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爛尾樓,我們對此類房產表示不歡迎,不僅影響市容,更是直接影響購房者的利益。
最近,與爛尾樓相關的預售制度最近有了新變化。而且要開始全國統一,政策腿推行合理考的減少房企的壓力。這是否意味著,新規下,房企資金流動更方便,全國爛尾樓是否會減少。
推行的預售制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已興建或即將興建但尚未竣工的商品住宅,與購房者的約定,由購房者交付定金或預付款,而在未來某一時期擁有所購房屋的一種房產交易行為。
據資料顯示,徵集意見稿於2021年12月底下發布,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意見或將於近日正式出臺。雖然04版《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中明確規定了開發企業預售商品房所得款項應當用於有關的工程建設。但是,在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的十幾年間,各個城市根據自身情況擬定具體規定。
毋庸置疑這個政策一執行,房企因為資金不足無法在約定時間交房的專案,會明顯減少。由於住宅開發是一種重資產模式,預售制度的存在緩解房企前期需要的資金壓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房企建設樓盤。從經濟層面上來看,預售制度加快資金流動,房地產依舊是我們的支柱產業。
隨著我們幾十年來房地產業迅猛發展,房地產行業從增量到存量,城市的開發受到重視。此外,在銀行“三道紅線”監管下,一些房企出現資金週轉壓力。
每一座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爛尾樓。
這些爛尾樓背後的情況錯綜複雜,也有一部分爛尾樓被再次接盤,是因為再次開發,還能產生利潤,但是大部分爛尾樓無人問津,購房者苦不堪言。
現在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制度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對於那些仍未建立商品房預售款監管的相關制度,或者實際執行浮於表面,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的城市重新設立標準。
結合此前的徵集意見來看,有一條意見明確提到“預售資金額度監管為“重點額度監管”。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專案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這也是減緩房企的壓力的表現。
總而言之,“穩”房價依舊是房地產行業的主基調,國家多次重要會議提及“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是重中之重,樓市過冷的狀態也許會提前結束。
在健康、平穩的基調下,全國各地的爛尾樓或將減少,維護更多購房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