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不到問題所在,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如果只是看到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這樣能行嗎?
有些情況下是這樣的,那是物質世界領域。比如人和人離得遠了就沒有辦法交流溝通,然後人們想辦法解決了這問題。有了電話和網路。
但是隻要涉及到人,和精神世界沾一點邊。都不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最佳方案的。
因為問題會層出不窮,越是以解決問題的眼光看待人事,就會有越多的問題。
因為你就是為解決問題而生,那是你的快樂所在,按照吸引力法則,上天能不滿足你嗎。
那如何面對呢?
一是要有和問題和諧共存的態度,知道問題一直會有。
秋天樹葉黃了,落了,是問題嗎?
如果你認為它是,那就是。
親人或自己生病了,是問題嗎?
如果你認為是它就是。
……
但是如果你認為問題是機會,那它也是。
另外,對人事要接納包容。
人生比起區域性事件要宏大的多,接納是一種誠摯的態度。
因為他人的事,是他的事,你沒有辦法替代他完成他的人生體驗。
當你擁有了面對困難能力就有了喜悅的心態。
你會發現從接納和感恩中,你生長出來獨立自主的能力,不再像嬰兒需要別人來餵哺。
你自己的人生,要認真體驗,不去依賴他人,讓別人負累,也讓自己失去真正的快樂。
再者,就是自己的主要功課就是發現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站在自己該站的位置,因為在人生這個宏大的真相當中,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所以多多體驗,在和世界碰撞中,向內觀察自己。
看清自己的真實面貌,去把自己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並站在自己的位置。
舉一個自我發現的例子吧。
孩子老師發信息來,問我是不是面對孩子的問題,有鴕鳥心態。
我認真內觀,發現了一個自己的真相。
#
您說的對,是鴕鳥心態。
但是也不太一樣。
不是視而不見,而是看見了,不知道怎麼管,如何能勇敢的幫助孩子。
昨天晚上一邊寫計劃,圓平說說我不相信他,不支援他。
我很奇怪,我跟他說,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是相信他支援他的。並問他為什麼那樣想。
他舉例說,比如晚上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他還在玩遊戲的話,就提醒他“該睡覺了呀,否則自己的目標就達不到了喲!”“你都是玩就玩吧,我看你到什麼時候,如果出現什麼不好結果了,再想別的辦法”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說“媽媽不是想不管你,是覺得不知道怎麼管。”
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又說對了。
所謂相信和支援,是他說的樣子。
而不是,你說了計劃怎樣,你就去做吧。
做好了,很好。做不好,我也接受,再想別的辦法。
我以為的支援相信,接納,包容,事實是在事情進展過程中無所作為。
想著自然後果作為懲罰,讓他自己悟自己長。
沒有做到支援孩子做到他希望的自己,那才是孩子自信和力量的源泉呀!
我覺得我相信你,然後你完成了計劃達成了目標,那就繼續努力,如果沒有,那有後果等著你。我也接受。
前面我是這種狀態。
現在孩子來指導我,如何支援他了,真是要加油呀!
用樂觀的心態言語表情來支援孩子按照計劃進行,進而增加他的自信和力量。
不過也要接納自己,曾經強行要求孩子,按時睡覺。孩子敵對,倆人生氣,沒能早睡。
後來知道強烈要求只會產生負面作用,乾脆就你的事情交還給你自己。
我到時間該提醒還提醒,但是做不做是你自己的事。
一面說的好,是界限分明,交還責任。另一面其實是自己對孩子的情況,不夠上心,不負責任。
發現這一點後,就開始細心觀察,然後仍然提醒,但是仍然不知道怎樣就能促使孩子作出有利於他自己成長的選擇。
當我能做到,無論孩子怎樣,也用愛的眼神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在反思摸索自己到底要怎麼做了。
這時他需要父母的幫助,但是我卻不知道,怎樣助力。
還好孩子願意告訴我希望我怎麼做,來支援他。
多和孩子交流,發現他比父母還有智慧。
他更瞭解他自己,更知道自己的處境和願望。
#
這裡面藏了一個我自己的真相和位置。
真相就是我膽小,不敢擔當,那是小時候的我的樣子。
現在作為母親,要勇敢的站在母親節的位置才對。
日記本
贊
小禮物走一走,來簡書關注我
讚賞支援
相關推薦
孩子打遊戲怎麼辦?
閱讀 764
我該感謝誰?
閱讀 13903
我居然能得第四名
閱讀 12634
為什麼我又開始畫畫了?
閱讀 939
原來曾經被悄悄地喜歡過
閱讀 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