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廣東,為您分享一場沒有終點的文化之旅!
人們常用“上刀山下火海”來形容一個人不畏艱險、奮不顧身去完成某項使命。那麼,“下火海”是什麼樣的感覺呢?筆者還真不知道,但是,“上刀山”行走廣東確真領教過了。
話說粵北有一片奇特的石林,千百座石峰如利劍出鞘,直指蒼穹,氣勢磅礴,壯觀無比,令人不可思議!
百聞不如一見,走,奔赴廣東進行一場“刀山”之旅。
“刀山”景觀位於廣東省陽山縣秤架瑤族鄉東坑坪,這裡分佈著綿延起伏的山脈,高山、峽谷、飛瀑層出不窮,風景絕美。
鄉村公路蜿蜒曲折,從峽谷底部的秤架鄉一直盤旋到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原上,一幅雄渾壯美的圖畫在眼前驟然展開,頓時讓人目瞪口呆,觸目所及,全部是尖銳詭異的岩石,每一塊都如同出鞘的利劍,直衝蒼穹,放眼遠眺,它們聚整合林,似一排排千軍萬馬,貝聯珠貫,整裝候命。有同伴則說,也像碧浪上的千帆競發,壯觀極了,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座“刀山”。
停好車子後,我們開始徒步“上刀山”,一要近距離觀賞一下這難得的奇觀,二是要進行一番“上刀山”的極致體驗。
一踏進“刀山”,我們很快發現,在“刀山”上每前進一步都非常艱鉅,不是石峰太陡峭,根本無處下腳,或是峰尖太鋒利,難以觸碰,無法翻越。。
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費盡周折,我們終於前進了幾十米,得以喘著氣,趁機仔細觀察每一座石峰,我們發現,它們還真各不相同,有的薄如綿紙,有的銳如鋼針,雖然銳利的曲線千差萬別,但他們的鋒利程度都足以能夠輕易劃破我們的面板。
雖然這些石峰都是鋒利如劍,但從個體來說,也是形態迥異,有的陡崖凌空,有的挨擠密集,有的像飛來石,有的像水墨畫,千姿百態,唯妙唯肖,如雕塑家的一幅夢幻傑作 ,置身其中,宛如走進了奇石大觀園,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因為深感雄奇和震撼,令我們對眼前的景象充滿著好奇和敬畏,這裡的石頭怎麼會擁有這般奇異的外表呢,它的背後到底還隱藏著哪些未知的自然謎團?
嚮導告訴我們說,這些石頭,其實它並不罕見,它們就是石灰岩,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石灰岩的分佈很廣泛,據聞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有31個都有所謂的大面積分佈,那麼哪幾個是沒有的地方呢?那就是上海、香港、澳門這三個地方沒有,石灰岩有的形成了幽深的溶洞,有的形成了秀美的峰林,有的形成了險峻的峽谷,但是還真很少有一個地方跟這片石灰岩一樣,形成了這種像刀劍一樣的石頭陣。
這種特殊地貌的形成,除了與岩石的巖性有關外,還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密不可分。
由於這裡地處亞熱帶,常年雨季集中,降水量豐沛,石灰岩自從出露到地表之後,流水就成了它們的雕刻師,水流沿著縱橫交錯的岩石裂隙對石塊進行溶蝕,這種塑造往往會持續數萬年,甚至上億年,所以,大部分南方地區的喀斯特石林表面會在漫長的歲月中被打磨得平整圓滑,然而,這裡的“刀鋒林”卻非常特殊,它的質地相對純淨,和雨水的反應異常猛烈而迅速,這是形成針狀、尖狀喀斯特峰林景觀最重要的條件,同時,據查閱相關資料,粵北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曾經遭受過劇烈的拉伸和擠壓,因此密佈著大量縱貫岩石的垂直裂隙,這使得雨水能夠沿著垂直方向對岩石進行砍鑿切割,從而進一步加劇岩石的熔蝕反應速度,所有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這裡所在的石灰岩山體在雨季來臨的時候,很快被大量的降水切割出如刀如劍的鋒利外表。
億萬年來,這樣的過程迴圈往復,使得這樣的地質奇觀在這裡如雨後春筍般出露無遺。
雖然“刀鋒石林"的形成條件極為苛刻,但是這種奇異的地貌卻非常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壞,因為這裡的石峰體型都不大,大都只有10米高,接近3層樓的高度,這也許正是自古以來當地人對“刀鋒石林”產生的敬畏,使得這些脆弱珍稀的絕色景觀能夠留存至今。
刀鋒石林的存在,也為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這裡,人和自然和諧完美地相依相存著,展示出無比迷人的風情。
目前,知道秤架刀鋒石林的外地人極少,這裡並沒有開發旅遊,勇於探險的我們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次“刀山”之行”!
網友們,感謝您閱讀本文,有什麼高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不嫌棄的給小編一個贊,你的支援是小編勤奮創作的原動力!誠謝!
想了解廣東更多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歡迎關注“行走廣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本文屬“行走廣東”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