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拜登政府釋出首份區域性戰略報告——美國印太戰略報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圖謀已經真正明朗起來。這份報告全文的中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拉幫結派阻遏中國崛起。
2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美國的“印太戰略”本身居心不良、來者不善,純粹是以所謂的“中國威脅”為藉口,純粹是復辟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的戰略。毫無新意更無前景,只會給亞太地區帶來分裂和動盪!
美國已經下定決心在整個印太地區圍堵中國,自然不會因為中方的反對和譴責,而草草收場。事實上,目前美國已經在付諸行動,且已經“初具成效”。
這幾天,美國務卿布林肯出訪亞太地區,第一站是澳大利亞。來這裡主要是為了參加墨爾本舉行的美日印澳四國集團(Quad)外長級會議,印度外長蘇傑生、日本外長林方正、澳大利亞外長瑪麗斯·佩恩參加了這場會議。
Quad機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將印度拉上阻遏中國崛起的美國戰車上,會議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
布林肯也叫囂稱,中國的目標是“主宰世界”,中國越發表現得“咄咄逼人”,美國要阻止這一情況。
會議上,這些外長們討論起了中印邊境問題,蘇傑生大言不慚地聲稱邊境爭端是因為“中國未能履行協議”,並表示所謂的Quad會議討論中印局勢,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合理關切”。
美日澳能代表國際社會?印度人真是太傻太天真。蘇傑生還幫澳大利亞說話,稱中國對澳實施貿易迫脅。
說這話的時候,印度國內宣佈加大對中國手機應用的禁用力度,黑名單上又多了50箇中國手機應用。別的沒學到,西方的雙標嘴臉,印度人倒是學得像模像樣。
開完Quad外長級會議,布林肯馬不停蹄來到太平洋島國斐濟,並與17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影片會晤。瞧瞧,級別都不一樣,美國務卿需要太平洋小國領導人親自接見,好大的官架子!
這是美國務卿三十多年來首次訪問斐濟,如果不是為了阻止所謂的“中國擴張”,可能再有30年,美國也未必能想起太平洋島國。
這次布林肯給太平洋島國灌輸自己對中國的焦慮,但是掩蓋不了中國是太平洋島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事實。湯加火山爆發,美澳聲援聲音很大,但是最先援助的卻是中國。拿不出真金白銀,布林肯這一趟也只會是政治作秀。
布林肯出訪的第三站是在自己國內,夏威夷檀香山,與韓國外長鄭義溶和日本外長林方正舉行線下會談。
會後,美日韓釋出聯合宣告,其中首次談到了臺灣海峽,聲稱要維持兩岸現狀,即不允許大陸解放臺灣。從這個角度來看,美日韓在阻遏中國崛起一事上已經達成共識。當然,美日早已達成共識,韓國是第一次加入。
山雨欲來風滿樓。無論如何自信,在面對美國如此全面的圍追堵截戰略,難免會有一種黑雲壓城的感覺。如何破局,我們必須找到出路。
必須要認識到的一點是,美國拉幫結派搞印太聯盟,歸根結底也就是那幾個國家,其實更多的第三世界國家仍舊站在和平與正義的一邊。因此,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戰略戰術放在今天仍舊有效。
近日,中國與阿根廷的合作,就被外界視為對拉美大國的重大突破。阿根廷總統出席冬奧會開幕式、兩國領導人會面、雙方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中國向阿根廷出口華龍三號核技術等等,可以視作中國成功打入美國後花園的一個楔子。
美國共和黨籍保守派議員、特朗普鐵粉馬特·蓋茨,批評拜登政府光盯著烏克蘭局勢,卻忽略中國已經“入侵”美洲。美洲地區一直被美國視為後花園,決不允許中俄染指,如今突然被中國“偷家”,美議員氣急敗壞,認為中國不講武德。
蓋茨還聲稱,中國與阿根廷在核能方面的合作,是對“門羅主義”的直接挑戰,這比俄烏局勢更加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政客重提“門羅主義”,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華盛頓方面對於中阿合作略顯遲鈍,但是現在已經逐漸緩過來了。美國人很詫異,上百年來沒人能打破“門羅主義”,中國與拉美大國阿根廷關係的實質性突破,讓拜登政府甚至來不及反應。
分析認為,無論是一帶一路延伸到南美洲,還是亞投行吸納拉美國家成員,都是站在百年戰略上的高瞻遠矚之舉。短期內,這些國家在中美競爭之間可能不太幫得上忙,但是真心誠意換來的友誼,絕對遠比什麼美日印澳和美日韓這種,各自心懷鬼胎的冷戰式集團,更加可靠。
世界局勢多極化的潮流,絕不是美國拉攏個別國家就能阻止的,螳臂當車的結果只會是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