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大型製冷系統中,為了使使用者體驗感更好,使用效果更佳,增加了過冷器,那麼過冷器究竟是何神器,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過冷
所謂“過冷”,就是將冷凝後的飽和液體透過某種裝置(如過冷器)和方法(或措施)進行再冷卻,使其溫度低於冷凝壓力下的飽和溫度,稱之為過冷。把過冷前的液體溫度與過冷後的溫度相比較,差值為“過冷度”。
二、過冷的作用
較大型的製冷系統,室內機的安裝範圍擴大,室內、室外機間的配管長度和室內外機間的落差變大。製冷的場合,流經室內機膨脹閥的冷媒流量因其前的冷媒狀態而發生變化。如果因膨脹閥前的冷媒狀態產生氣泡的話,則比容增大,透過膨脹閥(處於全開狀態)的冷媒流量受到限制,製冷能力減少。為了防止這一現象,需要預先過冷至相當於因配管長度或落差(室內機高於室外機的場合)而產生的液管壓力損失以上。
三、過冷器原理簡介
在較大型的製冷系統中,為了使進入節流閥的製冷劑液體溫度降低些,減少在節流時或節流後產生的閃發氣體,適當提高製冷效率,工藝設計中在儲液器後(使用節流閥節流的系統必須要有儲液器)加裝了專門用來過冷的裝置—過冷器。
它的結構型式是套管式、噴淋式或者板換等,原理是利用比冷凝後的飽和液體溫度更低的冷卻水再次冷卻(如深井水),一般可比冷卻前再降低3℃~5℃的溫度(即過冷度為3℃~5℃ )。
如圖:
四、其它過冷應用
還有些小型氟製冷系統,雖然沒有專門的過冷器,但把供液管與回氣管包紮在一起保溫,利用回氣管的低溫降低供液管裡的液體溫度,也可把一段供液管和膨脹閥直接安裝在庫房內透過,經再次冷卻達到過冷的目的,從而提高製冷效率。
同時也加熱了回氣管的溫度,避免壓縮機吸入過潮蒸汽而可能產生液擊。
毛細管節流的系統,毛細管與回氣管(吸氣管)合併在一起走,有合焊在一起的,有用熱膠套套在一起的,有從回氣管中穿過的,還有纏繞在回氣管上的,也有的將毛細管或供液管直接在箱體內透過。
毛細管與回氣管進行熱交換,使節流前的液態製冷劑與回氣管道中的低溫製冷劑蒸汽進行熱交換冷卻而得到過冷,這樣既可減少回氣管路中可能夾帶的液體液擊壓縮機,同時又能達到節流前液體制冷劑過冷的目的。
加大冷凝器
假如把冷凝器故意加大,留出空間得到再次冷卻而過冷也是可行的。但在規範的設計中是不會這樣做的,考慮的是儘量縮小整體體積和重量,減少製造成本。
對於小型或微型毛細管節流的系統,是不會加設專門的過冷器的。
五、相關故障
當機組出現過冷度不足、製冷效果差、噪音(內機有水沸聲),可能與過冷器有關,可優先排查過冷器、過冷器電子膨脹閥、冷凝器等是否出現異常。#過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