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樓市一路降溫,今年依舊持續這一現象,1月份,百城房價下降,百強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1.8億元,同比下降23.1%,2月份,春節一直是購房火熱期,但今年的春節卻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根據中指院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儘管房企們擺出樓市不打烊的陣仗,但新房銷售成交規模仍然下降了51%,樓市連續2個月遇冷,那麼3月想要買房,房價是上漲還是下降呢?我覺得降溫的機率更高,7個訊號能讓想買房的剛需安心了,房企以價換量銷售將是必然:
第一,房企償債小高峰將至
資料顯示,2022年房企到期待償債務近萬億,其中1月份、3月份、4月份及7月份到期債務規模均超千億元,也就是說,3月份將是房企的又一償債高峰,對資金的需求將非常大。
第二,房企融資遭膝斬
今年1月份房企境內外發債金額為481億元,同比下降70%,年內房地產市場業務規模堪憂,銷售遇冷,房企面臨企業成本,專案資金佔用,高負債的壓力,急需資金輸血,融資再受阻礙,未來回款的重點還是要放在刺激市場方面。
第三,房產中介市場再遭詬病
房企除了本企業銷售,還依賴中介的龐大客戶網,但最近中介的形象再受抨擊,首先,明星張傑和謝娜夫婦“跳單”購房事件再將中介高額中介費炒熱網路,網友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譴責購房者誠信問題,不該架空中介,但另一部分人指出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中介壟斷市場的可怕,連人脈廣,手中資金多的明星都得依靠中介購房。如今的樓市環境,不只是二手房大部分在中介手中,新房市場也受到中介的大面積滲透,由於中介率先收集到了大量客戶源,導致房企不得不求助於中介買房,購房者不得不選擇中介買房,負擔高中介費。其次,網傳知名中介“我愛我家”追討業主物業費,讓網友憤慨,中介的手似乎伸得太長,連物業收費都要分一杯羹,雖然我愛我家及時道歉,並說明是員工個人行為,但由於之前多起社會事件中,大量企業為了自保將責任推給臨時工的情況,導致很多人對中介質疑聲再擴大,被消費者質疑,房企想要利用中介擴大銷售覆蓋率,可能將受到阻礙。
第四,房企拿地量大幅縮水
房企收益好,自然會大量拿地開發,相反,收益遇冷,只能及時止損,資料顯示,2022年1月百強房企拿地規模同比下降62.6%,面對成本,負債和融資難題,房企銷售預期落空,資金困難顯而易見。
第五,房企“賣身”併購期到來
根據統計,2022年已有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機構啟動房地產專案併購融資支援計劃,房地產大魚吃小魚現象再升溫,比如頭部房地產集團碧桂園收購中梁百悅智佳,華潤永珍生活“收編”禹洲物業和中南服務……大房企為了提高企業發展版圖,強勢收購民營房企優質資產,而中小型民營房企又不得不在大浪淘沙來臨前著急自救,但這個過程中,大房企並非只有利好,弊端也存在,大量收購,要支付幾十億資金,企業執行也同樣需要資金輸血,融資難題下,短時間,大房企可能也需要將收益重點放在賣房上。
第六,部分房企內部動刀降低成本
部分大房企選擇內部改革,網傳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年會上釋出總結,要求全公司背水一戰,將節衣縮食進行到底,認為樓市的“黑鐵時代”已經到來。大房企要“勒緊褲腰帶”,中小房企也不得不警惕樓市這頭灰犀牛。房價大漲被各種政策緊緊遏制,降成本可能是企業下一步必行措施。
第七,老舊小區繼續改造
拆遷是遏制炒房的一劑良方,2021年全國新開工老舊小區5.56萬個,今年已有城市宣佈繼續這一措施,河北今年將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698個,山東威海宣佈將實施51個老舊小區改造專案。舊改繼續發力,棚改貨幣化安置繼續減速,依靠集中購房推漲房價將更難實現。
樓市降溫期間,為了刺激市場銷售回款,3月份,房企拿出的優惠可能將更多,剛需們入市是一個好時機,將享受房源選擇範圍大,購房談判話語權高的福利,有機會爭取更大的價格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