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以前減肥,磚家說要多吃素少吃肉;現在減肥,磚家說要少吃主食,吃肉沒關係。

我就想打!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本人跟食品磚家毫無關係,平民一個,結合磚家的理論,以普通人的知識結構分析一下,到底要怎麼吃。

我家兒子11歲,1.50米,110斤,是個實實在在的小胖子,食量一般。

因本人是北方人,孩子爺爺奶奶經常早飯給吃芝麻醬夾饃、油炸饃片等,中午在學校吃,晚飯因孩子的愛好經常都是炒米飯。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依現在磚家的說法,這種吃法很不健康,早晚飯純粹的主食,完全就是碳水化合物,不胖才怪了。

在各類食物裡,含碳水多的米和麵,是最容易致胖的,磚家說的到底有沒道理?

本人瞎分析一下,在古代食物匱乏的時候,挑選的食物自然是吸收率高的,於是就選擇了含碳水多的米麵為主食,吃同樣多的草和樹皮也能飽腹,但吸收不了啊,轉換不成人的能量。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再舉個例子,本人喜歡跑馬拉松,馬拉松可以說是人類消耗最大的運動之一,而跑馬講究的就是多補充碳水。

那麼問題又來了,人類為什麼容易吸收含碳水多的米麵?應該是進化論的影響,人類經過自然選擇,進化到容易吸收碳水,你讓牛吃這個就不行,它就得吃草。

為什麼米和麵含碳水最多?這應該是人類幾千年的人工選擇,讓米和麵含的碳水越來越多。

透過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人類的自然選擇和對米麵的人工選擇,就形成了人類最容易生存下去的吃法。

以上來看,磚家這次有可能蒙對了。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再回到我兒子的問題上來,我們家世世代代都這麼吃啊,只是之前的晚飯大多是麵條而不是炒米飯,碳水化合物也不會少,苗條了這麼多代,為啥現在出現了胖子?

再囉嗦一下,我家兒子飯量不大。

凡事要研究清楚,離不開歷史。

本人父母幹了半輩子的農民,本人十歲前也是幹過農活的,十幾歲也斷斷續續幹過,可我兒子這代,徹底的五穀不分,想幹農活那是痴心妄想了。

當年幹農活的強度有多大呢?在我的印象裡,只要你不是太懶,比如一大早鋤兩三個小時地,下午再鋤兩三個小時地,這是一個農夫的基本強度,至少一個半程馬拉松。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想象一下,你每天一個半馬,訓練量比得上專業馬拉松運動員了,哪個馬拉松運動員有胖的,微胖的都不可能有。

當然,地主家的傻兒子就另當別論了。

時代變了,以前需要人類大量的體力勞動才能生存,現在不需要了,以前人類食物匱乏,需要大量吸收率高的碳水化合物,現在也不需要了。

這個變化也就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老一輩還保持著農耕時代的飲食,把這用在新一代人身上,已經完全不適合了,畢竟搞類似馬拉松那種極限運動的也沒多少。

話說搞馬拉松的,可以試試農民驗證了幾千年的飲食,說不定能出好成績。

我們到底要怎麼吃?

在這個時代,一般人還就得減少主食的攝入,增加其它食物,既能保證不發胖,也能保證更豐富的營養。

分類: 旅遊
時間: 2022-02-05

相關文章

解鎖山西運城新玩法!這座城隍廟堪稱古建博物館,藏著宋元明清建築
在馬且停的旅行途中,看過的城隍廟可謂是不少,比較出名的有平遙城隍廟.上海城隍廟等,不過如果說到哪個城隍廟最讓我驚喜的話,那麼芮城城隍廟一定可以算其中一座. 說到芮城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裡?首先馬且停 ...

復活無望!安徽砸60億建“地標”景點,卻因違建而淪為爛尾建築

復活無望!安徽砸60億建“地標”景點,卻因違建而淪為爛尾建築
這幾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地區都對旅遊業加大投資,建造一些景點來吸引更多的遊客.安徽坐落在我國的華東地區,雖然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比較慢,但是在穩步增長.在2020年,安徽的經濟生產總值達到了38680 ...

東北三省的世界遺產知多少?你都去過嗎?

東北三省的世界遺產知多少?你都去過嗎?
中國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觀豐富優美,從1986年我國首次向申報世界遺產專案以來,到目前已有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自然遺產14項,與義大利並列為擁有世界遺產最多 ...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兗州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明歷代魯王墓葬綜述 明代的墓葬,自朱元璋稱帝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一改唐宋舊制,由注重靈魂的上.下宮制度,改為突出皇權和禮治的"前朝後寢"制度.他所建立的明孝陵模式,為明清兩 ...

西雙版納夏天很熱嗎?其實那裡有個地方,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之地

西雙版納夏天很熱嗎?其實那裡有個地方,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之地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辛苦一輩子的離退休老年人,他們開始有大把的時間和願望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甚至尋一處心儀之地,要麼旅居養老.要麼定居下來. 近些年,西雙版納就成為旅居養 ...

什麼才是真正的庭院?

什麼才是真正的庭院?
作家馮唐說,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事有四件: 後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雲,二十來歲的你.後海有樹的院子著實難擁有,可我們能擁有一個小小的院子也是幸福的一件事. 有個院子,種花養草,閒庭信步: ...

今月曾經照古人——“荷塘月色”的前世今生

今月曾經照古人——“荷塘月色”的前世今生
從清華大學西門進入校園後,沿主路前行不遠,左手邊湖光島影,一片蓮荷隨風曳動.1927年夏,朱自清先生正是在這裡撰寫了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描繪了一個月光如水.荷葉田田的美麗世界,如同一首緩 ...

“荷塘月色”的前世今生

“荷塘月色”的前世今生
王洪波 從清華大學西門進入校園後,沿主路前行不遠,左手邊湖光島影,一片蓮荷隨風曳動.1927年夏,朱自清先生正是在這裡撰寫了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描繪了一個月光如水.荷葉田田的美麗世界,如 ...

故宮寧壽宮區全紀錄

故宮寧壽宮區全紀錄
走進乾清門廣場東端的景運門,就會看到一片寬闊的廣場,它的北面是齋宮,南面是箭亭,東面是錫慶門,進入這道門,就走進了寧壽宮區.寧壽宮區以皇極殿為中心,前有皇極門.寧壽門,後有寧壽宮,被稱為紫禁城中的&q ...

德國博物館收藏的掠奪來的圓明園文物

德國博物館收藏的掠奪來的圓明園文物
流落於德國的文物數量大概有50萬件以上.主要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掃蕩了北京城圓明園.無數的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珍貴文物全部被洗掠一空.還有就是很多的外國奸商走卒借考察遊玩之名瘋狂的在那個混亂的 ...

蒙古草原剿匪

蒙古草原剿匪
蒙古故事 百年風情 五十八章 三十萬字 一 求學入王府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五的瑞雪紛紛紛揚揚地下了三天三夜,還是沒有停,它改變了草木的姿態,改變了河山的原貌,但它改變不了人們的生活規律,有些事還照常進 ...

別懷疑,這幾個城市真的是在俄羅斯……

別懷疑,這幾個城市真的是在俄羅斯……
說完了圖瓦,我們再繼續走一趟紙上字間的輕鬆行. 接下來,是幾乎俄羅斯版圖上最為特殊的一塊. 俄羅斯人基本零存在感:達吉斯坦傑爾賓特 傑爾賓特位於俄羅斯最南端,距離亞塞拜然邊境不遠. 秋天很暖和,冬天短 ...

浪漫如三毛,都為它折服,這是一座滿足所有美好想象的東南亞小島
三毛曾在自己的散文遊記裡這樣寫道:"在蘭卡威的每一天,我什麼事都不做.要麼舒服地睡在溫暖的沙灘上,要麼躺在輕柔搖曳的棕櫚樹下,和煦的海風拂著我的臉,起伏的海浪在耳旁嗚響--" 這個 ...

花3億在岩石中&quot;鑿&quot;出一個酒店,表面普通,內部卻大有乾坤

花3億在岩石中&quot;鑿&quot;出一個酒店,表面普通,內部卻大有乾坤
去旅遊訂酒店我們不難發現 越繁華的地方酒店越多檔次也越高 不管是五星級的酒店還是小小的招待所 大家的目標總歸還是 朝著"賺錢"去的 沒有那個老闆願意把酒店蓋到大山深處 蓋到人煙稀少 ...

熱鬧的北京城不遠處有一座谷積山,關於它的得名,民間流傳著這兩種說法
京西,曾經繁華的商旅古道早已失去了當年的喧囂,荒野雜草之中,徒添一份蒼涼與落寞-- 靈鷲禪寺始建於唐代,明英宗時最後一次營建,英宗題寫寺名 若許梵音心寄處,山隔曉霧嶺成行.谷積山橫亙在房山與門頭溝交界 ...

新加坡植物園 - 亞洲第一個公園景點

新加坡植物園 - 亞洲第一個公園景點
位於烏節路的新加坡植物園,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熱帶花園.這個佔地82公頃的綠地擁有超過10,000種開花植物和樹木.亮點包括國家蘭花園和雅各布-巴拉斯兒童園 - 世界上第一個專門 ...

可可西里為何不允許隨意進入?帶你深度瞭解這一“人類禁區”

可可西里為何不允許隨意進入?帶你深度瞭解這一“人類禁區”
前言 在我國,有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為包括了我國最大面積的無人居住的土地,許多人都對這片未知的區域懷有好奇之心和嚮往. 這裡有綿延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白雲的倒影和成群的野生動物, ...

在量子計算機中造出的奇特“時間晶體”或將永遠改變物理學

在量子計算機中造出的奇特“時間晶體”或將永遠改變物理學
研究人員最近利用量子計算機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物態--時間晶體.這些時間晶體在谷歌的Sycamore晶片中創造而成,儲存在量子低溫恆溫器中. 時間晶體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永遠迴圈下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因此 ...

他曾拒絕跟隨國民黨,為我軍繪製地圖,後來兒子成國務院副總理

他曾拒絕跟隨國民黨,為我軍繪製地圖,後來兒子成國務院副總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的一位老人給上海市委書記寫信, "你要把自己當黃牛,幹大事,以周總理為榜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以權謀私.如有親戚朋友來找,不符合原則的,一律六親不認,包括我.&q ...

她家全屋刷白色乳膠漆,應用百葉窗,看似單調乏味,實際上很舒適

她家全屋刷白色乳膠漆,應用百葉窗,看似單調乏味,實際上很舒適
這是一套年輕夫妻居住的小三房,留出一個臥室給來當衣帽間,兩人在上海打拼多年買下這套143㎡看似沒有任何缺點的小房子,實際上入住發現廚房和餐廳的分割過於明顯,利用率也不高,還擋住了餐廳的採光,主臥室的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