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時代,電腦、智慧手機等成為官兵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也成為網路安全的薄弱環節。面對網上良莠不齊的海量資訊、花樣不斷翻新的各類陷阱,個別官兵由於缺乏防範意識和安全知識,在下載軟體、網上購物、網上交友中容易上當受騙。這些問題,輕則造成個人經濟損失,重則埋下失洩密隱患。
網路安全與官兵的工作生活和成長進步緊密相連。《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試行)》《軍隊保密條例》等法規制度,對官兵使用網路有明確要求。各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引導官兵不斷提升法治素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以法紀的剛性規範用網行為。要研究把握網路資訊時代的特點規律,結合實際,因勢利導,幫助官兵認清網上的潛在風險,確保部隊網路安全。
官兵經歷①
別輕信“刷步數能賺錢”
前段時間,我在手機裡添加了一款透過運動健身賺錢的小程式。這款程式稱只要先交一筆押金,在一個月時間內每天運動超過規定步數,活動結束時就能獲得可觀的獎金,但也提醒“如果有一定天數不達標,押金就會被扣除”。
平時喜愛運動的我很自信,覺得憑自己每天的運動量,贏得獎金輕而易舉。使用程式後,我的運動熱情更加高漲。
雖然天天“打卡”,但小程式上顯示我在兩週時間內,有兩次沒完成任務。一開始,我以為是運動量沒達到要求。為了不讓押金“打水漂”,我想盡辦法,甚至把休息時間用到運動上。即使這樣,有時當天運動量還是達不到要求。
最終,因為運動量沒有達標,我的押金被扣除。
運動量這麼大還不達標,會不會是程式本身有問題?我認真思考後,將情況報告給中隊長陳寶政。
在他的協調幫助下,我們請教了相關專業人員。原來,這是一個披著運動健身外衣的詐騙軟體。軟體透過設定看似簡單的運動任務和提供可觀的獎金,吸引人員註冊加入,然後透過更改後臺資料,造成使用者無法完成任務,從而達到扣除押金的目的。
瞭解情況後,我如夢初醒,立即向平臺投訴,卻發現該款程式早已下線。“都是平時沉迷網路、耍小聰明佔小便宜惹的禍。”這段上當受騙的經歷,讓我認清了網路詐騙無處不在,必須時刻警醒。
在中隊幹部的教育引導下,我不僅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主動擔任網路安全宣傳員,和戰友一起對手機軟體進行了清理。我決心吸取教訓,依法依規上網,把更多時間放到工作學習上。
官兵經歷②
識破“假客服”的套路
去年12月底,我在部隊組織的網路安全講堂上,向戰友們講述了一次網購受騙的親身經歷,為身邊戰友敲響了警鐘。
有一次,我網購了一雙新款運動鞋,下單後,我經常重新整理物流資訊,期待快遞早日到手。可不知為何,物流資訊一直沒有更新。
過了幾天,我接到一個自稱是某快遞公司客服的電話,說我的快遞不慎丟失,按規定“可以透過理賠程式申請商品價格5倍的高額賠款”。
由於申請賠款數額較大,加之“客服”能準確說出我的姓名、快遞單號和收貨地址等資訊,我便輕易相信了對方。於是,我添加了“客服”聯絡方式,並按對方要求掃描一個二維碼,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賬號。
填寫完畢,對方又發起一次視訊通話。我當時有些猶豫,申請售後為什麼還要視訊通話?對方解釋說這是規定程式,以此確定賠款是轉給我本人的。接通影片後,對方獲取了我的即時頭像畫面,之後立即結束通話了電話。隨後,我便再也聯絡不上對方。
後來得知,獲取我的銀行卡賬號以及人臉識別後,不法分子可透過幕後操作進行轉賬。
發現銀行卡里的錢被轉走後,我才意識到自己遇到了網路詐騙。我立即向單位報告並報警,駐地警方和銀行及時為我辦理止付手續,快速凍結被騙資金。最終,卡里被騙走的錢順利追回,我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來。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由此引發的教訓極其深刻。現身說法時,我提醒戰友們,在上網過程中,凡是涉及個人資訊和錢財交易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慎之又慎,防止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官兵經歷③
“高回報理財產品”露了餡
1月初,連隊組織“網路安全伴我行”討論交流活動,指導員劉景遠介紹了多種新型網路詐騙的手段,為大家敲響了警鐘。想起自己過往的一段經歷,我對安全用網的感觸更深。
一次週末,我在某短影片APP看到一段關於投資理財的內容,宣稱透過購買他們推薦的理財課程,就能學習相關金融理財知識,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看到課程標價並不高,我心想學點理財知識也很有必要,便填寫個人資訊,購買了這門課程。
隨後,一名“客服人員”與我聯絡,將我拉到一個聊天群中。群裡每天都有“專家”傳送一些理財知識,還有一些網友曬出自己經過“專家”指導後獲取理財收益的截圖。
很快,一名自稱從事金融理財工作多年的“專家”新增我為好友,對方聲稱得到內部訊息,建議我儘快買入某理財產品。想到群裡網友曬出的收益,我有些心動,便按照“專家”提供的二維碼,下載註冊了一款網上自營的金融APP,並準備投入資金。
這款軟體註冊流程繁瑣,需要多次填寫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資訊,這讓我警覺起來。
我想起指導員在一次預防網路詐騙教育中給大家的提示:由於虛假APP無法在手機應用市場上架,不法分子只能透過新增好友、發簡訊等形式騙取使用者信任,透過點選網址連結或掃描二維碼的方式,讓使用者下載虛假APP,隨後實施網路詐騙。
想到這些,我立即停止了操作。當詢問那名“專家”這款APP的資質及相關資訊時,對方卻將我拉入黑名單。
我意識到自己碰到了網路詐騙,立刻解除安裝了該軟體,並向旅隊報告,及時向駐地公安部門舉報並提交了相關資訊。
監製:陳恢軍
主編:李 斌
編輯:王 明
來源:解放軍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