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長認為,這篇文章,能解決大家很多困惑,尤其是朝鮮戰爭中晚期階段。
1951年7月10日,打了9個多月的抗美援朝戰爭“迎來”了雙方第一次停戰談判。
老美這段時間極為鬱悶,他們以為朝戰只是一場“警察行動”,很快在自己的震懾下,對方就會棄甲投降。
誰想道中國軍隊居然這麼能打,自己除了核武器之外,所有的先進武器都從家裡扛了出來,但還是在戰場上捱揍不停,連最強的陸戰一師都差一點被中國軍隊生吞活剝掉……
談吧!
首次談判,老美顯然不夠誠意,因為他是在戰場屢次吃虧、歐洲盟友不斷規勸和國內反戰輿論綜合影響下,做出的無奈甚至是敷衍之舉!
為啥呢,我老美稱霸世界,難道就這麼丟人嗎?被兩個小弱國(中朝)打到談判桌上?MD,怎麼可能?
我先敷衍一下,中朝要是不配合,我就立馬繼續幹。可能前幾次犯了水逆,接下來我要使出所有看家本領,徹底擊敗窮哈哈的中朝農民軍隊!
7月10日這天,美帝首先在細節上較上了勁,美國談判團乘坐的汽車,插著白旗,一溜煙開到了開城來鳳莊。
中朝代表和一眾記者都納悶,白旗可是投降的旗幟,老美就這麼“敞亮”嗎?事後得知,中朝原本要求美國人打著紅旗進來,因為就東方文化而言,紅色寓意著喜事,不管如何,停戰談判迎接和平都是喜事嘛。
可老美那風華絕代的傲慢氣質卻不幹!想要我弄個共產主義色彩的旗幟,呵呵,我寧願插個白旗也不弄個紅旗……
美帝在小細節上的錙銖必較,就是這場人類史上最漫長、最坎坷甚至最滑稽談判的縮影!
(為何最滑稽?美國代表常常傲慢無禮,在談判桌前吹口哨、打哈欠、搶發言,甚至比沉氣,看誰先服軟等等,美國人狂妄自大,中朝代表只能“以樣學樣”反擊對方)
談判從一開始就在原則上充滿敵意和分歧,僵局不斷,5次中斷,兩易會址,733次小會,58次大會,最終在歷時2年後的1953年7月27日,在200多名中外記者的見證下,雙方終於在談判桌上停戰簽字。
於是“聯合國軍”統帥克拉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而美國人的強大對手彭總則說道:“朝鮮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出自1953年9月12日,彭老總在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
其實這場停戰簽字,完全可以早點結束,起碼一個月前就能結束,卻因為一個人,一件事,讓毛主席勃然大怒,當即下令中朝談判代表停止“簽字”,還要繼續打!打痛他們為止!
這是為啥呢?鋪長得往細處說。
(一)
“美帝,談判桌上玩套路”
依據雙方主要爭執點,我們可以簡要地把朝鮮停戰談判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
在早期談判中,雙方的爭執點主要在:軍事分界線的劃定上。
中朝認為現在雙方都“維持”在了三八線附近,跟戰前差不多,那就依據三八線劃分雙方“領土”,南北兩側分別是:韓國和朝鮮。
按理說合情合理,因為雙方誰都沒有徹底擊敗誰,處於實力均衡,而且基本都沒有喪失“領土”,所以這種劃分誰都能接受。
但是老美卻不幹了!當然背後也有韓國人在搞陰謀詭計,具體我們在下文說。老美認為,軍事分界線不能在三八線劃分,還要往北“走”(甚至劃到三九線,試圖白嫖走1.2萬平方公里土地),理由是這屬於對美軍的“海空優勢補償”。
啥意思?我老美強大的海空軍優勢,投入了這麼多,不能就這麼算了,必須在地面上得到補償,咋補償?實質就是你北朝鮮的“領土”得多給韓國些。
這啥邏輯?這就好比武松要殺潘金蓮,潘金蓮說你不能殺我,你要補償我的“美色”……
面對老美的蠻橫要求,中朝當即反對,尤其是對於朝鮮而言,這簡直如同“割地賠償”,對於中國來說,這不就是向世界昭示我們敗了嗎?
尼螞,老美挺會呀。
美國人一看中朝態度強硬,就叫囂道:“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雙方又幹了起來!
沒成想,美帝再次吃癟,在整個1951年的夏秋季攻勢中,美韓等國軍隊傷亡約15.7萬餘人……肉疼呀!
杜魯門總統在白宮寢食難安,美軍陣亡者家屬和國內反戰勢力,更是讓他壓力山大……
繼續談判吧。
這就到了朝鮮停戰談判的中期階段,由於美國人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願意放棄“海空優勢補償”,也願意依據三八線分界。但是在特定地段的控制權問題上,美國人又提出野蠻要求……
於是雙方在爭執無解時,又回到了戰場上開幹!此後朝鮮戰爭便進入了“打打談談”、“邊打邊談”的階段,誰都不服誰,誰都不讓誰!
但是由於選舉壓力,國內反戰聲浪此起彼伏,再加上在戰場上接連失利,美國總統杜魯門要求美軍代表在細枝末節上做些妥協。
此時時間的車輪進入到1952年,也是朝鮮停戰談判的晚期階段。雙方都以為停戰談判會很快結束,和平即將到來,然而沒想到“戰俘問題”卻成為了雙方陣營最大的爭執點而且影響深遠!
(二)
“戰俘問題”
按理說,戰俘問題不應成為問題,因為《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國際公約》早就規定:“戰爭結束,戰俘應毫不遲延地釋放並遣返。”所以根據這個公約,雙方一旦停戰簽字,所有戰俘都應迅速釋放與遣返。
但是老美卻玩起了把戲,他們搖頭拒絕所謂的《日內瓦公約》,而在1952年1月2日提出個“一對一遣返”,啥意思?就是說我老美在其他方面沒有得到便宜,在戰俘問題上我得爽一下,雙方戰俘必須一個“換”一個。
中朝代表當即反對,這不僅違背《日內瓦公約》,而且從實際出發,中朝擁有戰俘人數只有1萬餘人,遠低於美韓雙方所擁有的13萬餘人。
(多說一句,雙方戰俘數量之所以如此懸殊,是因為中朝雙方,都按照革命年代的“操作”,要麼就地釋放,要麼得到“投誠”,比如大量韓軍戰俘都被補充進朝鮮人民軍,此外由於飢餓、疾病、營養不良和美軍轟炸等造成的死亡和失蹤,都使得中朝所擁有的戰俘人數“大打則扣”)
不過由於中朝代表在“一對一遣返”上果斷拒絕,美國人就做了所謂的“妥協”,然而卻在隨後的1952年10月8日玩起了“自願遣返”。
啥是自願遣返?名義上是讓戰俘自由地選擇是“留下”還是回到中朝兩國,實際上是透過威逼利誘“逼”他們不敢回國,從而“自願”留下。
有人問了,為何美國人在戰俘問題上如此“痴迷”?老美史料早有解釋,就是擔心這幫戰俘回去後重新迴歸母國軍隊,增強敵對者的實力;另外一點,美國人可以繼續在全世界操控輿論,抹黑共產主義:“你看,你們自己人都不願意回去,可見你們共產制多黑暗”。
老美的這種“換湯不換藥”,一下子就被中朝代表識破,僵持不下後,雙方再次“邊打邊談”,這次看起來雙方恐怕再難有“共識”,朝鮮戰爭已無談判可能,戰火又將籠罩朝鮮半島。
(三)
“出現轉機,卻被李承晚拆臺”
可是不久後,三件事情的發生讓停戰出現轉機!
一是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他需要向國民兌現“儘快結束戰爭”的選前承諾,不管是以何種方式(美國高層的腦袋沒有被門夾,他們深知西歐才是戰略重心)。
二是2月22日,在雙方就戰俘問題爭執不下時,“聯合國軍”統帥克拉克提議雙方擱置爭議,先交換病傷戰俘。曾經擔任停戰談判中方首席代表的丁國鈺回憶說,當他把美國人的提議彙報給國內後,毛主席在回電中說道:“不分輕重一事一抗,已顯被動。”,顯然偉人認為在談判桌上要更靈活,分清主次。
三是3月5日,斯大林的去世,導致蘇聯決策層出現派系鬥爭,無暇顧及朝鮮戰場,主張採取一定的“妥協”。
以上三點就打破了談判僵局,加速了談判程序。隨後中朝方面已不再堅持“全部遣返”,而改為“解釋遣返”,相當於一種“動員遣返”。
(美國人在這期間大肆迫害中朝戰俘,就是拒絕他們迴歸母國,再加上志願軍被俘人員成分複雜,70%的人有國民黨軍背景,約3000人曾為國民黨軍校畢業生和黨團骨幹分子,所以只有6600多人回到國內,其餘14000多人去向臺島)。
在多種積極因素影響下,中斷了6個多月的停戰談判重新開啟。6月8日,雙方就戰俘問題達成協議。
可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節骨眼上,南韓的李承晚卻玩起了“強硬”,拒絕和談,堅決要把戰爭打下去,力圖統一朝鮮半島!
(四)
“李老頭是個狠人”
對於李承晚這老頭(當時已78歲),很多人對他的生平和性格知之甚少,然而想細緻摸透朝鮮戰爭的來龍去脈和影響因素,就不得不去“人肉”一下他。
這老頭自小就性格強硬。李承晚的祖上無限榮光,是朝鮮王朝太宗李芳遠長子讓寧大君李裼的第16代世孫,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就是沒落的朝鮮王族後裔,家境貧寒,生計全靠老孃一人維持。
但是在其父親過世前,李承晚就被灌輸了王族意識和出人頭地的思想,再加上他是獨子,自小就要為了家庭拋頭露面,所以漸漸養成了“鬥雞”型的外向、強硬和唯我獨尊的性格。
李承晚年輕時熱血好鬥,蹲過朝鮮封建保守勢力的大牢,中間又被西方傳教士“洗腦”過,對於美國和美式民主充滿嚮往。
由於大時代的車輪碾壓了腐朽和落後,帶來了對硬力量的渴求。李承晚就“人往高處走”,逐漸從“聯華疑華”、“恐蘇反蘇”夯實到“親美反共”。
一如現在韓國上下的自大思想,早在“韓高祖”李承晚發跡時,他就充滿了民族主義,奈何彈丸之地無法支撐他的野心,再加上國貧民弱又被本子國殖民,所以他就把希望寄託在了美國人身上,但是背地裡的心聲是:老美,我也只是讓你幫我,但是我絕不能成為你的奴僕。
所以李承晚主張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做到國家獨立和外交獨立,然而做夢誰都會,美國人一巴掌給你拍醒了!
所以李承晚很鬱悶,再加上朝鮮戰局的發展越來越背離於他想透過美軍統一朝鮮半島的想法,李承晚的苦悶可見一斑。
可是聰明的李老頭,還是雞賊地抓住美帝的軟肋(美國人致力於把朝鮮半島當做保護日本的緩衝地帶和對抗共產擴張的前沿陣地),所以不斷地對美國人討價還價,要錢、要軍火、要各種承諾,有時就差撒潑打滾了。
顯然李承晚政權對於美帝來說既是“利益”也是“負擔”。雖然明面上李老頭集團依附於甚至寄生於老美,但是私底下的“我行我素”多次觸碰到大哥美帝的敏感神經!
這不,正當老美和中朝就停戰談判達成一致時,李承晚就小宇宙爆發了,他心理的聲音是:你老美必須帶著兄弟我,一往無前,統一朝鮮半島,哪能和談?不能忍!絕對不能忍!你美國人不幫我,我就單獨幹!
(在這裡多說一句,很多人以為朝鮮戰爭是朝鮮一手發動的,其實在朝鮮戰爭前,雙方都在三八線互相挑釁,互相製造流血事件。根據蘇聯揭秘檔案,南韓在朝戰爆發前,對於北朝鮮的挑釁幾乎就沒有停止過,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也加劇了北朝鮮發動戰爭的決定)
李老頭生氣了,一系列騷操作就出來了!老頭子先是把參加停戰談判的南韓代表叫了回來(拒絕和談),緊接著發動輿論和群眾在漢城搞起了反對停戰的“群眾遊行”,不僅如此,口號叫的震天響:“反對任何妥協”,要“進軍鴨綠江”,“單獨打下去”……
最牛叉的是,李承晚揹著美國人搞了一件嚴重破壞和談、直接導致金城戰役爆發的大事!
(五)
“喀秋莎砸向李承晚”
1953年6月17日至6月底,李老頭以“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了朝鮮人民軍戰俘2.7萬餘人……這讓美國人很尷尬,中朝很生氣,你TM連小弟都管不住,談啥和談?有啥誠意?美國人對李承晚破口大罵,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能咋辦?
中朝一看對方如此缺乏誠意且行為惡劣,就怒懟美國談判代表,美國人裝作很無辜,說都TM李承晚搞的,我們說了,他們不聽……
毛主席在國內洞若觀火,他覺得美國人在敷衍甚至縱容,而李承晚的泯頑不化必須讓他感到痛才能不囂張!
於是,在雙方正要停戰簽字時,毛主席叫停了我方代表。6月21日,毛澤東在電報中指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毛主席認為必須狠狠地懲罰一下李承晚,而且專打南朝鮮軍,除非美軍參戰,或者不打美軍。
負責前線作戰的時任志願軍司令員的鄧華和副司令員楊得志就立刻調整重點打擊物件,放開美軍,專門揍TND李承晚軍,力求大量殲滅其有生力量!
7月13日晚,我大軍(20兵團5個軍外加一個師,以及9兵團第24軍)全新開動,分為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砸向李承晚軍!
金城戰役爆發!
此戰志願軍兵強馬壯,打出了一場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前所未有的“富裕仗”,志願軍火力首次超越對手,1100多門火炮,密集發射了1900多噸炮彈,李承晚軍的主要工事瞬間灰飛煙滅!這火力和氣勢,如果擱李雲龍的脾氣,他都想解放東京!
金城戰役打得勢如破竹,志願軍共殲敵7.8萬餘人,向南擴地192.6平方公里!
李承晚蔫了,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只能低著腦袋認慫。
時任彭老總軍事秘書的楊鳳安在後來回憶道:“這一下子,李承晚老實了,他再也不叫囂他要單獨幹了。我們提出分界線在哪兒,提出什麼來他都同意……”
我方停戰談判團成員齊天印回憶道:“金城戰役後的第二天,他們就低著腦袋來談判了……”
1953年7月27日10時,載入史冊的“板門店停戰”談判正式簽字,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英國記者阿蘭·委卜寧發來報道說:“透過這位司令員(彭德懷)臉上的微笑,你們就會知道,是中國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點選閱讀相關文章:
長津湖勝利後,88師集體被撤!番號取消!一上將晚年說了真心話
朝鮮戰爭在美國本來無人問津!為何長津湖戰役後,民眾徹底沸騰?
國軍戰犯們聽到長津湖戰役後,為何各個淚目紛紛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