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非常神奇,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我們的長輩常常會在我們小的時候告訴我們許多關於動物的知識。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探究後發現許多流傳下來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我們所認知的許多動物與現實是不一樣的。
有許多動物謠言透過人傳人得到廣泛傳播,這些動物謠言曾讓人深信不疑,看完後絕對會重新整理你的認知,你被這些謠言騙過嗎?
可愛的企鵝
企鵝在我們心中都是非常可愛的形象,在小時候看的許多動畫片裡面,企鵝都是正義且勇敢的,但我們很容易被這些所誤導。
在野外大自然當中的企鵝和我們所想的企鵝是很不一樣的,企鵝是群居動物,通常是幾十只到上百隻在同一個家族裡面一起生活。但是這不代表著它們的大家族非常溫馨,事實上企鵝之間常常會發生暴力行為,尤其是在交配期。
當繁殖期到來的時候,雄性企鵝便要開始尋找配偶了,這個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讓人三觀盡毀的事情。有研究團隊在觀察雄性阿德利企鵝的時候發現,雄性企鵝會結夥成小團體,然後尋找一些受傷或者落單的雌性企鵝。雌性企鵝的力量要遠遠小於雄性企鵝,更何況當一群雄性企鵝將其包圍起來的時候,雌性企鵝更是幾乎不可能反抗。
這群雄性企鵝會與落單的雌性企鵝強制交配,讓其懷上自己的幼崽。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可怕的在於這些雄性企鵝還會有一定機率將雌性企鵝已經有的幼崽給殺掉,用腳把幼崽踩死、咬死。
同樣是在繁殖期,有些雄性企鵝沒有找到合適的雌性企鵝來繁衍後代,但它們本身還具有原始的慾望,因此兩隻雄性企鵝會發生交配行為。
除此之外,企鵝之間甚至會出現“三角戀情”。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曾經播出過的一部關於企鵝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名為《破壞家庭的企鵝》(Homewrecking Penguin)。這裡面就講述了三隻麥哲倫企鵝的三角戀,一隻雄性企鵝捕魚歸來後,發現它的配偶有了新的伴侶,甚至它們一起住在了巢穴裡。
這隻雄性企鵝非常氣憤,衝上去與那隻雄性企鵝廝殺,它們攻擊手段極其暴力,最後其中一隻雄企鵝失去了一隻眼睛,雙方都傷痕累累。
螳螂交配
還有一個非常深入人心的動物謠言是螳螂的交配。謠言說雌螳螂交配後都會把雄螳螂的腦袋給吃掉,這個說法並不正確。雖然螳螂之間確實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吃掉配偶的現象叫做“性食同類”,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雌螳螂並不會吃掉雄螳螂。
雄螳螂本身不會為雌螳螂提供特殊的營養,雌螳螂沒有必要透過吃掉自己的伴侶來補充營養。雌螳螂如果吃掉雄螳螂,基本上是因為十分飢餓,這種飢餓會讓雌螳螂身體非常痛苦,於是瘋狂地朝伴侶撲過去,而雌螳螂在不飢餓的情況下是不會吃掉雄螳螂的。
而且科學家們透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雌螳螂並不想吃掉自己配偶,它們對於吃掉自己伴侶的行為是具有排斥心理的,吃掉伴侶的情況基本上不會發生。
而且雄螳螂是會有力氣能夠逃跑的,當雌螳螂十分飢餓,那時候便沒有足夠的力氣來控制住雄螳螂,雄螳螂只需要適度的掙扎便可以逃跑。我們所傳言的情況都是在雌螳螂極度飢餓且雄螳螂沒有力氣逃跑的情況下產生的。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鐘
不少的人都相信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人們認為魚的腦袋比較小,因此不太聰明,能夠儲存的資訊非常少。而且人們感覺魚外形比較呆,很容易被捕捉,因此更加相信了這個謠言,甚至在國外還有許多人堅信魚的記憶只有三秒,這更加離譜。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們就已經針對這個說法進行了研究。他們在一個魚缸裡面放了各種魚,然後從魚缸的一端發射出一道亮光,緊接著在另一端對金魚進行電擊刺激。魚受到電擊之後感動痛苦,便會產生記憶,瞭解到“見光即被電擊”。
因此當它們形成條件反射後,再看到一道光亮就會迅速躲避到魚缸的角落裡面。然後科學家們停止電擊刺激,在一個月之後再次進行這個實驗。他們發現魚類還是記得這個行為,說明記憶已經保持了一個月了,這些魚兒都記住了“光=躲避”的行為模式,就再次論證了魚的記憶不止七秒。
根據《美國科學院會議記錄》的記載表明,不同種類魚類的記憶能力是不一樣的,有些魚兒的記憶力確實比較短,但是最短的都能夠保持三天的記憶力,有一些魚兒的記憶力比較久,可以達到三個月以上。
還有一些科學家透過對照實驗進行了說明,他們在魚缸裡養了不同的魚,並且透過揚聲器的方式來定時餵魚,魚兒會記住這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揚聲器後,便主動出來等待食物,這便是它們的記憶反應。
不同的魚可能會有細微差別,但是也還是沒有魚類在七秒鐘就忘記了揚聲器的餵食聲音,因此魚的記憶不可能只有七秒。
水猴子
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動物謠言是關於水猴子的,許多老百姓都深信世界上有水猴子這種動物。而且一些人在鄉下目擊到了水猴子的“真面目”,甚至還有許多人拍影片說自己捕捉到了野生的水猴子。事實上,這其實是民間的一種傳說,世界上並沒有這種動物。
許多老百姓們見到的水猴子非常有可能是水獺。水獺頭部扁平,四肢爪長,指尖銳利,趾間有蹼,身上的皮毛非常的厚實,體毛濃密,外形很像老百姓們所認為的水猴子。而且水獺的水性極好,時常出沒於水源附近。一般水獺都在林間過著十分隱秘的生活,喜歡在夜間出來行動,但是當它們的食物不夠充足的時候,便會靠近人類生活的水域。
水獺的主要食物是各種魚類,當它們極度飢餓的時候會上岸去吃一些小動物。曾經在農村就發生過水獺襲擊家畜的事件,那隻水獺飢餓到極致,然後到農民的雞圈裡面吃活雞。老百姓們可能從來沒有學過關於水獺的科學知識,因此便會恐懼地認為是水怪,在訊息傳遞的作用下,這個謠言便傳播十分廣泛了。
遇到熊裝死
遇到熊了該怎麼辦?可能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裝死,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個誤解。熊是殘暴的捕獵者,在野外的野熊許多都是很飢餓的,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捕食到的獵物。當人在野外遇到了大黑熊,是非常有可能被吃掉的,每年全球死於黑熊的有上萬人,靠裝死幾乎不可能躲避野熊攻擊。
這是因為人裝死的時候不可能完全屏住呼吸,野熊能夠感覺到熱量,野熊靠近人體還會感覺到心臟的跳動,這樣可以意識到人是活著的。而且野熊如果本來就十分飢餓、體力不足,我們立刻逃跑可以有一定機率逃脫。而如果我們選擇躺下裝死,那麼野熊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將我們直接吃掉。
以前曾經發生過在熊面前裝死逃脫出來的案例,但這種完全是萬幸的倖存者,我們不能將這種特殊的案例代入到真正的生活當中。在野外遇到了野熊,最好的辦法是面朝著它,然後一步一步慢慢後退。野熊看見的人類比較少,因此摸不清我們的真正實力,它本身是不敢貿然上前的。
大部分的野熊攻擊人類都是因為人類靠近了自己的領域和幼崽,只要人類逐漸退出這個領域,那麼野熊便不會再繼續攻擊人類。而且如果自己身上有揹包和一些其他的武器,我們可以將揹包丟出去,這樣可以為我們的逃跑提供更多的時間,不要直接用武器去攻擊野熊,因為這就直接代表我們對它具有威脅性,那麼野熊便更會殊死反抗。
結語
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看完這些重新整理你的認知了嗎?動物的許多行為對於人類來說都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些行為十分沒有人性、殘忍、荒誕與可笑,但是動物在大自然中也有它們自己的“規則”,我們不能用人的觀念來帶入動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