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魚的魚友,大都感覺玩魚比其它觀賞寵物要費心些。 這個只有身在其中的,才能有所體會。不是行裡的人,難解其中奧秘。無它,只因為養好魚,需要的豐富的知識和動手能力。 就是買個成品缸玩,換水也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技能。
今日話題只有一個,怎麼去除魚缸裡的氨氮。 氨氮危害我就不說了,平臺太多的論述和分析,大家可以參考。本篇只說怎麼去除氨氮,不考慮它是怎麼來的,只分析怎麼趕走它。 直接乾貨奉上吧,這是我的風格。
換水。最直接的辦法,沒有之一。無非是根據養殖的密度和投餵量,來決定換水週期,有時候更是看玩魚人的心情。高興了就換,不高興了,唉,明天再換吧,看著也沒事。多少玩魚的有過這個想法?
引入水草和浮萍。 水草直接吸收掉氨氮了,後面的亞硝酸鹽也就不存在了。 水草和浮萍又可以充當魚食了。 我漁場就這麼做的,每年飼料省錢很多。這和下面的綠水一樣,屬於水體自淨功能。
綠水。古法養魚的玩法。利用水中的藻類和浮游動植物,吸收掉水體中的氨氮。 別說宋朝了,就是 1980年以前,玩魚的哪個不是依靠換水和綠水來做的。直到國外這些技術和裝置的引進,才有了下面的方法。
過濾。年輕人玩魚的,不論是買成品缸還是自己用週轉箱自制,都要有過濾裝置和器材了吧。 工作那麼辛苦,哪裡有時間換水撈糞便。 一個水泵,再加一些濾材,搞定。每天也就是喂喂而已,或者坐在魚缸前,簡單的發個呆。 這和下班不回家,坐在車裡發個呆,簡直一樣一樣的。
EM菌。來自於食用魚養殖裡的技術,如今已經應用到觀賞魚界。 因為使用EM菌調水,池子裡的水會變得發出金黃透亮的顏色,有一部分魚友開始棄用了原來的過濾方式。除了快速的去除氨氮(時間很短,24小時就可以發揮作用),它還可以避免鰓病的發生,一舉多得。不過,知道它的魚友,大部分只是用來浸泡魚食來治理腸道預防腸炎,使用它來養水的不多。我今天也是拋磚了。
麥飯石等礦物質石頭的引用。 如今,除了去除氨氮,玩魚的魚友們,對於魚缸裡的生態系統和魚體所需要各種營養,也是操碎了心。 麥飯石,除了去除氨氮,其釋放的礦物質和其它微量元素也是利好的滿足了魚的需求。 一個石頭幾種作用,看來,養魚路上,要學習太多太多。
玩法不一樣,但是目的都是一個,讓魚活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