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英國一家公司已經發明瞭能識別人說話真假的系統,而荷蘭一家公司則發明了人類表情識別app,看到這些新聞還真是令我感慨,因為多年前看美劇Lie to Me時,就設想過可以發明一種識別人表情的小程式,賣給HR招聘用[呲牙]
但當時困於攝像頭的畫素和手機運算能力,打個比方,就如同當年用286一樣,一些應用宕機卡頓閃退是常態,此事就不了了之。
其實微表情讀心術由來已久,但因為人類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專注度不夠,所以往往誤讀比較多。記得相親節目非誠就曾經引用過,但效果變笑果,後來也就從節目消失了。
而基於現在的高畫質技術疊加現代人工智慧,表情識別將會變得輕而易舉,而且具有更高的精確度。
一直以來的研究表明,理論上面部表情識別並沒那麼複雜,因為控制面部表情的也就那麼42塊肌肉,這些肌肉控制著表情,表達六種基本情緒:憤怒、恐懼、驚訝、厭惡、快樂和悲傷。
而Glasgow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僅有四種基本情緒。憤怒(厭惡)、恐懼(驚訝)、快樂和悲傷。
他們發現恐懼和驚訝擁有共同的表情特徵:瞪圓眼睛——這意味著它們只是同一基本情緒的不同成分,而不是兩種基本情緒。
同樣,憤怒和厭惡都以皺鼻子的動作為開始。所以,憤怒和厭惡可能僅僅是一種基本情緒的不同成分而已。
憤怒和厭惡的區分僅僅在面部表情得到進一步發展以後才變得明顯,即使這種發展通常只需一瞬間就能完成。
研究者們認為,從進化論角度講,面部表情和基本情緒的關聯具有進化基礎。
首先,最先表現出危險訊號(皺鼻子)為物種發展提供了最大的益處,因為這能夠讓同伴儘快逃跑。第二,這些動作對錶情者的生理意義——皺鼻子可以避免激怒潛在的敵人,而睜大眼睛就能吸收更多的視覺資訊,這對逃跑是有幫助的——也會因為儘可能快地做出它們而增加。”
這一理論認為,人類有四種基本的生理性情緒:喜、怒、哀、懼並以此為基礎,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了複雜得多的各種情緒。
這並不代表我們的情緒系統比之前認為的要簡單,而僅僅是構成它的基礎由六種變成了四種而已。
也正是基礎情緒在進化歷程中的不斷髮展形成了複雜多樣的人類情緒:表情過程中,面部肌肉的動作並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有先後順序的。這說明情緒是一個以生理過程為基礎,逐步專門化和社會化演變的多層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