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有蠻多人在追《家族榮耀》,天雷滾滾,不需要動腦。編劇很懂目前的市場紅利點,乾脆利落的短平快復仇配方,下飯功效顯著。
我們今天要說說劇中這位馬太太的扮演者陳曼娜,大家都親切地稱她Manna姐。
她算是「豪門惡太」專業戶,尖酸刻薄的曼珠沙華深入人心,只不過這次她在《家族榮耀》裡發揮空間很有限,就像一個工具人,非常容易被帶節奏,豪門戰鬥力幾乎為零。
不過演戲嘛,這麼多年都只能算Manna姐的業餘愛好,她早就是港圈的隱形富婆。
年過七旬的她,劇中以一頭淺金髮色亮相,相當搶眼,而且這麼多年來,她身段和臉龐都保養得宜。
Manna姐接戲比較任性,很多角色都蠻潮的。
《女人最痛》她演一位化妝品集團創始人夫人「花太后」,外面都傳言她貴為豪門遺孀,坐擁無數男寵,每次出場造型更是花枝招展。
《飛女正傳》她演陳豪的老媽,這可是一位非常前衛、完全不落伍的辣媽。
讓我想到了與她同歲的「永遠的娃娃」潘迎紫,兩人都是49年出生,潘迎紫還稍長几個月,兩人早年都還都在邵氏拍戲。
潘迎紫每次出場必談的幾個話題,蘋果光、美容養生以及炒股理財,尤其是她每天堅持運動兩小時,還能把啞鈴舉得呱呱叫,肱二頭肌不是白練的。
到她們這個年齡段,容顏不老靠砸錢,但身姿筆挺,體型標準,絕對要靠自律靠運動。
想必陳曼娜也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自律的人,都能不斷給自己增值。
陳曼娜出道的時候經常給陳寶珠和蕭芳芳做配,在演藝圈打拼多年,她多數以配角示人。
但Manna姐頭腦一直保持清醒,她橫跨多個職場週期,從電影公司演員培訓班、選美舞臺,再到電視臺拍戲,她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就像早年參加「香港玉女」選美比賽,香港玉女要求的年齡段比香港小姐更低,「玉女」是邵氏舉辦的,陳曼娜不是邵氏的人,小小年紀的她非常懂行,作為外人,這種娛樂圈比賽就重在參與好了,沒想到最後拿到了第三名。
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沒有執著於一定要削尖腦袋坐上頭牌寶座,娛樂圈競爭激烈,她默默多開闢一個賽道,抓住機會,好好理財,也是一條很穩的保值之路。
她與黃百鳴是摯友,她去年70歲生日宴就是黃百鳴一手操辦,眾老友齊聚一堂,相當暖心。
她還是十五六歲花季少女的時候,就很有理財頭腦,那會兒拍戲辛苦,收入也不高,但只要一存到錢,就讓黃百鳴父親幫忙理財,那時黃爸爸是股票經紀,而黃百鳴早年也在洋行做過經理,這一家的財商應該是不錯的。
找靠譜的朋友做引導,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人選很重要,千萬不要把泛泛之交列入這個行列,小心得不償失。
但過了這個階段,陳曼娜就完全靠自己理財,她喜歡自己控制自己。所以,她中間有十多年沒有拍戲,就是積極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學習各種財經知識,同時透過實踐,豐富自己的經驗值。
說到炒樓,Manna姐笑稱幾乎沒有虧過。
她抓準每個經濟低潮期買樓,人棄我取,她憑藉這股虎勁,房產投資上收穫滿滿。
炒樓高手鄺美雲也擅長在低谷買樓,她早年一有錢就瘋狂買樓,篤定買樓比買車買衣服保值,看來港圈富婆都有相似的投資眼光。
陳曼娜如今住的這套270度海景房,大平層,視野無敵,成為她和圈中好友的定期聚點。
連宣萱都感嘆這套房超讚,她也受到鼓勵,要努力存錢買樓。
一來,陳曼娜抓住了時代紅利,時機很重要,二來嘛,她肯定見好就收,細水長流。
像《珠光寶氣》裡的名媛太太們,早早抓住上海房產的潛力。當年追了這部劇,同時也付諸實踐的觀眾們,如今也賺到了時代紅利。
其實裡面飾演Amanda的程可為,也是抓準了時代紅利投資房產。她80年代移民去了溫哥華,在溫哥華做了10多年房產中介,工作紮實,業務精湛,而且這位大姐堅持不婚主義,活得相當通透的。
Twins剛出道的時候,經紀人霍希文也是一直強調:趕緊存錢買房。
不是一直有傳陸毅當年爆紅的時候,在房產投資方面相當勇猛麼。
時機,真的講究緣分,也是因人而異,大家完全沒必要跟風。
陳曼娜也栽過跟頭,早年也因為貪念,瘋狂炒孖展,看到收益兇猛,完全剎不住,最後損失慘重。
《珠光寶氣》康雅思借錢炒孖展,更是恐怖,《珠光》真的是香港豪門圈真實寫照。
好在,陳曼娜家底厚,也懂得從重創中得到警醒。
她理財方面的自控能力是不錯的,激進式投資呢,試錯過就馬上止損了,畢竟投資非常考驗人性。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麼及時止損」。
我10多年前也炒過幾年股,我基本上是走訊息層面操盤策略,畢竟這個也屬於財經公關的範疇,加上我自己從事公關傳媒行業,只買自己熟悉的行業股票,那些年大環境不錯,小打小鬧也能有所斬獲。我當年炒股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錘鍊心態,幸好在大盤一瀉千里之前,我及時止損,清倉保平安,也算守住了平衡。
我自己親身感受是,炒股真的是把人性按在地上瘋狂摩擦的,能做到見好就收,及時止損,真的很難。
所以說,Manna姐自控力是極強的。
Manna姐能聚財,和她的好人緣可能也是分不開的。
她性格爽朗,沒有那種大家長的架勢,不會仗著工齡長擺譜,所以這麼多年,老朋友們都友誼地久天長,也有蠻多年輕後輩願意和Manna姐做朋友。
陳豪就帶著媽媽去她家玩兒,陳曼娜還給陳媽媽慶祝生日。
看她的家中聚會,就像娛樂圈回憶殺現場。
薛家燕、鮑起靜、江美儀、麥景婷……這些都是港劇超級熟臉。
這張合影裡竟然看到了陳彥行,《醉打金枝》裡的玉真公主,右邊是《鑑證實錄》裡的外婆「林小湛」,如今也是80高齡了。
像隱退已久的文頌嫻,也會時不時冒出來同個框。
大家都活躍在不同娛樂圈週期,但都能成為陳曼娜的家中賓客,好人緣與人格魅力息息相關。
Manna姐早年離婚,單親媽媽帶著一對子女長大,兒子是哈佛畢業的心臟科醫生,女兒是耶魯牙科博士。對於自己早年婚姻,她相當低調,幾乎沒人知道她前夫是誰。對於子女的培養,她走的是散養路線。
之前她在香港和兒子媳婦拍過一系列生活短劇,揭秘婆媳相處之道。看得出Manna姐思想相當開明,是個時髦婆婆。她平時穿著就是俏麗活潑路線,把色彩繽紛穿戴全身,電量十足,表裡如一。
當年Manna姐豪撒幾百萬嫁女,一轉眼女婿不守男德,被傳媒爆出與其他女性親熱照。
接著女婿又被追債,各種暴雷。
Manna姐倒是很淡定,劃清界限,心態超穩。
我身邊也有蠻多不操心的人,過得相當通透,懂得做減法,思路清爽,做事果敢,因為懂得抓主要矛盾,各種自己無法精準控制的人或事,都是次要矛盾,都要斷舍離。
就像她對子女的教育,完全就是放養,典型的不操心,也是典型的命好,有時候不操心與命好,都是互相作用的。與她劇中各種控制慾極強的人物特徵,完全是相反的。
是不是也存在這麼一種玄學?不操心意味著心態穩,這樣的心態去做理財或者投資,本身就是潛力股。
當然,這樣的心態去操盤自己的人生,回報率應該也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