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一感悟,一詞一境界,字字都動情,句句是人生。
不同的年齡,對詩詞的理解也不同,不同的時期 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歲月流轉,滄海桑田,千百年前,曾有人與你有相似的心境。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講述一個外來商人 ,經常拿些布匹到集市上去換一些絲,久而久之,就遇上了桃李年華的她,從相識,相戀 ,不知道是日久生情還是一見鍾情。心中的誓言,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女子不在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了終身大事 在古代,能夠這樣去追求自己愛情的女子,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雖然尊尚戀愛自由,但不在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也很少,畢竟也講究門當戶對,婚姻不是扶貧。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女子告訴氓,你不要發脾氣,我們以秋天為期,你來娶我。戀愛過的人,可能都懂得這情景,伊儂我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見到彼此,好像得到了全世界,分別時有時各種失落感。紅妝花嫁,歲月靜好,不必過多情話。
愛的越深,傷的越痛,“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婚後夫君的背叛,讓女子很是痛徹心扉。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古代都是三妻四妾,不知現實當中是不是這樣的。當然,現在的婚姻也是這樣的,婚姻的背叛,都將會走向家庭的破碎,不管是那方,畢竟這年頭,跟窮人談錢,跟富人談感情,世態百怪。
最後結尾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不要再想前緣了,既然斷了就不要再想,就此終結這段感情吧!誰沒有轟轟烈烈的去愛過,傷過,對的時間裡遇到錯的人,還是錯的時間裡遇到對的人,這些都已經不重要 ,緣斷情盡,從此天涯各路。就像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我們再回不去了。
每天靜下心來,看看詩詞,理解一下千百年前的愛情故事,也挺不錯的。才疏學淺,只能從這詩中理解這一點膚淺的東西。在當今,離開後,前任是成為朋友還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