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軍進行改編時,第一野戰軍共擁有12軍,第二野戰軍共計十個軍,第三野戰軍共計16個軍,第四野戰軍共計19個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共計13個軍,總計70個軍。也就是說,在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鼎盛時期共計擁有70個軍。但在這70個軍,有些部隊,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被改編成其它兵種。要知道,在解放戰爭以前,人民軍隊只擁有陸軍。而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空軍,海軍,裝甲兵,炮兵,公安軍,防空兵,工程兵,鐵道兵等不同兵種先後組建。
這樣一來,曾經解放戰場上的70個軍,就有不少部隊,轉制其他兵種。就比如第30軍,第十軍,第35軍,第44軍被編入海軍(註解其中的第44軍一部,與第45軍一部合編成第54軍)。還有第49軍,51軍,25軍改制空軍兵種。包括起義部隊改編成的第33軍,第34軍,以及第29軍改制維護地方治安(簡稱公安軍) 。來自第一野戰軍的第四軍,第七軍,第三軍改制炮兵。與此同時,還有七支部隊轉入,投身祖國的經濟建設事業,也就是說這七個軍,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轉制農業建設,也稱生產兵。
這次共計有38個軍,在建國後首次,改編或者被撤銷了。這樣一來,人民軍隊還擁有32個常規軍。可是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改變,為了打造一支能夠適應未來戰爭的部隊。在1985年,再次裁軍100萬,只保留24個軍。想必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85年,成功保留下來的24個軍,不久後都改制成集團軍體制。
請注意了,在1985年改制集團軍的24個軍,並不是給每一個軍增加人數,稱之為集團軍的。而是在原來的一個軍的基礎上,增加了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氣象兵,電子對抗兵,航空兵等諸多不同的兵種混合在一起,被稱之為集團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一支適應未來戰爭的部隊。
那麼,問題來了,在1985年,鄧公主持的百萬大裁軍,被裁掉的是哪八個軍?
第一個被撤銷的是第11軍,這支部隊是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二野戰軍。由陳錫聯將軍領導的第三縱隊,改編而成,不過首任軍長並不是他,而是曾紹山將軍擔任。
1985年被撤銷的第二個軍是第43軍。這支部隊,可是解放戰場上的猛虎軍,擁有鐵軍的稱號,是第四野戰軍的五大主力軍之一。下轄第127師,第128師都是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師,其中127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葉挺獨立團,而128師攻堅作戰能力強,擁有攻堅老虎師之稱。作為這樣的王牌部隊,在1985年被撤銷了,十分可惜。
第三個被撤銷的是第46軍,這支部隊是由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改編而成,首任司令員以及首任軍長都是詹才芳將軍擔任。
第四個被撤銷的是第50軍,這支部隊是在長春戰役中,由國軍第60軍起義後改編而成的,首任軍長就是抗戰英雄曾澤生。雖說,第50軍是由起義部隊改編而成,但在抗美援朝時期,第50軍表現十分出色,在每一次戰鬥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以至彭老總說,第50軍的番號,將一直保留在我軍歷史上。只可惜在1985年,這支王牌部隊也被撤銷了。
第五個被撤銷的是第55軍,這支部隊是由第48軍一部,第49軍一部,以及起義部隊第21兵團的215 ,219師組建而成。首任軍長也是由起義將領陳明仁擔任。
第六個被撤銷的是第60軍。這支部隊的前身是華北野戰軍第八縱隊,隸屬第一兵團,歸徐帥直接指揮,參加過解放山西的戰鬥,是徐帥在戰場上最為倚重的主力縱隊之一。1949年改編成第60軍,隸屬第18兵團,軍長是王新亭,後韋傑,張祖亮等名將相繼擔任過第60軍的軍長。要知道,第60軍也是一支王牌勁旅,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殲敵數量名列前茅。這樣一支王牌軍,在一九八五年也被撤銷了,十分可惜。
第七個被撤銷的是第66軍,它是由華北第一縱隊改編而成,隸屬楊成武將軍的第20兵團,軍長是蕭新槐。
第八個被撤銷的是第69軍,這支部隊是由華北軍區第七縱隊改編而成。其實,在我軍歷史上出現過兩個六十九軍的番號,還有一個是董其武的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後來,這兩個軍合編成新第69軍。
以上這八個部隊,都是在1985年裁掉的八個軍。其中的第43軍,第50軍,第60軍都是戰鬥作風,比較頑強的王牌勁旅。但很可惜,在1985年,都被撤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