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期末考試的結束,美好的寒假生活拉開了序幕,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學習啊!相對於暑假,寒假其實是逆襲的好時機!合理規劃好每一天的學習,除了完成寒假作業,還有主動複習上學期的知識,提前預習下學期的知識,這樣才能在寒假成為新學期的下一個逆襲者
七下歷史全冊重點人物彙總
隋朝
隋文帝楊堅
主要事蹟:1、建立隋朝,統一全國;2、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3、初步建立起透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隋煬帝楊廣
主要事蹟:1、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2、創立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確立;3、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隋煬帝的暴政引發農民起義,招致亡國。
唐朝
唐高祖李淵
主要事蹟: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事蹟:1、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2、廣納賢才,知人善任;3、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4、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5、發兵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6、在位期間,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7、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為“天可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千布,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8、在位期間,玄奘西行天竺,進中印友好交往。
女皇帝武則天
主要事蹟:1、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管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3、愛惜人才,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4、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製度。
唐玄宗李隆基
主要事蹟:1、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在賢相姚崇和宋璟的輔佐下實行改革;2、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注重文教,編修經籍;3、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人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4、唐玄宗統治後期,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導致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房玄齡
主要事蹟:善於謀略。
魏徵
主要事蹟:政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是貞觀時期最著名的諫臣。
姚崇宋璟
主要事蹟:輔佐唐玄宗實行改革。
遼(契丹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主要事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都城在上京臨潢府。
遼太宗
主要事蹟:佔領燕雲十六州,從此遼與中原王朝的衝突加劇。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
主要事蹟:1、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明,定都開封,史稱“北宋”;2、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中央集權;3、實行重文輕武政策,促進科舉制發展。
宋太宗
主要事蹟:1、採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2、向遼發動數次戰爭遭到失敗。
宋真宗
主要事蹟:澶州之戰中,勉強來到澶州城,使得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後訂立澶淵之盟,使遼宋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宋徽宗宋欽宗
主要事蹟:1127年,金軍擄徽、欽二帝等北歸金朝,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寇準
主要事蹟: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激州城下,威脅都城開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澄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
西夏
大夏國皇帝元昊
主要事蹟:1、11世紀前期,党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2、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並鼓勵縣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3、稱帝后,多次親率軍隊進攻北宋,雙方損失都很大。後來,雙方議和。議和後,宋夏邊界貿易興旺。
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主要事蹟:1、11世紀末,進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2、12世紀初期,起兵抗遼;3、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4、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
南宋
宋高宗
主要事蹟:1、1127年,北宋滅亡後,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2、宋高宗和權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飛班師,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抗金英雄岳飛
主要事蹟:1、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2、在廊城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後撒;3、岳家軍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軍很懼怕他們;4、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
抗元英雄文天祥
主要事蹟:1、南宋滅亡後,繼續抗元,不久兵敗被俘,被囚禁在大都他寧死不屈,從容就義。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詩句表達了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決心和崇高的氣節。
蒙古國
成吉思汗鐵木真
主要事蹟:1、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2、統一蒙古草原後,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編制組織起來,平時生產,戰時出征;又組建了一支有一萬人的護衛部隊,還建立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
元
元世祖忽必烈
主要事蹟:1、1271年,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於大都;2、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3、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4、建立行省制度;5、設定澎湖巡檢司,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6、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7、元朝設定了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明
明太祖朱元璋
主要事蹟:1、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2、改革行政機構,強化皇權。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在中央,廢除承相制度和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向皇帝負責;3、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4、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明成祖朱棣
主要事蹟:1、成立特務機構東廠;2、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3、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
後金
努爾哈赤
主要事蹟:1、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後金;2、率軍與明朝交戰,接連取勝。
清
皇太極
主要事蹟:1、1635 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2、1636年,改國號為清。
順治帝
主要事蹟:1、1644年,清兵人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2、接見西藏宗教首領五世達賴,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3、頒佈“禁海令”。
康熙帝
主要事蹟:1、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2、1684年,設定臺灣府,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絡,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3、平定噶爾丹叛亂;4、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5、設立南書房。
雍正帝
主要事蹟:1、設定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2、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3、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城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乾隆帝
主要事蹟:1、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定伊犁將軍;2、大興文字獄,從思想嚴密控制知識分子;3、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