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什麼樣的學問?
一、是一門天人合一的學問
很多人懷疑,我們的祖先有那麼高的智慧?在古老的時代,什麼科學基礎都
沒有,一下子就能搞出這麼高明的《易經》,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常說“神仙中人”、“神乎其技”、“神奇不測”。
《易經》很可能是“神來之筆”所留下來的痕跡,透過“神道設教”,使大家逐漸
“神而明之”,達成“神機妙算”的效果。只要對“神”不“神經過敏”,便能“神通廣大”地“神之又神”,過著“神怡心曠”的美好日子。
人可以略分為兩種:一為“萬物之靈”,一為“萬物之賊”。“萬物之靈”能夠研究天道,探索宇宙自然的道理,把它應用於實際的日常生活之中。換句話說,也就是具有天地萬物合一的“天人合一”觀念,使百姓尊敬如神。後者則仍
然存有“人同獸爭”的舊觀念,只知道以科技代替人力,來戰勝其他動物,導致環境破壞、物種大量消失,當然會被歸類為萬物之賊。
“天人合一”是自然界與人類和諧共存的美好境界,不但可以消解天人交戰的緊張與焦慮,而且能夠調和人文與科技的異質相通。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尤為重要。
《易傳》告訴我們,自然界的變化,並不是由於某種超然的或外在的動因所造成。它的變化,是由於宇宙的原動力,也就是陰和陽的互動、交感,可以說是天人互動、交感的結果。我們必須在“天定勝人”和“人定勝天”的合一中,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合理定位。在敬天、順天、事天的大原則下,發揮人類的潛力,謀求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