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簡單的一個親屬間的稱呼,但是卻有很多人搞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從媽媽這邊論呢有“媽媽的爺爺、奶奶”,“媽媽的姥姥、姥爺”,“媽媽的舅舅、舅媽”,“媽媽的叔叔、嬸嬸”“媽媽的姑姑、姑夫”、“媽媽的姨夫、姨媽”;從爸爸這邊論呢有“爸爸的爺爺、奶奶”,“爸爸的姥姥、姥爺”,“爸爸的舅舅、舅媽”,“爸爸的叔叔、嬸嬸”“爸爸的姑姑、姑夫”、“爸爸的姨夫、姨媽”。這稱呼一多,孩子遇到自己的親屬應該叫什麼,很多人就犯迷糊了。
那麼遇到不同的親屬,應該怎麼稱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輩分不同,孩子遇到媽媽這邊的男親屬呢,都冠以姥爺、舅舅相稱,遇到媽媽這邊的女親屬呢,都冠以姥姥、姨媽相稱;孩子遇到爸爸這邊的男親屬呢,都冠以爺爺、叔叔相稱,遇到爸爸這邊的女親屬呢,都冠以奶奶、姑姑相稱。
所以呢,遇見“媽媽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叫“太姥爺、太姥姥”;遇見“媽媽的叔叔、嬸嬸”,假設叔叔排行老二 ,就叫“二姥爺、二姥姥”;遇到“媽媽的舅舅、舅媽”,就叫“舅姥爺、舅姥姥”;遇到“媽媽的姑姑、姑夫”,就叫“姑姥姥、姑姥爺”;遇到“媽媽的姨夫、姨媽”就叫“姨姥爺、姨姥姥”;遇到“媽媽的哥哥、弟弟”,不管他是媽媽的叔叔家的、舅舅家的或是姑姑家的、姨媽家的,都叫“舅舅”;遇到“媽媽的姐姐、妹妹”,也不管他是媽媽的叔叔家的、舅舅家的或是姑姑家的、姨媽家的,都叫“姨”。
同樣,遇見“爸爸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叫“太爺爺、太奶奶”;遇見“爸爸的叔叔、嬸嬸”,假設叔叔排行老二 ,就叫“二爺爺、二奶奶”;遇到“爸爸的舅舅、舅媽”,就叫“舅爺爺、舅奶奶”;遇到“爸爸的姑姑、姑夫”,就叫“姑奶奶、姑爺爺”;遇到“爸爸的姨夫、姨媽”就叫“姨爺爺、姨奶奶”;遇到“爸爸的哥哥、弟弟”,不管他是爸爸的叔叔家的、舅舅家的或是姑姑家的、姨媽家的,都叫“叔叔”;遇到“爸爸的姐姐、妹妹”,也不管他是爸爸的叔叔家的、舅舅家的或是姑姑家、姨媽家的,都叫“姑姑”。
看了以上解釋,大家是否明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