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國企央企改革一直在"路上"。無論從"甩包袱"的左右"搖擺",還是強調效益為主,央企和國企在我國有些大型服務業上,基本沒有大作為。尤其是平臺經濟和餐飲行業,都是國內外資本家壟斷市場。
那麼央企國企,改革如何真正意義的"改在點上"?"國家隊"如何在改革中發揮好自身優勢?
近期"郵政咖啡"在部分城市網點的推出,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
以筆者多年來對"國家隊"的深入瞭解,這樣的"好頭"益處主要有六個方面:
1,可以有效盤活國有資產,大量增加新的創收,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郵政的網點多就是優勢)
2,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可以多增加就業崗位,減輕國家和老百姓壓力。
3,能夠基本有效地保障國家及老百姓的資訊保安。(一些關鍵資訊掌握在資本家手中已經產生了很多問題)
4,有效解決有些國外品牌"店大欺客"的現象。(網上"爆出"的相關事件)
5,可以新創國企"品牌加盟",成為企業"混改"新的模式。
6,同個別壟斷的私有平臺形成良性競爭等等..。
在這些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們的"國家隊"一直有個誤區。就是始終在接受外資企業和國內各類資本家的"挑戰"。現實當中由於受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主動出擊"的情況很少很少。致使社會上出現很多老百姓反感的"不合理"現象。
例如關於平臺經濟的個別獨大現象。其實我們的"國家隊"裡面的相關人員,並不是沒有這種思維及理念。早在90年代初,相關央企和國企的一些人就提出過"合理化建議",要搞"平臺經濟"創收,只不過一些"保守"管理者不同意罷了...。
今年是國企三年改革最後一年。近期又看到一些地方媒體在報導中,強調空洞的"必須"完成。不免讓人擔心會不會又搞形式上的"一刀切"。希望一些地方和相關部門,要學習"郵政咖啡"的模式,要真正"對症下藥",因為很多老百姓需要提供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是需要"國家隊"來打通和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