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9日訊(記者 王金瑞)昨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釋出《關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支援力度。
接近監管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整體來看,《通知》釋放了加大金融支援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積極訊號,有利於推動關於加大金融支援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要求的具體落地,有助於支援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已單獨設立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統計指標
早在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檔設定了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兩個上限。
彼時,《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釋出時配發的答記者問中提及:“為支援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目前,央行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住房租賃金融業務有關意見,並建立相應統計制度,屆時對於符合定義的住房租賃有關貸款,將不納入集中度管理統計範圍。”
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明確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基礎制度和支援政策,提出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還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援,包括完善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相適應的貸款統計,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中國網財經記者向接近監管人士瞭解到,2021年6月《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出臺後,各地正抓緊建立健全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聯審機制,對於透過聯審的專案發放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認定書。
“央行、銀保監會近期均已基於住建部提供的認定標準,根據專案認定書單獨設立了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的統計指標,將符合條件的有關貸款單獨統計。上述措施落地後,不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有關貸款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也就具備了實施條件。”上述接近監管人士如是說道。
專家:促進房地產良性發展
2022年2月8日,央行官網釋出的訊息顯示,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有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的信貸投放,支援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助於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下一步,央行、銀保監會將加快建立完善住房租賃金融制度,繼續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長租房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援力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接近監管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通知》釋出後,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有關貸款將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這意味著銀行發放相關貸款不再受集中度管理指標約束,有充足的空間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專案的信貸投放。《通知》還鼓勵銀行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支援力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通知》主要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與長租房市場發展,這也是促進我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就是推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體系,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促進房地產良性發展。
秦農銀行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機構要以此次政策調整為契機,最佳化房地產金融業務結構,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的支援和服務力度。一是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合作,支援開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開發建設,並在住房租賃平臺交易撮合、信用評價等各個環節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二是可與房地產企業合作,透過簽訂租賃權轉讓協議的方式將待售房源變成長租房源,擴大住房租賃市場供給。三是開發額度和利率適中的租房貸款、租房分期等產品,為有需求的租客直接提供信貸支援。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加快進入住房租賃市場,探索住房租賃信貸新模式,既可促進住房租賃金融朝著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也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
(責任編輯:易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