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一艘從歐洲返回美國的貨輪上,潛伏著一個毫不起眼的弱小生物——斑馬貽貝,當貨輪漂洋過海回到美國之後,這些船員萬萬想不到,船上的不速之客將會在未來的時間裡給美國帶來多大的麻煩。
拉開入侵美國的序幕
兩年後,美國五大湖的某位漁民在外出捕魚的時候,無意間打撈上來了一個廢棄的螺旋槳,他發現上面密密麻麻的覆蓋了很多小型貝殼,不僅根本看不出螺旋槳原本的樣子,並且當漁民準備清理貝殼的時候,卻發現很難摳下來,只有非常用力去摳,才能把貝殼扣下來,於是出於好奇的心理,漁民把它帶回了家。
但沒過多久,這位美國當地的漁民就把這件事情忘到了腦後,而隨著時間慢慢推移,漁民卻突然發現這片湖水開始變得有些奇怪。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交界的地方,有五個美麗的湖泊,統稱為五大湖,這裡原本生存著很多野生動物,不僅具有一套獨特的生態迴圈系統,而且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特別漂亮的風景。
但因為上世紀的工業革命,美國五大湖遭受到了嚴重的汙染,而這位漁民也習慣了藍黑色的湖水,但如今湖水竟然開始變得慢慢清澈起來,這樣不可思議的變化,讓漁民百思不得其解。
但漁民心想,湖水變清澈是一件好事,管那麼多幹什麼,於是便繼續開開心心的捕魚去了。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奈何這位漁民並不懂得這個道理,而美國五大湖之所以會變得清澈,都是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貝殼把湖水裡的微生物全都吃乾淨了,這不僅會讓湖水變得清澈,而且還將打破當地的生態鏈,讓魚類無法長大,最後越來越少。
於是在之後的時間裡,這位漁民每次出海捕魚,一網子下去,撈上來的一半都是這種不知名貝殼,這可把他給難為壞了,因為如果再這麼下去,他連孩子的生活費都快付不起了。
所以他趕緊回家拿著之前打撈上來的廢棄螺旋槳,跑到相關部門詢問生物專家,想問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經過調查,生物學家在聖克萊爾湖附近發現了一種從來沒見過的貝殼種類——斑馬貽貝,也就是漁民拿來的那種,它們的體型很小,直徑大約在2~5釐米左右,每當生物學家翻起一塊海邊的石頭,都會在石頭下面發現大片大片的斑馬貽貝。
並且這種斑馬貽貝的吸附能力極強,不管是石頭、鋼鐵,還是船艙下面的螺旋槳,它們都能像狗皮膏藥一樣死死的粘上去,甚至最後連魚類都無法倖免於難。
就在美國發現貝殼生物大面積入侵的這一年,遠在底特律的電廠也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災難。
這天附近小鎮的居民照常起床上班,但卻突然發現家裡沒水沒電,於是趕緊展開了調查維修,當他們開啟通水管道,卻發現了令人恐怖的一幕。
密密麻麻的小貝殼充斥在管道內,達到了每平方米200只,於是發電廠被迫關停,附近小鎮也陷入了沒水沒電的尷尬境地,而當地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前所未見的麻煩,只能先花了25萬美元(125萬人民幣)疏通被貝殼堵塞的管道,然後再花600萬美元(3600萬人民幣)重新設計管道取水路線,避免以後在出現類似的情況。
斑馬貽貝入侵美國,此題無解!
雖然以上這些原因確實讓美國人非常頭疼,但更加可怕的是它的繁殖能力,一隻雌性斑馬貽貝1個半月的時間就能長為成熟體進行產卵,每次產卵30000~40000顆,一年下來最少也能產下100萬顆卵。
雖然它的生命週期只有為4~5年,但架不住一隻斑馬貽貝一年就生100萬顆卵啊,再加上美國沒有它的天敵存在,就給了斑馬貽貝近乎於完美的生存環境,要知道在斑馬貽貝原產地——歐洲,有高達70多種鳥類和魚類以它為食,可以說是生活的驚心膽顫。
所以當1986年那艘美國輪船來的時候,一隻斑馬貽貝下定決心,一定要擺脫在歐洲悲慘的生活,於是當它死死的吸附在輪船底部,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之後,便有了之前的故事。
到了美國之後,斑馬貽貝發現這裡的鳥類戰鬥力根本不行,因為斑馬貽貝自身攜帶的肉毒桿菌會導致美國本土鳥類的生殖體統癱瘓,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讓數十萬只鳥類因為想嚐嚐斑馬貽貝的味道而死亡。
斑馬貽貝的恐怖破壞力
在2007年的時候,斑馬貽貝瘋狂擴張領土的行為甚至影響到了位於紐約州的核電站,因為核電站中的冷卻水迴圈管道被斑馬貽貝徹底堵死,導致該核電站被迫關停三次,共計造成了600萬美元(3600萬人民幣)的損失。
除了紐約州的核電站之外,幾乎所有斑馬貽貝氾濫的地區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因為不管是核電站還是其他發電站,都需要大量冷卻水來降低機組溫度,而斑馬貽貝又喜歡吸附在堅硬的東西上,所以這就陷入了死迴圈。
2011年,據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統計,僅在五大湖地區,就有足足4萬億隻斑馬貽貝,並且在過去的十幾年間,這些煩人的小貝殼共給美國造成了高達50億美元(300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斑馬貽貝的體內含有劇毒和寄生蟲,不僅無法讓五大湖內的其他生物把它當做食物來源,而且對人體也極為不利,不能搬上餐桌,總的來說就是不能殺也不能吃,真是煩死美國當地民眾了。
它們瘋狂的在湖中吃掉原本屬於美國本土生物的浮游植物,不僅讓其他魚類和貝殼類生物的生長環境變得非常惡劣,而且它們還會吸附在其他貝類身上,導致大量貝類引打不開殼而窒息死亡。
在斑馬貽貝瘋狂的擴張領土的行動中,美國本土的300多種魚類、貝殼類生物已經有200多種陷入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而那些靠海吃海的美國漁民們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準備賣掉漁船,退出這個行業,因為斑馬貽貝的泛濫導致這些五大湖的漁民們根本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據報道,斑馬貽貝是一種濾食性生物,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碎屑為食,並且隨著它排出糞便,甚至能達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你以為這是一件好事嗎,不,當然不是,雖然斑馬貽貝的糞便能淨化水質,甚至是滋養浮游生物的生長,但這種畸形的生態迴圈卻並不合理,由於斑馬貽貝的繁殖能力太過恐怖,它用糞便滋養浮游生物之後,這些浮游生物反過來又增強了斑馬貽貝的生長速度,於是最終變成了惡性的生態迴圈。
時至今日,美國斑馬貽貝的數量已經達到了400萬億隻左右,並且根據專家的分析,全部滅殺美國本土的斑馬貽貝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他們退而求其次,只能選擇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儘量減輕斑馬貽貝造成的破壞,所以說,此題無解。
美國禍不單行
在美國生物學家調查斑馬貽貝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更加恐怖的事情,原來它並不是孤身一人從歐洲大陸來到美國的,它還有一個兄弟——蝦虎魚。
蝦虎魚雖然看起來呆呆傻傻,而且體重不高,最多隻能長到幾釐米,但卻是全球已知魚類家族中最為龐大的一種,其分支達到了2100多種。
雖然蝦虎魚的壽命只有59天左右,但卻能在20天之內長為成熟體,然後進行繁衍活動,每次能產下400枚卵左右。
而這種入侵美國的蝦虎魚極其好鬥,為了幼魚能安全長大,不僅會經常和美國本土的魚類競爭,甚至還會捕食它們的魚卵來反哺蝦虎魚幼魚,最後和斑馬貽貝一起欺負美國本土的生物。
入侵美國的另一員大將——亞洲鯉魚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光顧著發展工業,導致多地區的河流湖泊被砷、汞、硝酸鹽等多種重金屬嚴重汙染,大量的魚類、蝦類被重金屬毒死,於是為了改善河流環境,美國環保部門每年都要投入 1500萬美元(9000萬人民幣)來改善汙染問題。
但治理結果卻絲毫不出意料,那些工廠該擴大擴大,該排放汙水還是排放汙水,根本沒有起到一點作用,於是當時的美國環保部門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就想著在特定的區域裡引進草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來淨化水質,意圖解決汙染問題,
但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看到亞洲鯉魚長得這麼可愛,於是就帶了一條回家,但養著養著卻發現,亞洲鯉魚的體型太過龐大,家裡的魚缸已經養不下了,所以這位好心人便把亞洲鯉魚放生到了附近的湖裡,拉開了亞洲鯉魚大面積入侵美國的序幕。
亞洲鯉魚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展現出了極強的適應能力,再加上沒有人限制它們的生長,所以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繁殖,成熟的亞洲鯉魚每次都能產下十幾萬枚卵左右。
2005年,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中,亞洲鯉魚瘋狂的蠶食著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甚至是一些美國本土魚類的幼苗,一隻亞洲鯉魚每天都能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40%的食物。
時至今日,成熟後的亞洲鯉魚身長最多能長到1米多,重量能達到100多斤,並且無憂無慮的生活,讓這些亞洲鯉魚越發猖狂起來,甚至能躍出水面一米多高,假如它看誰不順眼,就會奮力一跳,然後狠狠地打人一個巴掌。
萬般無奈之下,美國政府決定開放捕魚禁令,併發布通知,如果釣上來一條亞洲鯉魚,就必須把它處理掉,不能再放生到水中!
要知道在亞洲鯉魚氾濫之前,當地的釣友們什麼時候去釣魚,釣什麼魚,怎麼釣,都是有著明文規定的,並且在釣魚之前還要向有關部門報備,可想而知亞洲鯉魚已經把美國人折磨成什麼樣子了,不然也不會對它這麼特殊。
但這些美國釣魚愛好者把亞洲鯉魚釣上來之後,卻發現它的體內有很多肌間刺,處理起來非常麻煩,也就導致美國當地的民眾很不喜歡吃,久而久之也就沒有釣魚愛好者去做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而美國野生動物資源管理部的人一看民眾釣魚的興致大減,於是便轟轟烈烈的舉辦了一場釣魚大賽,但誰也不會想到,魚沒釣上來幾條,倒是有很多參賽者被亞洲鯉魚啪啪打臉。
據他們描述,這些亞洲鯉魚就好像裝了一臺發動機,嗖的一下就衝出水面兩米多高,然後啪的一聲打在了我的臉上,並且有時候亞洲鯉魚還會吐出一些黏黏糊糊的東西,讓人感覺非常的噁心。
要知道五大湖可是美國漁業僅存不多的淨土,在亞洲鯉魚氾濫之前,每年都能為當地提供70億美元(420億人民幣)的財產收入,並提供了超過70000多個工作崗位,但現如今以亞洲鯉魚的泛濫趨勢來看,五大湖被亞洲鯉魚侵佔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自從2004年以來,美國當地政府共花費了20億美元(120人民幣)的資金,來阻止亞洲鯉魚氾濫,不管是用大型漁網,氣味誘捕這些民用手段,還是用聲學水槍、生物病毒這些科技手段,都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所以在這場“人魚大戰”中,美國可謂是被打的節節敗退,而亞洲鯉魚則是乘勝追擊,侵佔了五大湖,開始肆意的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但在我國,這種情況卻萬萬不可能發生,對於亞洲鯉魚來說,除了生態鏈中的天敵之外,中國的吃貨們才是讓它們氾濫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於是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轉變了思路,既然本地民眾不吃亞洲鯉魚,那麼能不能把它賣到中國,以此開啟國際市場呢?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首先美國要想把亞洲鯉魚運到我國,就必須要經過冷凍處理,而這些經過冷凍處理的魚到了中國,肯定沒有我們中國本地捕撈的魚新鮮,所以中國吃貨們在逛菜市場的時候,會如何選擇就不必多說了吧。
結語
總的來說,不管是斑馬貽貝還是亞洲鯉魚,都給美國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經濟損失,而這些入侵物種之所以能夠大肆破壞生態環境,都是因為幾十年前那些美國本地的民眾沒有生物入侵的概念,看到一個沒見過的生物,就想帶回家裡養著玩,從而造成了如今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看到疑似入侵物種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警惕心理,最好先上網查明它的身份,一旦確定是入侵物種,請一定要向相關部門舉報!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篇文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