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進入了“熟經濟”時代。當然變化的不止中國,放眼世界全球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一場疫情,這個變化就越來越明顯。全球經濟進入了“滯脹時代”。
上世紀80年代,歐美全面放鬆金融監管,鼓勵科技創新。然後是全球化和數字化,世界各國進入蜜月期,世界經濟突飛猛進,全球經濟進入了一段美好的歲月。
在這一時期美元的聲望如日中天;歐盟統一大市場逐漸形成;四小龍和四小虎等區域經濟起飛;中國抓住了這一難得機遇,從此進入了工業化的快車道。擁有30多億人口的金磚五國展露頭角......直到2008年之前,全球經濟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自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後,世界各國的經濟出現了不同的疲態。
儘管美國開啟了量化寬鬆之路,最先走出了次貸危機,但是總需求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歐盟萎靡不振;金磚五國有三國增速降低;
日本的“低慾望社會”持續至今。四小虎已經失去活力,四小龍的增速也在下降。
全球的經濟增長除中國、印度少數幾個國家外,都幾乎陷入了“長期停滯期”。
下面透過兩張圖,我們來看一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和人口結構情況:
從這張圖我們發現,除中國和印度外,其他經濟體的增長率都徘徊在2%上下。2020年的疫情,除中國外,其他經濟體都是負增長。
再看這張人口結構圖,除了印度和巴西的人口平均年齡分別是28.2歲和33.5歲,其他主要國家的人口平均年齡都在40歲上下,這是標準的“熟齡”狀態。其中日本、德國、義大利的人口平均年齡都已經超過45歲,實足的“中年人”。
2008到2012年這四年是一個分水嶺,世界經濟從黃金時代也走向了白銀時代。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歐洲難民潮;特朗普勝選;英國脫歐;中美貿易爭端;直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世界逐漸形成了當今的模樣。
這個格局包括兩層:第一層是各國的內部環境;第二層是全球的外部環境;
先說內部環境:一句話總結就是“快樂的家庭都是相似,不快樂的家庭是各有各的煩惱!”
先說歐洲,歐洲的問題是“太熟”
首先,歐洲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西歐幾國的人口平均年齡都已經超過了40歲,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了18%,達到了重度老齡化。人口問題已經成為歐洲的主要矛盾。
其次,歐洲早就完成了工業化,投資很難在上去。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歐洲缺乏真正統一的市場,很難長出巨型的企業。歐盟看似是一個統一的經濟體,但由於各國發展程度不一,各有各的算盤,摩擦不斷……
好比一個人年齡越大就越保守,21世紀當世界大踏步邁入網際網路及數字經濟時代的時候,歐洲幾乎無所作為。還整日沉浸在昔日的輝煌之中無法自拔,甚至有些歐洲國家乾脆“躺平”。
日本和歐洲的情況比較類似,可以說是“熟透了”。
日本的人口平均年齡是48.2歲,65歲以上人口占比28.4%,老齡化相當嚴重,多年的零利率和負利率都刺激不了日本人的消費慾望,使日本處於長達30年的“低慾望社會”狀態。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國內市場規模不足以支撐巨型企業,之前的東芝、豐田等巨頭都是全球化的產物。但現在,日本缺少數字方面的巨頭企業,這也拖累了日本未來的全球競爭力。
然後是美國。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人口平均年齡是38.3歲,65歲以上人口占比16.6%,也已進入不惑之年,但其經濟增速一直是發達國家的排頭兵。而且每次危機,美國都能很快恢復。
那麼美國的問題是什麼呢?
第一產業空心化:金融和高科技是美國競爭力的來源,但是這兩個行業的發展都會導致頭部效應,帶來中間勞動力的崩塌,使得貧富差距加大。這樣的結果又導致了產業轉移,無疑又加重了這一現象。
第二種族矛盾: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民族社會,因此種族問題一直是困擾美國社會的痛點。不斷爆發的種族衝突,不斷撕裂著這個國家。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以及白人至上的價值觀,更激化了這一矛盾的爆發。
說完了發達國家,再看看發展中國家
很多人看好印度,因為它人口年輕,平均年齡只有28歲,市場規模巨大,GDP的增速一度超過了中國,但是印度自身也有幾個大問題:
第一印度的種姓問題、宗教問題、語言無法統一等各種因素,使得社會效率低下、社會競爭不公平、市場分割嚴重,市場磨合成本比看上去高的多,指望它成為世界增長的新動力,目前還不好說。
第二婦女地位低下,社會勞動參與率很低,使得有效的勞動人口大打折扣。
說完了各國的內部環境,再看一下外部環境:
第一,80年代以後,全球的增長是一個不均衡的增長,精英階層受益,中產階級財富縮水,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加大。致使全球從注重增長效率轉向更注重分配的公平。
第二,全球經濟進入大峽谷地帶
一場疫情使得各國政府貨幣大放水,導致“低增長、低利率、高分化”的狀態加劇,使得全球經濟進入了大峽谷地帶。
第三,隨著區域經濟的崛起,以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開始瓦解,逐漸演變成多極的世界格局,各國“合縱連橫”的博弈態勢越來越明顯。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結論:
全球各國外部環境相對惡化;而各國內部,無論窮富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處在一個第三次產業革命與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過渡階段,各國的經濟發展都失去了原有的動力,未來的路在哪裡?怎麼走?對於人到中年的世界各國來說,都是艱難的選擇!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沉澱與堅持”,誰能熬到最後就算贏。要知道四五十歲中年人的“魅力”,從來不是跟20歲的膠原蛋白PK,而是看誰更能熬得過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