重。
1992年,棉紡印染總廠的廠長調離職位,剛好此時廣西藝術團南寧藝術劇院向邱孟煌拋來了橄欖枝。於是他毫不猶豫來到了南京藝術劇院,成為一名專職的編劇,寫出了《張大嘴和李幹部》、《失物》等優秀作品,有時候他還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客串一個角色上臺表演。
為了能夠有更高的造詣,邱孟煌交了四千塊學費,得到了在中央戲劇學院旁聽的機會。後來全國民委下發通知,要招收一批在職的編劇去上海進修學習,要求就是得有成熟的作品傍身且年齡在30歲以下,邱孟煌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在上海的那一年中邱孟煌努力學習,獲得了十分有用的戲劇創作和表演經驗,在中國劇協和文化部創辦的比賽中他創作的四部作品也是榮獲了優秀獎項。
能編會演的邱孟煌在南寧藝術劇院很有名氣,於是有一次,廣西電視臺將他“借去”幫忙策劃節目,也就是給主持人寫寫臺本、串通流程之類。在這個過程中,邱孟煌展現出了靈活的思維能力和縝密的辦事態度,深得人心。
有一次電視臺覺得他給主持人寫的臺詞有點繞口,邱孟煌就親自示範,表現出了他絕佳的口才和主持能力。
最終,電視臺的領導覺得邱孟煌是個人才,便將他留下來當了主持人,於是邱孟煌得以在《百姓南方大舞臺》、《百姓專利》、《旅遊大篷車》等多檔節目中發光發熱。
也正是在廣西電視臺的那段日子裡,邱孟煌邂逅了自己的愛人徐歡,兩人因一檔名為《冠傑園地》的小品節目結緣,後來談戀愛、結婚,一切都十分如意,後來還生了一個女兒,生活十分幸福,當然,這是後話。
直到2001年,邱孟煌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劇,被提拔為副教授,最後又獲得編劇正高職稱。
優秀的邱孟煌得到了各路電視臺的青睞,其中就有湖南衛視。
2001年,湖南衛視聯合北京衛視,共同策劃了一檔喜劇節目《南北笑星火辣辣》,他們邀請邱孟煌以“廣東笑星”的身份加盟擔任主持人,邱孟煌欣然同意。這檔節目的基本策劃就是白天邀請各路笑星,晚上則需要給嘉賓們編出小品節目。
除了創作之外,邱孟煌每期還會以教授、醫生等不同的身份參與表演。
這對一個人的創作能力、表演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是邱孟煌憑藉出色的表現成功拿下了這檔節目,在每期笑星雲集的舞臺上融匯南北笑料,碰撞出精彩的光芒,贏得了廣泛好評。
央視名嘴的步上青雲
2003年,中央電視臺成立了新聞頻道,開始面向全國招聘主持人,因為之前在湖南電視臺工作的時候接觸到不少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所以與邱孟煌相識的一位製片人找到了他,鼓勵他去參加面試。
一開始的時候,邱孟煌不太自信,覺得自己頂多在地方臺混混,但是在這位朋友的支援下,邱孟煌鼓起勇氣去參加了面試,結果居然通過了。
透過面試之後,央臺負責人告訴邱孟煌,在成為正式主持人之前還有一段“試用期”,就是讓你去主持幾檔節目。如果收視效果可以的話就留下,反之還得走人,邱孟煌迎難而上,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試用的那段時間,邱孟煌積極學習,不懂就問,不斷改進著自己的主持颱風,最終合格,得以正式上崗,開始擔任《文化正午》、《第10放映室》等多檔節目的主持人,以央視主持的身份在全國觀眾面前露面,慢慢積累了不少好名聲。
不久之後,央視準備推出一檔“說新聞”的節目,定名為《社會記錄》。有別於傳統新聞節目的複雜深度,《社會記錄》側重於民間邊緣弱勢群體,觸及敏感話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傳遞新聞中的人情人理,觸動人的悲憫之心。
因為對主持人的要求是個性鮮明、風趣幽默,經過一番尋找之後,節目策劃人找到了邱孟煌,覺得他很合適。
於是在2003年4月21日,邱孟煌主持的《社會記錄》正式開播,他自稱“阿丘”,在每晚十一點四十分與全國觀眾見面,說著“不看不睡”的廣告詞開場。
在節目裡,眯著小眼睛、歪著嘴、挑著眉毛的阿丘一看就不是那麼“正經”,再加上一口並不那麼標準的南寧普通話以及嬉笑怒罵的講述風格,使得節目特色鮮明,在一眾嚴肅認真的新聞節目中可謂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
雖然播出時間已經接近深夜,但是節目也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垂青。
其實,這檔節目之所以找邱孟煌做主持人,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此話從何說起呢?
在當時,中國的許多地方還是比較落後,尤其是南方內陸地區,許多人不會說普通話甚至聽不懂普通話,這就導致在看新聞的時候總說電視上的人講的是所謂的官話,無形之中電視臺與觀眾形成了一種隔膜。
但是邱孟煌的普通話,帶著明顯的南寧口音,不是那麼正式,聽他講故事,觀眾們都覺得很新鮮也很親切。所以邱孟煌擔任《社會記錄》的主持人,也表明了中央電視臺正在把姿態放低,趨向廣大民眾。
邱孟煌在節目中表現優異,正可謂是“表面嬉笑怒罵,內心是非分明”,用不正經的方式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揭露社會新聞故事。
久而久之,《社會記錄》成為許多觀眾的“睡前必看”,邱孟煌也憑藉這檔節目一舉擊敗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的主持人楊錦麟,成為2003中國電視節目榜上的“年度新人”。
在那之後,邱孟煌又陸續主持了《一年又一年》、《生活早參考》等大眾節目,從而在人才濟濟一堂的中央電視臺有了牢固的一席之地。
在觀眾心中,邱孟煌就是那個個子不高但是睿智沉穩且接地氣的國民“老表”,是那個博學多知、口若懸河的“央視名嘴”。邱孟煌的主持事業,也基本上來到了巔峰時期。
在風波中掙扎的墮落之路
就在大家以為邱孟煌會繼續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時候,一則爆料將他拉入了醜聞風波。
那是在2007年,有網友在網上釋出了一則訊息稱著名央視主持人邱孟煌包養女大學生。
這則爆料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都不願意相信那個斯文睿智的阿丘會是一個色令智昏的人,網友們湧入邱孟煌的微博,質問、指責和謾罵如潮水一般泛起風波。
正處於風波中心的邱孟煌在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當然是選擇了否認,他發帖聲稱“我連自己都養不起,咋能包養女學生”,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也漸漸淡忘了這件事。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時隔半年多,有人又釋出了一組照片,照片中的兩人正在遊玩,舉止親密且笑容滿面,大家一眼認出,照片中的男人正是邱孟煌。
隨後網友們扒出了照片中女子的身份,原來那個女孩子名叫王靜,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邱孟煌到學校講課時兩人相識,隨後則勾搭上了,並接連在九寨溝、宜賓等地旅遊。
對於此次輿論風波,邱孟煌並沒有回應,似乎是打算利用時間來淡化網友們的謾罵。不過隨著後續輿論的發酵,邱孟煌的事業也確實受到了影響,不僅節目量驟減,人也逐漸由臺前轉到了幕後。
在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在2014年,邱孟煌帶著一檔名為《客從何處來》的紀錄片迴歸,該檔節目的主題是解開身世謎團,而節目的主人公,正是邱孟煌的母親。
原來,早在還在上中學的時候,邱孟煌就在無意之中聽別人說自己的母親本姓為陳而不是辛,並且自己的外公外婆是在馬來西亞的時候莫名死亡的。
因為是從別人口中聽說的,加上母親對祖輩的事情也從來都是諱莫如深,所以邱孟煌對自己母親的身世十分迷惑。
到了高考的時候,國家有政策說華僑家屬可以加分,邱孟煌聽人說過自己的一個姨媽正是在馬來西亞,於是他回家告訴母親,希望能夠獲得一些證明材料。但是母親拒絕了他的請求,並讓他以後不要再提起馬來西亞的姨媽。
於是,邱孟煌策劃了這樣一個節目,來探尋自己的家族故事,從而挖掘出了一部底層人民掙扎生活的苦難歷史。
原來,邱孟煌的外公陳斌正是廣東人,當年世道艱難,許多人下南洋求生,於是陳斌帶上妻子求人把他們偷渡到了馬來西亞,以割膠求生,並在那裡生下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有一天,家裡突然闖進來一群人,口裡說著“漢奸”的罪名便把邱孟煌的外公外婆帶走了,之後他們二人便再也沒有回來,家中只剩下四個孩子。
四個孩子最大的也才11歲,於是為了買到船票回國,邱孟煌母親的姐姐把自己賣到了馬來西亞一個有錢人的家裡當丫鬟,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淪落到一個福利機構並結了婚,不過在精神上留下了一些創傷。
2014年,邱孟煌作為故事當事人家屬,親自參與了這起故事的探索,經過了一系列艱辛之後,邱孟煌的母親終於見到了分離六十多年的姐姐。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邱孟煌向觀眾們展示了當年父輩們下南洋求生的艱苦掙扎與離奇曲折的經歷,最終成功打動了大家的心,這個紀錄片也在當年掀起了一股尋根熱潮,邱孟煌似乎成功復出了。
2019年末,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中國也不能倖免。
在那個寒冷的冬季,全國人民只能待在家中,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只有醫護人員和武警官兵依然堅持在第一線,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懷,各級組織嚴格執行防疫工作,大家都在祈禱著疫情早日結束。
然而,就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抗疫情的時候,邱孟煌於2020年2月份在個人的社交軟體上釋出了一則訊息,內容為:
“此時,雖然東亞病夫的牌匾早已被踢碎了一個多世紀了,我們可不可以說話語調稍微溫和並帶些歉意,不慫也不豪橫地把口罩戴起來,向世界鞠個躬,說聲:對不起給你們添亂了。”
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邱孟煌是認為新冠疫情的病毒正是來源於中國本土,且中國要為這次疫情負責,應該向全世界道歉。此則訊息一出,立即引發了人神共憤。
因為但凡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此次疫情雖在中國首先出現,但卻不能說是由中國引發的。
大家都在眾志成城擊敗疫情,而邱孟煌卻在這裡要求中國人向世界道歉,那不就是在給我們國家定罪嗎?
邱孟煌發表的這一番言論直接在網上炸開了鍋,網友們指責他將矛頭指向中國,聲稱拒不接受辱華人員繼續留在央視工作,邱孟煌成為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由於影響過大,最終引起了央視領導的重視,很快,邱孟煌遭到封殺,社交帳號內容全部清空。
同時,他不僅工作被撤,而且錄製好而未播出的節目也“胎死腹中”,就連曾經參加過的節目也被下架或者打碼處理,最終他徹底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此後有人扒出,被封殺後的邱孟煌只能給別人做講師,臉上不復當年的神采,而多了幾分憔悴。一代央視名嘴,就此沒落。
縱觀邱孟煌事業史,前期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節節升高,憑藉一張嘴在央視站穩腳跟,本該是前途無量,可以光榮退休的。
結果後面也許是被風光衝昏了頭,開始做出一些為人不齒的事情,且無視國家利益,顛倒是非,發表錯誤言論,導致禍從口出。可見,人只有修行內心,才能抵制誘惑、分辨是非,才能保持初心。
參考文獻
西陸網.2020-03-05
中國日報網.2014-05-14
中華網.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