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醫者楊華升,專注中醫知識傳播和健康科普。
許多朋友選擇用中藥來調理身體。但是中藥的熬煮方法很是講究,方法不對,藥效就會有所不同。
經常有朋友問我,中藥究竟該如何煎煮。今天,我來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中藥的煎煮方法。
中藥的煎煮涉及淘洗浸泡過程、容器和熱源的選擇、煎煮的火候和時間的掌握及先煎、後下等問題。
1、中藥在煎煮前需要清洗嗎?
中藥在煎煮前一般無需淘洗,如果含有灰塵等雜質可在浸泡前適當淘洗,但如果藥品中含花粉(如蒲黃)、粉末(如滑石)及細小種子(如葶藶子)等情況則不宜淘洗。
2、中藥需要浸泡後再煎煮嗎?
需要,充分地浸泡是煎煮前必要的過程,使乾燥的飲片“吃透水”即可保證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一定程度上縮短煎煮過程。
3、要用什麼火來煎煮中藥?
熱源的選擇以可控為標準,不宜選擇恆溫熱源(如電爐),但也不必拘泥於傳統的炭爐、煤爐等。
4、必須用砂鍋來煎煮中藥嗎?
容器的選擇以砂鍋為好,因為很多中藥可與銅、鐵等容器發生反應而影響藥效。
5、該怎麼控制火候?
煎煮火候一般是先武火(大火)後文火(小火),開鍋後改為文火。
6、藥應該煮多久?
煎煮時間隨藥物而定,一般礦物藥(如龍骨、牡蠣)、質地堅硬的動物(如龜板、鱉甲)、植物藥(如人參、三七、元胡等)均需時間較長。
而植物莖、葉、花等質地較輕的植物藥及質地較輕的動物藥(如蟬蛻)煎煮時間不必過長。
7、各種藥物用什麼順序煎煮呢?
各種藥物中,需要較長的煎煮時間的可以先煎,而揮發性較強,具有較強氣味的藥要求後下,以避免揮發性成分丟失。
如薄荷、砂仁、豆蔻等藥物一般都是後下。後下藥物一般於煎好前5-10分鐘下鍋。
中藥的煎煮方法很講究。我們不僅要注意清洗浸泡,還要控制火源火候,慎重選擇煎煮工具,更要掌握合理的煎煮時間和順序。
任何一步出現差錯都會影響藥物的效果。所以朋友們在煎煮中藥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指導,科學使用。
注意:醫學科普不能代替診療,請遵醫囑。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歡迎點贊和收藏,也可以把文章轉發給身邊的朋友。關注健康,關注@醫者楊華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