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期間,各色冰雪貴族、運動健將在一塵不染的背景上競技。冰面平整,雪景豐盛,一切井井有條,處處大手筆。
但這並不等於大多數人平日裡的冰雪生活。沒有技巧,沒有餘裕,只擁有寒冷的平民百姓,在冰天雪地裡玩些什麼遊戲?在滑雪、度假村、奧運冠軍的精英教育等等話題裡一再失語的我們,又該如何分享這個冬天?
網路上流傳著各種東北話的段子和雪地裡摔跤的動圖,那些難以控制的摔倒、沒有規則的旋轉、自己給自己找來的野樂子,才是更加日常的冬季圖景吧。今天,讓我們暫時從冬奧的激情中抽身,回到那個普通、平價但也充滿樂趣的冰雪世界。
#1
打出溜滑
前短道速滑運動員王濛說出了一句名言:“這屆北京冬奧會,它就有三種語言,第一個英語,第二個普通話,第三個東北話。”
但在東北三省乃至世界的其他地方,速滑還是一項特別需要經濟與專業條件的運動。比如專人打理的冰場、教練員的監督、冰鞋和護具。那,沒有這些的東北朋友們平常會玩啥呢?
作家遲子建建議:打出溜滑。在文學紀錄片《文學的故鄉》裡,她主動向鏡頭示範如何打好一個出溜滑。“我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溜冰,那時候也很少有溜冰場,然後我們就用鞋就這樣蹭。這樣一蹭冰面就慢慢露出來,當然雪不太厚。”紅色的靴子在雪中蹭出一塊冰面。她助跑兩步,身體前傾,保持平衡,“唰——就這樣。”
#2
滑雪坡
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全世界滑雪坡的人也這麼想。全世界的人都會用雪胎(坐人的輪胎)滑雪坡,只是坡的高低和乾溼有別。有時候,有沒有魔毯(雪場的電梯)也決定了你要不要拖著雪胎,參與一項與滑雪坡作相對運動的運動——爬雪坡。
加州人用塑膠蓋滑。俄羅斯人用雪橇。東北人用紙板也能滑。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東北人會直接用褲子滑。
#3
抽冰尜(gǎ)
“冰尜有點像陀螺,木製的,底下有一個鋼珠。下過大雪之後,雪一掃掉其實地下是有一層薄薄的冰的,我們就在冰上玩這個冰尜。”
作家雙雪濤曾在名為“冬天的骨頭”中的演講中講了一個關於冰尜的故事。家家戶戶都有冰尜,孩子之間會互相比較的材料和做工。差的是輕的楊樹做的,好的是重的枕木做的。其中最好的冰尜是李師傅做的。後來人們發現,李師傅是一名罪犯,屋子裡塞滿了現鈔。他在殺害了 19 人的犯罪團伙裡負責製作作案工具。
早在十六世紀,歐洲的風景畫中也出現了與抽冰尜相似的活動。荷蘭和佛蘭芒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老彼得·勃魯蓋爾有一副叫《冬獵》的名畫,放大看,可以看見兩人在冰上抽陀螺。
#4
冰壺
再仔細看看《冬獵》這幅畫,是不是還能看見一個形似冰壺的東西?今天的冰壺選手可謂是體力與智力的雙重精英,既有肌肉,又有學歷。但在近五百年前,彼得·勃魯蓋爾畫中的冰壺玩家,其實只是尼德蘭村莊中的農民。
在發源之初,冰壺是一個鄉間人的遊戲。由於一切都不精準,冰面也不夠平滑,冰壺的玩法更多地依賴運氣。冰壺的工藝也不同。現在世界冰壺協會只允許用一家作坊的標準冰壺,但最早發現的冰壺只是從河裡撿來的不規則的石頭。它刻有 1511 年的字樣,還鑿有一個抓手,最終被丟在蘇格蘭一個乾涸的池塘裡。
蘇格蘭詩人大衛·格雷寫過一首關於醉漢在湖上用掃帚玩冰壺的詩。“石頭叮噹,從小心的手中滑落,陰冷空氣中,最好不過大麥玉米酒……將掃帚作為征服的標誌揮舞,他們立刻吹噓那一擊——多麼特別的彎道!多麼完美的藝術!”
#5
冰床
冰床的使用有一個由奢入儉的過程。北宋的《夢溪筆談》早有記載,“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明代開始,皇帝都會坐這種豪華的冰上木板床遊樂。也是從那時開始,北京的貧民會聚集在寒冬的冰面上,以拖拽富家公子小姐的冰床為生。拖個三里,也不過三四文錢。
後來的冰床加上了鐵鏈,變得更滑。有的還配有竹篙,乘坐冰床的人可以自己撐著冰走。傳統的、富貴的冰床,不管是作為交通工具還是娛樂工具,都消失殆盡。留下來的,就是可以自己拽的小冰車。它們每年冬季都會一排排地出現在北方公園裡結冰的湖面上。
#6
狗拉雪橇
對於北半球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人類來說,狗拉雪橇甚至比馬拉車還要出現得更早。《博物》雜誌曾經報道,在 7800 年前西伯利亞的一處獵人營地,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最早的雪橇、狗揹帶殘骸和狗骨頭。而最“古董”的狗拉雪橇的全套裝備,屬於 1000 年前生活在加拿大地區的因紐特人。
狗拉雪橇唯一一次進入冬奧會,是在 1932 年的普萊西德冬奧會。但在美國的阿拉斯加,以及中國東北,還有狗拉雪橇的比賽存在。不過在東北,那才不是狗拉雪橇。那是“狗拉爬犁”。
#7
雪地摩托
當你在網上搜索,“有什麼適合小孩子的冰雪活動?”一個意料不到的答案出現了——“你可以試試雪地摩托。”
這大機率是俄羅斯人回答的。至今舉辦了 56 年的雪地競速摩托世界錦標賽,大部分的冠軍都屬於前蘇聯和俄羅斯的選手。在哈爾濱舉辦的某一屆國際冰雕比賽,冠軍也屬於兩位俄羅斯的藝術家。他們的冰雕作品是《雪地摩托車》。
在遊戲《絕地求生》中的維寒迪地圖中,玩家可以騎輕型雪地摩托。為此,數名遊戲玩家在遊戲論壇中提問:維寒迪屬於俄羅斯嗎?
#8
打雪仗
不要小看了打雪仗。1472 年,出於公共安全的原因,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曾宣佈禁止打雪仗。直到 2018 年,美國科羅納多州的市議會才在當地一個 9 歲小男孩的抗議下允許市民投擲雪球。
打雪仗也有專業的比賽。1989 年,“雪合戰”作為一項競技運動在日本正式開始。印度的“SheenAab Jung”也是一種有組織和規則的打雪仗遊戲。
當然,有些雪仗發生在意料不到的時刻。比如去年在巴西,時隔 64 年下起了暴風雪,人們第一次打起了雪仗。一位 62 歲的卡車司機說接受採訪說:“從沒見過雪,原來是這樣的啊。”
#9
冬泳
大多數冬日的運動都可以抵禦寒冷。但有一種運動讓你直面寒冷,因此也有了超越運動的意義——冬泳。
英國作家羅傑·狄金斯特別喜歡在野外的冷水中游泳。他在作品 Waterlog裡記錄:“在海草豐盛的基默裡奇村,我和鯔魚混在一起,懶得動。”他認為在野外冬泳是對水域私有化的抗爭。在作家班宇的短篇小說《冬泳》的結尾,主角也抗爭般地走入冬日的水底。
在歐洲的許多地區,人們冬泳以慶祝新年的到來。在俄羅斯,人們在冬天跳入十字架形狀的冰窟窿中淨化靈魂以慶祝主顯節,包括普京。
#10
(特別提及)
剷雪
生活在多雪的地區,剷雪也是一種運動。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然門都打不開,還怎麼到髒兮兮的冰雪裡玩樂?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71386?
《文學的故鄉》紀錄片
2. https://www.yixi.tv/h5/speech/130/
雙雪濤: 冬天的骨頭|一席演講
3. https://archive.org/details/poeticalworksda00bellgoog/page/n34/mode/2up?view=theater&q=curling
The Poetical Works of David Gray
4. https://page.om.qq.com/page/OyZ7nijuy6RfEUUeKxR5BrZw0
銀海晶宮跑冰床,老北京在冰上玩什麼?
5. http://www.dili360.com/nh/article/p60111fefe18f201.htm
狗拉雪橇的傳奇
6.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1/27/the-subversive-joy-of-cold-water-swimming
The Subversive Joy of Cold-Water Swimming(Rebecca Mead)
▼
現在加入單讀全年訂閱
一年四季都有單讀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